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巴勒斯坦地區的宗教歷史年表-4-羅馬統治時代(至西羅馬帝國滅亡)




猶太(巴勒斯坦)的統治時期
最高統治者
羅馬猶太行省總督
猶太人的王或統治者
政治背景
猶太教
基督教

凱撒:公元前59-58(執政官);公元前49-44(獨裁官)


* 公元前63年,羅馬將軍龐培率領軍隊圍困了三個月之後,攻陷耶路撒冷,一萬多名猶太人被殺死,大批猶太人被俘虜往羅馬,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也遭到羅馬人殘酷統治。[1]
* 龐培任命希爾卡諾斯為大祭司,由希爾卡諾斯及其大臣安提帕特統治猶大地區。[2]



屋大維(Octavianus,或譯:奧克塔維努斯),後被元老院贈予「奧古斯都」(Augustus)的稱號:公元前31-()14(40)

希律王:公元前37-4年。 
 西門(Simon) ,波伊丟(Boethus,或譯:博埃圖斯)的兒子)大祭司公元前23-5年。
* 公元前319月,屋大維在「亞克興角(Actium,或譯:亞克契烏姆)海戰」中戰勝安東尼(Antoninus,或譯:安東尼努斯)與克婁巴特拉(Cleopatra,或譯:克里奧派屈)聯軍,並於公元前29年凱旋。[3]

* 公元前53月底,施洗約翰誕生,耶穌很可能降生於公元前5年的925日;即猶太曆3756年提斯利月(Tishrei) 15(禮拜一),這一天也是猶太人的住棚節(Sukkot)[4]



猶太行省總督(ethnarch)(1) 亞基老(Archelaus):公元前4-()6(猶大、撒瑪利亞、以都瑪雅)
 (2) 希律.安提帕斯(Herod Antipas)王:公元前4-()39(加利利、佩拉里亞(Peraea))
(3) 腓力(Philip):公元前4-()34(哥蘭(Gaulan)、巴珊(Bashan))
馬提亞 (Mathias) ,提阿腓勒(Theophilus,或譯:博埃圖斯的女婿(?) 大祭司:公元前5年。
約瑟( Joseph)大祭司公元前5-4
約亞撒(Joazar,或譯:約阿扎爾 ,波伊丟的後代)大祭司公元前4年。
以利亞撒(Eleazar ,波伊丟的後代)大祭司公元前4年。
約亞撒(復任)大祭司:公元後6年。





敘利亞總督(procurator):科龐尼厄斯(Coponius):公元6-9(10)年。
亞那(Anna)大祭司:公元6/7-15年,由敘利亞總督居里紐所任命

* 公元6年,猶大(猶地亞)成為羅馬行省,羅馬開始進行進行人口普查以核實納稅人口。




敘利亞總督:安比威 (M. Ambivius,或譯:安頗威約)。公元10-13(9-12)年。





提庇留(Tiberius,或譯:提貝里烏斯、提比略,奧古斯都的女婿):公元14-37年。
安紐斯魯孚 (A. Rufus,或譯:魯富) 公元13-15(12-15)年。【提督prefect



* 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遺囑中詔示帝國的版圖應為西為大西洋,北為萊茵河、多瑙河,東為幼發拉底河,南為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帶。[5]





瓦勒留格拉士(Valerius Gratus;或譯:瓦勒利烏斯.格拉圖、格拉托:公元15-26年。【提督prefect
以實瑪利(Ishmael,或譯:伊斯梅爾)大祭司:公元15-16年。
以利亞撒 Eleazar)大祭司:公元16-17年。
西門 Simon)大祭司:公元17-18年。
* 公元23年,提庇留的長子德爾素斯(或譯:德路蘇斯)離奇暴斃,公元27年,提庇留隱居卡普里島。親信塞亞努斯陰謀叛變,叛國者被處以極刑。[6]
* 公元20-200年,猶太教的坦拿時期(Tannaitic period,坦拿是「口傳」的意思)



猶太行省總督:本丟.彼拉多(Potinus Pilate):公元26-36(猶大總督)
希律.安提帕斯(Herod Antipas):公元前4-()39(加利利、佩拉里亞(Peraea))
腓力(Philip):公元前4-()34(哥蘭(Gaulan)、巴珊(Bashan))
約瑟·該亞法(Josephus Caiaphas)大祭司:公元18-36(37)年。


* 該亞法是亞那的女婿,是主審耶穌基督的大祭司(《馬可福音》14:53-65;《馬太福音》26 57-67;《路加福音》2267-71;《約翰福音1149- 511812-1418: 19-24)本丟彼拉多是審判耶穌基督總督(《路加福音》3:123:1)

* 公元26年,耶穌(基督)在荒野受到魔鬼的試探。[7]
* 約公元27年,(施洗)約翰為耶穌施行洗禮,然後耶穌開始收納門徒,開始傳道。[8]
* 公元28年,(施洗)約翰被猶太行省總督希律-安提帕斯處死。[9]
* 公元28(?)年,耶穌(基督)在山上佈道(簡稱:登山寶訓)
* 公元33(猶太曆3793) 41日;尼散月(Nisan) 14日,星期五);這一天也是猶太人的「逾越節」(passover),耶穌(基督)被羅馬士兵釘死於十字架上,這一天也稱為「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t)
* 耶穌(基督)死後第三天,公元3343日;尼散月16日,星期日)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升天,這一天被稱為「復活節」(Easter)
* 公元33(猶太曆3793) 512日;以珥月(Iyar) 25(星期四),就在耶穌復活第40天,耶穌被雲接去升到天上 (《使徒行傳》1:9-11) ,這一天被稱為「耶穌升天日」(Ascension dau); 「聖禮拜四」(Holy Thursday)
* 公元.33(猶太曆3793) 522日;西彎月(Sivan) 6(星期日),就在耶穌復活後第五十天,耶穌的門徒正聚集禱告時,聖靈突然降在他們身上,他們說起許多國的語言(《使徒行傳》2:1-13),這一天也是猶太人的「七七節」,又稱「五旬節」(Pentecost)
* 公元34年,希臘化的猶太人司提反被猶太公會以褻瀆罪審訊,被眾人以石頭打死,他是首位殉教的基督徒。[10]
* 公元36年,猶太人保羅(Paul,或譯:保祿),原名掃羅(Saul),在前往大馬士革路上復活的耶穌相遇,從此改信基督教。
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63-395年。



卡利古拉(Caligula,或譯:迦伊烏斯、卡里格拉、加里古拉,提庇留的遠親):公元37-41年。
敘利亞總督馬爾克路 (Marcellus,或譯:馬爾切羅) 公元36-38(36-37)年。
希律‧亞基帕一世(Agrippa I)王:公元37-41(哥蘭、巴珊、亞比利尼(Abilene))

* 公元41年,卡利古拉與妻子被親信近衛軍團大隊長卡瑞亞殺害。[11]
* 公元41年,卡利古拉下令在耶路撒冷聖殿裡供起自己的像讓人崇拜,敘利亞總督佩楚尼烏(Petronius)故意拖延執行,此時卡利古拉被皇家侍衛刺殺身亡。[12]




敘利亞總督馬利勒 (Marullus,或譯:瑪魯羅) 公元38-41(37-41)年。





革老丟(Claudius,或譯:克勞底烏斯、克勞狄烏斯,卡利古拉的叔叔):公元41-54年。
敘利亞總督: 庫斯皮烏法都( (Cuspius Fadus,或譯:法多:公元44-46年。【巡撫procurator
希律‧安提帕一世王:公元41-44(哥蘭、巴珊、亞比利尼、猶大、撒瑪利亞)
希律王:公元41-44(黎巴嫩的卡爾基斯(Chalcis))

* 革老丟重用了奴隸出身的人做秘書長。[13]
* 革老丟的妻子梅沙里娜犯重婚罪被判處死刑,於是他與小阿格里皮納(獲譯:雅格麗碧娜)再婚,並收養她生的兒子尼祿。[14]

* 公元44-46年,保羅、約翰、巴拿巴(Barnabas)一起前往塞浦路斯(Cyprus)和拉加拉太進行第一次傳教任務(《使徒行傳》13:4-14:28)[15]


提庇留亞歷山大(Tib. J. Alexander) 公元46-48【巡撫】

* 革老丟皇帝任內,提庇留亞歷山大當猶太總督任內發生大饑荒(《使徒行傳》11:27-30)




文提丟庫馬納 (Ventidius Cumanus,或譯:雇瑪諾)公元48-52年。【巡撫】
希律‧亞基帕二世:
公元50-100(猶大地)
公元50-53(卡爾基斯(Chalcis))
公元53(哥蘭、巴珊等等)
亞拿尼亞 (Ananias)大祭司:公元47-55年。

* 公元54年,革老丟的第四任妻子阿格麗品娜(Agrippina)將革老丟毒死。[16]

* 公元49-52年,保羅和西拉前往希臘(馬其頓)進行了第二次傳教,在哥林多(Corinth)完成任務。(《使徒行傳》15:36-16:40)[17]
亞拿尼亞在公議會主審保羅 (《使徒行傳》232241)。
* 公元50-51年,保羅在希臘完成了《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新約聖經》的書卷)[18]

尼祿(Nero,格老丟的兒子):公元54-68年。
安多紐腓力斯 (Antonius Felix,或譯:斐理斯、安東尼厄斯腓力斯):公元52-59(52-60)年。(《使徒行傳》23:26-24:27) 【巡撫】
亞基帕二世:公元54-93?(哥蘭和加利利眾鎮)
非斯都擔任猶太巡撫。
* 尼祿在情婦波佩亞(Poppaea)的教唆之下,令人將自己的母親殺死,與妻子離婚後與情婦結婚,又將前妻處死。[19]

* 位於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地區的阿狄亞波納(Adiabene)國王摩諾巴蘇(Monobaz II,在位公元55-?)皈依猶太教[20]
* 公元53-60年,保羅前往小亞細亞開始第三次宣教。
* 公元54-55年,保羅在羅馬完成了《腓立比書》、《腓立門書》,在希臘完成了《哥林多前書》;公元55-56年,保羅在小亞細亞和希臘分別完成了《加拉太書》和《哥林多後書》;公元56-57年,保羅在希臘完成了《羅馬書》。[21]
* 公元58-60年,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囚禁於該撒利亞。
* 公元57-61年,保羅在羅馬完成了監獄書信《哥羅西書》(《新約聖經》書卷)
* 公元50-70年,雅各(耶穌的弟弟) 在巴勒斯坦完成了《雅各書》(《新約聖經》書卷)[22]


波求非斯都 (P. Festus,或譯:菲斯托:公元59-61(60-62)年。【巡撫】
 約瑟.卡比(Joseph Qabi)大祭司 :公元61-62年。


* 巡撫波求非斯都要審問使徒保羅時,邀請亞基帕二世來聽保羅的申辯(《使徒行傳》25:13-26:32)。
* 公元62年,耶穌之弟雅各(James)被以違反摩西律法為由在耶路撒冷被處以石頭打死之刑。[23]


亞勒比努( Lucceius Albinus,或譯:阿爾彼諾):公元61-65(62-64)年。【巡撫】
耶穌(耶書亞Joshua ,迦瑪列的兒子)大祭司:公元63-65年。


* 公元64年,羅馬市發生一場大火,尼祿誣指基督徒縱火,大肆迫害基督徒,大約有二三百名基督徒被公開處刑而死亡,彼得和保羅因此受到牽連,彼得被處決。[24]
* 公元45-65年,猶大(耶穌的弟弟)在巴勒斯坦完成了《猶大書》(《新約聖經》的書卷)[25]


弗洛盧斯 (Gessius Florus,或譯:夫羅洛革修弗羅如) 公元65-70(64-66)年【巡撫】
馬提亞 Matthias,或譯:瑪他提亞)大祭司:公元65-67 
* 公元68年,羅馬皇帝尼祿在猶太叛軍的包圍下自殺身亡。[26]
* 公元665月,總督弗洛盧斯為了向羅馬皇帝尼祿上貢,他率領士兵進軍耶路撒冷,士兵殺死了許多猶太人,激怒猶太人,在奮銳黨的領導下,第一次發生猶太人武裝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
* 猶太叛軍分成三個派系,吉夏拉的約翰佔領聖殿;西門--吉歐拉佔領耶路撒冷;約瑟夫斯(Josephus)佔領加利利,公元67年,羅馬皇帝尼祿派西班牙將軍維斯帕先率軍先後攻克了阿克(Acco)、加利利和撒瑪利亞。約瑟夫斯被俘後向羅馬投降,他預言了維斯帕先將成為皇帝而被釋放,成為謀臣。[27]


加爾巴(Galba):公元68-69(在位7個月/1?)
[馬克安東尼猶利安(Marcus Antonius Julianus):公元66-70【巡撫】
非尼斯 Phinnias,或譯:非尼亞斯,或非尼哈)大祭司:公元67-70年。
* 公元686月,禁衛隊駐西班牙的軍團擁戴希斯帕尼亞屬州總督加爾巴為皇帝。[28]

* 公元67年,保羅在羅馬殉道。[29]

奧索(Otho,或譯:奧圖、奧托):公元69(3個月)


* 公元691月,西方行省總督奧索在「多瑙河軍團」幫助下當了皇帝。[30]



維特利烏斯(Vitellius,或譯:威泰里烏斯、威特里烏斯):公元69(未滿半年?/8個月)


*「日耳曼軍團」擁立維特利烏斯為皇帝。[31]



維斯帕先(Vespasian,或譯:威斯帕西亞努斯、維斯帕薌):公元69-79(10)
威特勒留色瑞里(Vettulenus Cerialis):公元70-72年。【使節Legates

* 公元69年,「多瑙河軍團」與「萊茵河軍團」交戰,最後「多瑙河軍團」勝利,維斯帕先登上王位。[32]
* 維斯帕先熱心於振興財政,並且著手興建了「和平廣場」和「弗拉維烏斯圓形劇場」,俗稱「羅馬圓形競技場」。[33]
* 公元70年,羅馬將軍提多(維斯帕先的兒子)進入耶路撒冷城,屠殺百姓逾六十萬人,毀壞耶路撒冷城和第二聖殿。[34]

* 公元66-70年,馬可(使徒彼得的傳譯員)在羅馬完成了《馬可福音》(《新約聖經》書卷)[35]


路吉留巴蘇(Lucilius Bassus):公元72-75(71-72)年。【使節】






[盧修斯席爾瓦(Lucius Silva):公元72-81年。]【使節】

* 公元79年,維斯帕先病逝。
* 公元73年,猶太人最後一個據點馬撒達被羅馬攻陷,約1000名猶太將士自殺成人。[36]



提多(Titus,或譯:提杜斯、提圖斯,維斯帕先之子):公元79-81(2)
撒威勒(M. Salvidenus):公元75-86(80-85)年。【使節】

* 公元79824日,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 爆發,岩漿將整個龐貝城掩埋。[37]
* 公元80年春,首都羅馬市中心再次發生大火。[38]
* 公元81年夏,義大利全境發生瘟疫,提多自己也染病身亡。[39]

* 《十二使徒遺訓》(The Teaching of Twelve ApostlesDidache) 最早成書於公元80年,最遲不晚於2世紀中葉,是由不知名的猶太裔基督徒所撰寫,書中提到耶穌所說的兩條「誡命」、洗禮和聖餐禮的規範、末日死人復活以及主的再臨有許多敘述,後來流傳在教會的書信。[40]

圖密善 (Domitianus,或譯:德米提亞努斯、豆米仙,提多之弟):公元81-96(15)
龐培朗基努斯(Pompeius Longinus):公元86年。【使節】

* 公元83年,圖密善提高了110年來從未增加過的士兵的薪水,並且著手建設「日耳曼長城」。[41]
* 公元96年,圖密善被皇后手下的解放奴隸所殺害。[42]
* 公元90年,在雅姆尼亞(Jamnia)舉行的拉比大會首次確立《聖經》的正典文本,《次經》和《偽經》相繼編纂,猶太學院在巴勒斯坦首先建立,口傳律法受到重視和研究,拉比猶太教開始形成,猶太教公會職能發生變化。[43]
* 公元90年,羅馬第四任主教革利免一世(Clement)寫信給哥林多教會,聲明主教擁有基督和信徒的神聖權力。[44]
* 公元60-95年,《希伯來書》(《新約聖經》的書卷)在羅馬被完成,作者未知(託名保羅)[45]
* 公元75-90年,馬太(利未)和路加(使徒彼得的隨從) 分別在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完成《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新約聖經》的書卷)[46]
* 公元70-9080-90年,分別在小亞細亞完成了《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新約聖經》,作者未詳(託名彼得)[47]
* 公元80-95年,《以弗所書》(《新約聖經》的書卷)在羅馬被完成,作者未知(託名保羅)[48]
(五賢帝之一)
涅爾瓦(Nerva,或譯:尼魯瓦):公元96-98年。


* 涅爾瓦宣布元老院擁有豁免權,並削弱「告密者」的勢力。[49]


(五賢帝之一)
圖拉真(Trajan,或譯:拖拉亞努斯,尼魯瓦的將軍、養子):公元98-117(公元97-98年與尼魯瓦共治)


* 公元101年春,圖拉真向達契爾民族宣戰,過了一年多後,羅馬勝利。[50]
* 公元105年春,圖拉真再次率軍攻打達契爾,最後羅馬勝利,達契爾地區變為羅馬的行省,將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展到最大。[51]
* 公元113年,圖拉真開始遠征帕提亞,四年後圖拉真病逝。[52]
* 公元100年,由猶太教拉比艾其巴(Akiba)領導下在雅尼亞(Jamnia)拉比會議編輯正典《塔納赫》(Tanakh),聖經學者稱之為《希伯來聖經》(Hebrew Scriptures)整部《希伯來聖經》分為三部分:《妥拉》(Torah)、《先知書》(Neviim)、《聖書卷》(Ketuvim) [53]
* 小普林尼(Piny the Younger)的奏摺顯示政府對於基督徒的迫害。(歷史上465)
* 公元70-10085-100100年,在小亞細亞完成約翰(使徒)《啟示錄》、《約翰福音》和《約翰一、二、三書》(《新約聖經》的書卷)[54]
* 公元106年,領導信徒的西門(耶穌之弟)被釘死於十字架。
* 公元90-110年,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在希臘完成,作者未知(託名保羅)
* 公元111-113年,小普林尼在比西尼亞省和本都(Pontus)省長任內對基督徒進行審判和處決。[55]
(五賢帝之一)
哈德良 (Hadrianus, 或譯:哈德里亞努斯):公元117-138年。


* 哈德良就任皇帝期間獎勵藝術、重新修訂法律、整頓軍紀,也走遍每一個屬州。[56]
* 公元138年,哈德良病逝。[57]
* 公元115-117年,第二次猶太人的叛亂。
* 公元130年,哈德良下令將耶路撒冷舊遺址建立新城並改名為阿埃里亞.卡皮托尼那( Aelia Capitolina),禁行割禮,違者一律處死。
* 公元131年,猶太人的叛亂再次爆發。[58]
* 公元132-135年,猶太人西蒙.巴爾.科赫巴(Simon bar Kokhba) 領導第二次反抗羅馬人的起義。[59]
* 公元134年,羅馬軍隊鎮壓猶太人的叛亂,哈德良強制將猶太人逐出巴勒斯坦向四方流散。[60]
* 公元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將猶太改為行省並且改名為巴勒斯坦(Palestine)[61]

(五賢帝之一)
安敦尼 .庇護(Antotinus Pius,或譯:安東尼努斯.皮烏斯,元老院議長、哈德里亞努斯的養子):公元138-161年。


* 安敦尼將自己的財產餽贈給市民。在「哈德良長城」前方建造了「安敦尼長城」。
* 公元161年,安敦尼去世。[62]
* 公元138-161年,羅馬皇帝安敦尼恢復猶太教的合法地位,允許猶太人割禮,但他的雕像仍立在聖殿山上已強調聖殿絕不會重建。[63]
* 公元138年,猶太教公會轉移至加利利。[64]
* 公元140年,猶太學院開始在巴比倫出現。[65]

(五賢帝之一)
馬可.奧里略(Marcus Aurelius,或譯:馬爾克斯.奧雷里烏斯.安東尼努斯、馬可.奧勒留,安東尼努斯.皮烏斯的養子、女婿、元老院的護民官):公元161-180(公元161-169年與威爾斯(安東尼努斯的兒子)共治)


* 奧里略和威爾斯共治期間發生飢荒、緊接著是台伯河的氾濫,公元162年,帕爾提亞入侵,威爾斯遠征東方,公元165年獲得壓倒性勝利。但羅馬士兵感染瘟疫,造成羅馬帝國境內死傷無數。[66]
* 公元168年,日耳曼人入侵帝國內部直達義大利,奧里略和威爾斯率軍前往抗敵,大勝,但返國途中威爾斯病逝。[67]
* 公元180,奧里略在維也德波納(今日的維也納)指揮作戰時亡故。[68]

* 公元175年,敘利亞神學家他提安撰寫《四福音合參》,將四福音書綜合成一貫敘事。[69]
* 公元177年在盧都蒙(Lugdumum,今法國的里昂)有迫害基督徒的記載。

康莫圖斯(Commodus,馬可的兒子):公元180-192(13)


* 公元183年,威爾斯的遺孀露姬爾拉想刺殺自己胞弟康末圖斯未成功,遭到放逐、處死。[70]
* 羅馬皇帝康莫圖斯將國政交給專門魚肉百姓的寵臣 ,自己則整天耽溺在後宮女色荒淫當中。[71]
* 康莫圖斯被他愛妾瑪爾基雅在酒中下毒死亡。[72]


(塞威爾斯王朝:公元193-235)
培爾提納克斯(元老院議員,或譯:柏提納克斯):公元193(3個月)


* 培爾提納克斯遭到禁衛隊殺害。[73]



狄第烏斯.尤利安( Didius  Julianus或譯:迪迪烏斯.尤里亞努斯,元老院議員):公元193(66)


* 尤里亞努斯被禁衛隊殺害。[74]



賽普提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nus Severus,或譯:塞普提米烏斯.塞威爾斯:公元193-211(18)


* 羅馬皇帝塞維魯解散原有禁衛隊,重組新的禁衛隊,改善軍人待遇。[75]
* 塞維魯花了四年的時間,終於在內戰當中取得勝利。[76]
* 塞威魯於遠征不列顛尼亞病故,享年65歲。[77]
* 公元2世紀,猶太教神祕主義開始出現。
* 公元200年,猶太人的口傳律法《米示拿》(Mishnah) 由拉比(Rabbi) 猶大.哈拿西(Judah haNasi) 將公元70-200年間一群拉比智者辯論的內容編輯成書。[78]

* 羅馬皇帝塞維魯下令禁止猶太教徒改信基督教。[79]
* 公元200年,中世紀拉丁抄本《穆拉多利殘篇》(Muratorian fragment)列出的《新約聖經》書卷名單,裡面不包括《雅各書》和《彼得前、後書》。[80]
* 愛任紐(Irenaeus,公元130-202年)的著作中稱《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為「真理的準則」(the canon of truth)[81]

卡拉卡拉(Caracalla,塞威爾斯的兒子):公元211-217(6)(公元211-212與蓋塔(塞威爾斯的兒子)共治)


* 卡拉卡拉為了哀悼蓋塔的死屠殺了兩萬以上的無辜群眾,課徵苛酷的稅金。[82]
* 公元217年,卡拉卡拉遭到禁衛隊長官馬克里努斯的謀殺。[83]



馬克里努斯Macrinus(原為禁衛隊長官):公元217-218(大約1)


* 公元218年,羅馬皇帝馬克里努斯被東方軍團逮捕殺害。[84]



耶爾加巴爾斯(或譯:耶爾蓋巴爾斯、埃拉迦巴路斯,原為東方太陽神的神官):公元218-222(4)






 亞歷山大.塞維魯(或譯:亞歷山大.塞威爾斯,耶爾加巴爾斯的堂弟):公元222-235(在位13)


* 公元230年,日耳曼尼亞發生叛亂,羅馬皇帝塞威爾斯不得不御駕親征,但受母親建議以獎賞與日耳曼尼亞和解,此軟弱行徑激怒軍隊,軍隊將他和他母親殺害。[85]


(混亂的時代;三世紀危機:公元235-284)
馬克西米努斯(原為軍隊指揮官):公元235-238(在位3)


* 公元2384月,馬克西米努斯被禁衛軍殺害。[86]



戈爾迪安一世、二世(或譯:戈爾迪亞努斯一世、二世)(非洲):公元238(不到1個月); 普皮恩努斯(或譯:普皮耶努斯)(3個月)、巴爾比努斯一世(3個月)、馬克西姆斯(義大利):公元238(3個月)


* 戈爾迪亞努斯一世和二世被馬克西米努斯的手下殺害。[87]
* 元老院推舉巴爾比努斯和馬克西姆斯兩位擔任共治皇帝,但後來遭到禁衛隊殺害。[88]



戈爾迪安三世(或譯:戈爾迪亞努斯三世,戈爾迪亞努斯二世的兒子):公元238-244(6)


* 菲利波斯擔任大臣造成缺糧危機,激怒了軍隊,公元244年,軍隊將戈爾迪亞努斯三世殺害。[89]




菲利普(或譯:菲利波斯,阿拉伯人,原為戈爾迪亞努斯三世的大臣,禁衛隊的長官):公元244-249(5)


* 菲利波斯在位期間,哥特族一再入侵。[90]
* 公元249年,菲利普自殺身亡。[91]



戴修斯(Decius,或譯:德基烏斯、霍斯提里亞努斯(副帝,德基烏斯的兒子):公元249-251(2)


* 公元249年,莫耶西亞軍隊反叛,進軍義大利,德基烏斯被元老願承認為皇帝。[92]
* 公元250年,哥特族入侵,德基鎢絲親赴多瑙河畔遠征。[93]
* 公元251年,德基烏斯將監察官職位由元老院裁決,由瓦雷米里亞努斯擔任。[94]
* 公元251年,德基烏斯和他的長子被哥特軍隊殺死。[95]

* 開始有政府迫害基督徒的紀錄。[96]

加盧斯(或譯:托雷波尼亞努斯.迦爾斯:公元251-253(在位2)


* 哥特族入侵伊留理克姆屬州,直逼羅馬城。迦爾斯命亞耶米里亞努斯率軍出征,擊潰哥特族後士兵擁戴亞耶米里亞努斯為皇帝。加盧斯和他的兒子沃爾西亞遭殺害[97]



亞耶米里亞努斯(原為潘諾尼亞和莫耶西亞屬洲州長):公元253年。


* 公元253年,亞耶米里亞努斯被他的軍隊殺死。[98]



瓦勒良 (Valerianus,或譯:瓦雷米里亞努斯、奧勒良,原為迦爾斯皇帝特使)與加里安努(Gallienus,或譯:迦里耶努斯,瓦雷米里亞努斯的兒子)共治:公元253-260(5)


* 公元250-265年帝國所有的數周遭受了戰亂、飢荒和瘟疫,估計人口死了一半。[99]
* 公元260年,羅馬皇帝加里安努御駕親征在耶德薩市迎戰波斯王夏普爾一世,結果波斯大勝,羅馬皇帝遭到波斯俘虜。[100]



加里安努:公元260-268(8)


* 羅馬同盟國帕爾繆拉開始成為實質獨立的國家形式,西方屬州也獨立成為「迦里亞帝國」。[101]

* 公元260年,羅馬皇帝加里安努宣布基督教為合法宗教,允許基督教自由活動。[102]

(西) 克勞底烏斯二世:公元268-270(2)


* 克勞底烏斯二世擊敗了入侵各地的哥特族大軍。[103]



(西) 奎提爾斯:公元270年。






(西) 奧雷里亞努斯:公元270-275年。


* 奧雷里亞努斯簽定和約將多瑙河對岸的屬州達基亞割讓給哥特族。[104]
* 奧雷里亞努斯擊退入侵義大利的日耳曼軍,然後滅掉迦里亞帝國和帕爾繆拉王國。[105]
* 奧雷里亞努被他的秘書與一名共犯所殺。[106]



(西)塔基杜斯:公元275-276年。






(西)普洛布斯:公元276-282年。






(西)卡爾斯:公元282-283年。






() 努梅里安(或譯:努梅里亞努斯):公元283-284年。






(四帝共治時代:公元293-313)
() 戴克里先(Diocletian
,或譯:迪奧克雷提亞努斯):公元284-305(正帝)
(西) 馬克西米安(或譯:馬克西米亞努斯):公元287-305年。


* 公元284年,努梅里安的警衛隊長戴克里先被士兵們推舉為皇帝。[107]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個地區,西方的統治權給予馬克西米安(或譯:馬克西米亞努斯),自己則統治東方地區,稱為「二帝共治制」。
* 公元293年,實施「四帝共治制」,由兩位「奧古斯都」(皇帝)和兩位「凱撒」(儲君;副帝)分治東西地區。[108]

* 公元300年,羅馬帝國已經有約六百萬的基督教信徒,占整個羅馬帝國大約六千萬人口的百分之十。[109]
* 公元303-305年,戴克里先對基督教進行嚴厲的迫害,他處死了一批信奉基督教的官員,在各省強迫教會神職人員向羅馬神廟獻祭,沒收教產,銷毀經籍,禁止教徒集會。[110]

() 加勒里烏 (Galerius,或譯:迦雷里烏斯):公元305-311年;馬克西米努斯:309-313年。
(西)




* 公元311年,羅馬東帝加勒里烏頒布飭令,允許基督徒有信仰的自由。[111]

() 李錫尼(Licinius,或譯:里基尼烏斯):公元308-324(正帝)






君士坦丁一世(西)與李錫尼()共治:公元312-324(義大利)



* 公元315339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反猶太教法令。[112]
* 公元312年,(西)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與馬克森提烏斯的米爾維恩大橋(Milvian Bridge)戰役中,天空突然出現了火焰般的十字架,上面寫著「藉此得勝」,於是他命令他的軍隊在盾牌上畫上XP (Chi-Rho,「基督」(希臘文Christos的前兩個字母),第二天的戰爭中果然得勝。[113]
* 公元313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西)與李錫尼()共同頒布了《米蘭詔令》(Edict of Millan),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內正式合法化。[114]
* 在亞歷山大利亞(或譯:亞歷山卓)城有一位司鐸阿利烏(Arius),他認為基督是第一個受造物,為萬物之首,隸屬於神,稱為「同類論」。有一位執事亞大納西(或譯:亞塔納西烏斯)則反駁說基督具有完整的神性,神與基督和聖靈都是相同的本質以三種形體顯現,稱為「同質論」。公元321年,亞歷山大利亞主教亞歷山大(Alexander,公元313-328年在職)召開宗教會議將阿利烏派的神甫去職,稱他們為異端。[115]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公元324-337(單獨統治)


* 公元323年,君士坦丁一世統一羅馬,成為唯一的奧古斯都(皇帝)[116]


* 公元325君士坦丁一世第一次在尼西亞(Niceae或譯:尼卡伊亞)市召開大公會議,亞歷山大的教會(1) 確定了聖誕節和主顯節、復活節的日期(2) 支持亞大納西教派,否定阿利烏(Arius,或譯:亞里烏斯)的神學理論;而且(3) 制定了《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確立耶穌是「受生,而非受造」,是「出自神的神」;(4) 按帝國行省劃分教區,並賦予羅馬、亞歷山大、耶路撒冷三個教區的主教更大的權力;(5) 主教全由皇帝任免(6) 鑑定聖經正典的範圍[117]
* 公元330,君士坦丁委託該撒利亞主教尤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編製五十部經典,由皇帝頒佈作為教會統一經典。[118]
* 公元335,君士坦丁在推羅(Tyre)召開宗教會議,恢復了阿利烏教派的教籍和職位,並把亞大納西放逐到高盧地區。[119]
* 公元336,君士坦丁下令君士坦丁堡主教與阿利烏握手言和。[120]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Contantius II,君士坦丁的二子):公元337-361(東羅馬帝國)
君士坦斯(Constans,君士坦丁的小子):公元337-350?(統治西羅馬帝國,義大利、伊流里克姆、非洲)


* 公元355年,君士坦提烏斯的弟弟朱利安被任命為副帝(凱撒),定且被派往萊茵河前線,成功擊退了北方的蠻族。[121]                                                                                                                                                                                                              
* 公元358年,猶太曆由希勒爾二世(Hillel II)確立。
* (西)羅馬皇帝君士坦斯支持西方主教,()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支持東方主教(阿利烏教派)[122]
* 公元350年,羅馬帝國的基督徒人口已經有三千多萬,佔了整個帝國人口的一半以上。[123]
* 公元354年,羅馬的教皇裡貝瑞烏斯(Pope Liberius352-366年在位)頒佈教令:以1225日為「聖誕節」並加以「慶祝」。
* (西)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提烏二世在東部的塞琉西亞(Seleucia)和西部的阿里米寧(Ariminum)召開宗教會議,廢除了尼西亞信經。[124]

朱利安 (Julian,或譯:尤里亞努斯、尤里安,君士坦丁的姪子):公元361-363(單獨統治)


* 公元361年,君士坦提烏斯病逝,朱利安成為羅馬皇帝。[125]
* 公元363年,朱利安率軍攻打波斯,戰爭中受傷陣亡。[126]

* 羅馬皇帝朱利安廢止基督教聖職者的免稅特權,恢復羅馬傳統多神宗教祭祀。[127]

約威亞努斯(Jovianus):公元363-364年。


* 羅馬皇帝約威亞努斯與波斯夏普爾王簽下條約,羅馬帝國失去了東方廣大領土,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和亞美尼亞要塞在內的底格里斯河對岸的五個數州。[128]

* 約威亞努斯皇帝是信仰虔誠的基督徒,因此他撤銷前帝的崇拜異教政策,重新定基督教為國教,但是異教和猶太教並沒有因此受到迫害。[129]

瓦倫提尼亞努斯(Valentianus):公元364-375(西羅馬帝國);瓦倫斯(Valens):公元364-378(東羅馬帝國)共治。


* 公元365年的620日早晨,羅馬帝國的大部分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地震引發大海嘯,西西里(Sicily)、達爾馬提亞(Dalmatia)、希臘、埃及沿海地方災情慘重,亞歷山大利亞(Alexandria)城在這場大洪水死了五千人。[130]
* 公元378年,()羅馬皇帝亞倫斯率軍從哈德里亞諾波里斯市出發,攻打在十二英里外的哥特軍。亞倫斯喪生,羅馬軍隊慘敗,損失了四萬名士兵(三分之二)的兵力。[131]

* ()羅馬帝國皇帝亞倫斯強迫人民接受阿利烏派教理,涉嫌反對者一律處死。[132]
* 公元367年,亞他那修寫的一封信裡出現了《新約聖經》書卷的正典名單。[133]

格拉提安 (Gratianus,或譯:格拉提亞努斯):公元375-383年;瓦倫提亞努斯二世( Valentinianus )、馬克西姆斯(Maximus)共治:公元383-392年、耶烏蓋尼烏斯(Eugenius):公元392-394(西羅馬帝國)
迪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或譯:泰奧德西烏斯);:公元379-395(東羅馬帝國)


* 公元383年,不列顛尼亞駐軍叛變,軍隊司令官馬克西姆斯被擁為皇帝,格拉提亞努斯被殺,迪奧多西一世將義大利、非洲和西伊留里克姆歸亞倫提尼亞努斯二世統治,阿爾卑斯以北的地方歸馬克西姆斯統治。[134]
* 公元392年,騎兵隊總司令亞爾波加斯泰斯(法蘭克族)勒死皇帝瓦倫提尼亞努斯二世,擁立耶烏蓋尼烏斯為魁儡皇帝。[135]
* 公元394年,迪奧多西一世率軍進攻義大利,擊敗魁儡皇帝耶烏蓋尼烏斯,亞爾波加斯泰斯自殺,迪奧多西一世成為唯一的皇帝,東、西羅馬帝國在他統治的這四個月之間又恢復統一。[136]

*  公元380年,()羅馬帝國皇帝迪奧多西一世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禁止其他各種教派活動。[137]
* 公元381年,迪奧多西一世舉行了第二次的大公會議(即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此會議產生了《尼西亞信經》的最終版本,會議中也譴責北非教會主教阿波利拿(Apollinaris)提出的耶穌的一性論(有神性無人性)[138].
* 公元382年,教宗達瑪蘇一世(Damasus)在羅馬召集宗教會議,在耶柔米的影響之下,大家採用亞他那修所列的書卷為正典。[139]
* 公元388年,迪奧多西一 世通過元老院做出廢除希臘羅馬宗教的決議。[140]
* 公元391年,亞里烏斯派被驅逐出境,基督教尼西亞教派(正統派)被定為國教。[141]
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公元395-615年。

阿爾卡迪烏斯:公元395-408(東羅馬帝國)。荷諾里烏斯:公元395-423(西羅馬帝國)


* 公元前395年,迪奧多西一世去世,其子阿卡迪烏斯和霍諾留分統羅馬東西兩部,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西羅馬帝國。基督教會也一起分裂,各自朝向不同的方向發展,東方教會自稱「正」,由皇帝掌管教會,西方教會自稱「公」,由教皇命令各君主。[142]

* 公元397年,迦太基宗教會議以教會的名義作出決議,確定《新約全書》的內容和目次,成為現在使用的《新約聖經》的藍本。[143]

迪奧多西二世(或譯:泰奧德西烏斯二世):公元408-450年。


* 公元429年,凡達爾族進入非洲,公元439年,凡達爾族佔領統治非洲。[144]
* 公元425年,猶太教公會因族長制被廢除終止存在。
* 公元431年,羅馬皇帝在以弗所(Euphesus)召開大公會議,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多留(Nestorius) 因為主張基督一性論(神性),拒絕稱呼瑪麗亞為「上帝之母」而被譴責並且遭到終身流放。[145]
* 公元433年,亞歷山卓宗主教區利羅(Bishop Cyril,公元375-444)同意接受基督的「一位二性」(神性和人性))觀點。[146]
* 公元447年,於西班牙托雷多舉行的宗教會議上,將「和子」加入了《尼西亞信經》中。[147]
* 公元449年,教宗良一世(Pope Leo I) 發布聲明《大典》(Leo’s Tome)支持「基督二性」論,而亞歷山卓宗主教狄奧斯庫若(Dyoscurus),於以弗所招開宗教會議,支持歐迪奇(Eutyches)的「基督一性論」(Monophysitism)[148]

馬爾西安 (Marcianus,或譯:馬爾基亞努斯):公元450-457年。




* 公元451年,東羅馬皇帝馬爾西安在迦克敦召開第四次大公會議,確立了「基督神人二性論」為正統教義。[149]
(李奧王朝:公元457-518)
李奧:公元457-474年。






芝諾:公元474-491年。


*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 公元200-500年,阿摩拉時期(Amorraic period),拉比們將《米示拿》進行註釋,稱為《格瑪拉》(Gemera)
* 約哈南.巴爾.納帕哈(公元199-297)著手編輯,於公元4世紀中葉完成了《巴勒斯坦塔木德》(Palestine Talmud),或稱《耶路撒冷塔木德》;塔木德包含《米什拿》(Mishnah)、《革馬拉》(Gemara)和《米德拉什》(Midrash)三部分。





[1]  肖憲著作:《聖殿長存》(台北縣: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29月出版),第98頁。
[2] Simon Sebag Montefiore著作,黃煜文翻譯:《耶路撒冷三千年》(台北市: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119頁。
[3]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81頁。〔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93頁。
[4] 施洗約翰的母親伊利莎伯,是耶穌的生母馬利亞的表姐,《路加福音》1:24-36說到,當馬利亞被聖靈成孕的時候,伊利莎伯已經懷孕六個月了,(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是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司 (《路加福音》1:5) ,就在年中獻祭時撒迦利亞得知他的妻子伊利莎伯將會懷孕(《路加福音》1:8-13),果然,撒迦利亞在完成獻祭儀式後回家途中,伊利莎伯真的懷孕了 (《路加福音》1:23-24) 。由歷史證據顯示撒迦利亞的獻祭儀式,是在當年的613-19日舉行。因此可以推算出施洗約翰應該是在6月底受孕,此日期加上9個月,次年的3月底,很可能就是施洗約翰出生的日子。馬利亞被聖靈感孕時,施洗約翰的母親伊利莎伯「已懷孕六個月」(《路加福音》1:35-36),這表示約翰和耶穌的年齡差距約為6個月,將約翰出生的日子三月底加上6個月,得知耶穌出生的時候應該在當年的9月底了。耶穌開始傳到約為30(《路加福音》3:23),又根據《約翰福音》2:136:411:5513:1的記載,耶穌降世為人的時間大約33年半,耶穌在公元3341日禮拜五(猶太曆3793年尼散月14)逾越節那天被釘十字架,公元3343日禮拜天(猶太曆3793年尼散月16)復活,往前推33年半,則耶穌應即在公元前5925日出生,亦即住棚節期間(猶太曆3756年提斯利月15)英國大衛鮑森牧師如此推測耶穌的生日說:「我知道耶穌再來是哪個月份,因為耶穌完全按照上帝的行事曆行事,在上帝的行事曆上,每年有三個大日子,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耶穌在逾越節受死,在五旬節差來祂的靈,但是祂還沒完成住棚節的任務,你如果仔細研讀聖經...你會發現耶穌是,在住棚節期間降生的,大約是九月底或著十月初,約翰福音說:道成肉身,「住」 在我們中間,仔細分析會發現,耶穌在住棚節期間降生,祂是在九月底或十月初降生,我相信祂第二次來也會準時,一方面住棚節是用號角聲,揭開序幕, 新約聖經每次提到號角聲,都是在宣告主耶穌再來,所以將來某一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耶穌會再來」。參閱大衛鮑森講道:《末日真相():基督再來》(https://youtu.be/idOcn2co_YY)
[5]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25頁。
[6]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83頁。〔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04-105頁。
[7]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20頁。
[8]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20頁。
[9]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20頁。
[10]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38頁。
[11]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07頁。
[12]  James D. Tabor 著作,薛絢翻譯:《耶穌的真實王朝》(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2月出版),第367-368頁。
[13]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08頁。
[14]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07-108頁。
[15]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38頁。
[16] James D. Tabor 著作,薛絢翻譯:《耶穌的真實王朝》(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2月出版),第368頁。
[17]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38頁。
[18]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19]〔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09頁。
[20]  生活在1世紀,皈依了猶太教的國王摩諾巴蘇,在災荒時把其全部財富都施予窮人。當親戚們則被他糟蹋錢財時,他回答說:「我的祖先句才是為下,我聚財是為上;他們把財富聚在暴力肆虐的地方,我把財富聚在暴力無能為力的地方;他們聚的財富不生果實,我聚的財富生生不息;他們積聚的是錢財,我積聚的是靈魂;他們聚財是為了別人,我聚財是為自身的善;他們把財富聚在今世,我把財富聚在來世。」(賽妮亞編譯:《塔木德》(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月出版),第32)
[21]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22]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23]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51頁。
[24]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38頁。〔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84頁。
[25]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26] Simon Sebag Montefiore著作,黃煜文翻譯:《耶路撒冷三千年》(台北市: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184頁。
[27] 肖憲著作:《聖殿長存》(台北縣: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29月出版),第101-103頁。Simon Sebag Montefiore著作,黃煜文翻譯:《耶路撒冷三千年》(台北市: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182-184頁。
[28]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4頁。
[29]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39頁。
[30]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4頁。
[31]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4頁。
[32]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5頁。
[33]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7120頁。
[34] 肖憲著作:《聖殿長存》(台北縣: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29月出版),第101-103頁。Noah FlugMartin Schauble著,王瑜君、王榮輝翻譯:《認識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台北市:商周出版,20155月出版),〈大事表〉:第217-227頁,第218頁。
[35]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36] 賽妮亞編譯:《塔木德》(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月出版),〈附錄1: 古猶太史大事年表〉第252-256頁;〈附錄2: 猶太教大事年表〉,第257-259頁;〈附錄3: 猶太大事年表與世界大事年表對照表〉,第260-267頁。
[37]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4頁。
[38]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4頁。
[39]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4頁。
[40] 《十二使徒遺訓》的內容可參見 〔古羅馬〕克萊門等著,高陳寶嬋等翻譯,黃錫木主編:《使徒教父著作》(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7月出版;根據Michael W. Holmes, The Apostolic Fathers: Greek Texts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Baker, 2007翻譯),第159-176頁。
[41]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8頁。
[42]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4頁。
[43] 賽妮亞編譯:《塔木德》(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月出版),〈附錄1: 古猶太史大事年表〉第252-256頁;〈附錄2: 猶太教大事年表〉,第257-259頁;〈附錄3: 猶太大事年表與世界大事年表對照表〉,第260-267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80頁。
[44]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44頁。
[45]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46]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47]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48]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馬有藻:《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譯經》(香港九龍:種籽出版有限公司,20057月出版),第122頁。
[49]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5頁。
[50]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24頁。
[51]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24頁。〔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88頁。
[52]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25頁。
[53] 參閱吳曼玲、郭秀娟譯,:《讀經的大歷史:數千年來聖經閱讀的軌跡》(台北縣新店市:校園書房,20105月出版),第39-60(原作者: Jaroslav Pelikan著,原書名:Whose Bible Is It?:a History of the Scriptures Through the Ages)   
[54] 尚皮耶.伊什布著作,王敏穎翻譯:《尋訪真實歷史上的耶穌:重現耶穌的一生與基督教的起源》(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311月出版),〈附錄〉,第355頁。
[55]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51頁。
[56]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88-89頁。
[57]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28頁。
[58]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27頁。
[59] Noah FlugMartin Schauble著,王瑜君、王榮輝翻譯:《認識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台北市:商周出版,20155月出版),〈大事表〉:第217-227頁,第218頁。
[60]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28頁。
[61] Noah FlugMartin Schauble著,王瑜君、王榮輝翻譯:《認識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台北市:商周出版,20155月出版),〈大事表〉:第217-227頁,第218頁。
[62]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84頁。
[63]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227頁。
[64] 賽妮亞編譯:《塔木德》(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月出版),〈附錄1: 古猶太史大事年表〉第252-256頁;〈附錄2: 猶太教大事年表〉,第257-259頁;〈附錄3: 猶太大事年表與世界大事年表對照表〉,第260-267頁。
[65] 賽妮亞編譯:《塔木德》(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月出版),〈附錄1: 古猶太史大事年表〉第252-256頁;〈附錄2: 猶太教大事年表〉,第257-259頁;〈附錄3: 猶太大事年表與世界大事年表對照表〉,第260-267頁。
[66]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90-91頁。〔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85頁。
[67]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91頁。
[68]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86-187頁。〔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91頁。
[69]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44頁。
[70]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00頁。
[71]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02-107頁。
[72]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1頁。
[73]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2頁。
[74]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3頁。
[75]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3頁。
[76]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91頁。
[77]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4頁。
[78] 劉清虔主編:《世界文明原典選讀IV:猶太教文明經典》(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14頁。
[79]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65頁。
[80] Jaroslav Pelikan著作,吳蔓玲、郭秀娟翻譯:《讀經的大歷史:數千年來聖經閱讀的軌跡》(台北縣新店市:校園書房,20105月出版),第136-137頁。這份《新約聖經》正典的書卷名單包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使徒行傳》、保羅的書信(《羅馬書》、《歌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腓立比書》、《哥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腓立門書》)、託名保羅的書信(《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以弗所書》)、《猶大書》、《約翰壹、貳書》、《啟示錄》。
[81] 第四世紀所記載的《使徒信經》內容翻譯如下:「我信神,全能的父(天地之創造者)。我信耶穌基督,神的獨子,我們的主;祂由聖靈(懷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比拉多手下(受難),祂被釘十字架,(死了),也埋葬了,(祂下到陰間);第三天祂從死人中起來;祂升到天上;坐在(全能的)()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神聖(大公)教會;(聖徒交通);罪得赦免;身體(或肉體)復活;(並且永存的生命)。」(括號內為第七世紀加添的文字) 此內容參見「水流執事站」(http://www.lsmchinese.org/online-reading/a&c/issues/1-1/02bible&creeds.htm)
[82]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4頁。
[83]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4頁。
[84]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4-115頁。
[85]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5-116頁。
[86]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6頁。
[87]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6頁。
[88]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7頁。
[89]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18頁。
[90]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28頁。
[91]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98頁。
[92]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23頁。
[93]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24頁。
[94]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30頁。
[95]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32-133頁。
[96]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65頁。
[97]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35頁。
[98]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37頁。
[99]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52-153頁。
[100]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40-141頁。
[101]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53頁。
[102]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66頁。
[103]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53-154頁。
[104]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54頁。
[105]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54-155頁。
[106]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155頁。
[107]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205-206頁。
[108]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205-206頁。
[109]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54頁。
[110]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54466-467頁。〔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2頁。
[111]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67頁。
[112] 賽妮亞編譯:《塔木德》(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月出版),〈附錄1: 古猶太史大事年表〉第252-256頁;〈附錄2: 猶太教大事年表〉,第257-259頁;〈附錄3: 猶太大事年表與世界大事年表對照表〉,第260-267頁。
[113]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68頁。
[114] Noah FlugMartin Schauble著,王瑜君、王榮輝翻譯:《認識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台北市:商周出版,20155月出版),〈大事表〉:第217-227頁,第218頁。翁淑玲、陳沛淇、許曉倩、劉瑋琦:《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台北市:商周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2月出版),第64頁。
[115]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247頁。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95頁。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73頁。
[116] 翁淑玲、陳沛淇、許曉倩、劉瑋琦:《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台北市:商周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2月出版),第64頁。
[117]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97-98頁。此版本《尼西亞信經》的翻譯:「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大地和有形無形萬物的主。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一體,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 他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著聖靈,並從童女馬利亞成肉身,而為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於十字架上,受難,埋葬; 照聖經第三天復活; 並升天,坐在父的右邊; 將來必有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度永無窮盡。」(參考《歷代教會信條精選》http://www.ccgn.nl/boeken02/ldxt/sxyd11-03.htm)
[118]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75頁。
[119]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74頁。
[120]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96頁。
[121]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114頁。
[122]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69475頁。
[123]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55頁。
[124]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75-476頁。
[125]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216頁。
[126]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217頁。
[127]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69頁。〔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248頁。〔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216頁。
[128]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314頁。
[129]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249314316頁。
[130]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321頁。
[131]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334-337頁。
[132]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322 頁。
[133]  Jaroslav Pelikan著作,吳蔓玲、郭秀娟翻譯:《讀經的大歷史:數千年來聖經閱讀的軌跡》(台北縣新店市:校園書房,20105月出版),第137頁。
[134]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350頁。
[135]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351頁。
[136]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351-352頁。
[137]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69頁。
[138]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98頁。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76頁。
[139] Jaroslav Pelikan著作,吳蔓玲、郭秀娟翻譯:《讀經的大歷史:數千年來聖經閱讀的軌跡》(台北縣新店市:校園書房,20105月出版),第138頁。
[140] 〔日〕新潮社編著,朱悅瑋翻譯:《羅馬人的故事精編體驗本:與鹽野七生同走羅馬路》(北京市: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44月出版),第217頁。
[141]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249353頁。
[142]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249頁。
[143] 李雅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12月出版),第475頁。
[144] 〔英〕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作,蕭逢年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1月出版),第396頁。
[145]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127-129頁。
[146]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129頁。
[147]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172頁。《尼西亞信經》的翻譯如前面所述,並且添加了後面幾句:「我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父和子出來,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他曾借眾先知說話。我信獨一種聖大公使徒的教會; 我認使罪得赦的獨一洗禮; 我望死人復活;並來世生命。」(參考《歷代教會信條精選》http://www.ccgn.nl/boeken02/ldxt/sxyd11-03.htm)
[148]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129頁。
[149] 參閱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34月出版),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