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基督教(Christian)或猶太教(Judaism)的經典《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猶太教稱之為《塔納赫》(Tanakh),一般人認為猶太人耶穌(Jesus)是基督教的創始者(非基督教徒的觀點),今日的基督教的另一經典《新約聖經》從來也不會去質疑《希伯來聖經》的權威性,甚至與《希伯來聖經》互為詮釋(預言、預表)。所以我們可以說「基督教」源自於「猶太教」,似乎是一種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是一個「肯定天啟」的宗教。
反觀,佛教(Buddhism)的創始者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Siddhartha);佛號: 釋迦牟尼(Sakya-muni),他的出身屬於刹帝利(ksatriya; 王族) —婆羅門教(Bramanism)所劃分四大種姓之一,他挑戰婆羅門(Brahmana; 祭司)的權威,否認婆羅門教(Bramanism)的聖典《吠陀本集》(Sajhita),諷刺的是,手持《奧義書》(成書於公元前700-前500年)的「沙門」們,卻無視於這本書原本是用來詮釋《吠陀》的,如今反成了拒絕《吠陀》思想的基本理論,不如說這是一場王族與祭司的對抗,結果是,他們對於《梨俱吠陀》中「這世界有一個起頭」、「神創造宇宙萬物」的記載不屑一顧,佛教徒所認識的這個世界是「無始無終的」,所以可以說「佛教」起源於「婆羅門教」,「婆羅門教」對於世界的認識與「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相同的,都是「有始有終」,卻與「佛教」的世界觀完全不同。無寧說「佛教」與「婆羅門教」是一種部分繼承卻大部分推翻的關係,是一個「否定天啟」的宗教。
【本文】
按雅利安人的婆羅門教(Brahmanism)《吠陀》(Veda)文獻,「吠陀」是譯音,意為「神聖的知識」,它們的內容多為頌神的詩歌和驅魔的咒語,婆羅門教認為這是古聖人(Rsi)受神的啟示(Sruti)而寫出來的。大都包含了四個部分:
1.《吠陀本集》(Sajhita)
2.《梵書》(Brahmana) ,又稱為《婆羅門書》(Brahmana),或意譯為《淨行書》
3.《奧義書》或譯為《優婆尼沙經》(Upanishad或Upanishab)
4.《經書》(Sutda)
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半島,他們先征服印度西北角的五河流域,他們在印度的活動和生活時期,史稱「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前1000年) ,此時期的唯一史料是《梨俱吠陀》,大約是在公元前2000-前1500年之間成書,大部分是由居住在東迦布爾五河地方的印度雅利安詩人所寫,是除了西臺語的文獻外,在印歐語系語言中最古老的書籍。
公元前10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從印度河流域上游逐漸向東遷徙,向朱木那河、恒河流域推進,占據耶牟那河(Yamuna)與恆河間最肥沃之土地,征服了原來的印度土著人。改變了原有的印度社會結構,創造了最初的奴隸制國家。此時,《耶柔吠陀》、《娑摩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和《耶柔吠陀》大約被收集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和《阿闥婆吠陀》(公元前1000年左右)相繼完成。四部《吠陀本集》的編成年代在公元前2000-前500年之間完成,此四部《吠陀本集》分別是:(1) 《梨俱吠陀》又稱為《讚頌明論》(Rgi—veda)、(2)《娑摩吠陀》又稱為《歌詠明論》(Sama─veda)、(3)《耶柔吠陀》又稱為《祭祀明論》(Yajur─vede)、(4)《阿闥婆吠陀》又稱為《禳災明論》(Atharva─veda)。婆羅門教宣稱《吠陀》為天啟文獻,是由天神傳給祭司和聖賢之人。此外,《梵書》 (成書於公元前1000-至前700年)和《奧義書》(成書於公元前700-前500年)也完成。自稱為地位最高之「祭司」,亦即所謂的婆羅門(Brahmana)。祭司婆羅門把歌頌諸神的《吠陀》,視作婆羅門教的經典,認為它是受神的啟示而成,《梵書》、《森林書》、《奧義書》是《吠陀》的詮釋本[i]。史上稱公元前1000-前600年的時期為「後期吠陀時代」或「梵書時代」(Bahmana),《經書》成書於公元前600-後200年[ii]。吠陀末期,婆羅門教已成形,確立祭祀、崇拜、教義等系統。
《梨俱吠陀》第十卷有六篇創造宇宙的讚歌:〈祈禱主歌〉(Brahmanaspati Sukta) (第72篇) 、〈造一切者歌〉(Visrakarman Sukta) (第81和82篇)、 〈水胎歌〉(第82篇)、〈原人歌〉(Purusa Sukta)(第90篇)、〈生主歌〉或譯〈金卵歌〉(Prajapatya Sukta)(第121篇)、〈創世之歌〉或譯〈無有歌〉(Nasadasiya Sukta) (第129篇)。這些讚歌都認為宇宙來自一個本原,由此本原生出萬有,而此本原本身不會改變。
以下節錄此六篇創造宇宙的讚歌:
-------------------------(引文)----------------------------------
《梨俱吠陀》(Rig Veda)[公元前2000-前1500年成書]
〈祈禱主歌〉(Brahmanaspati Sukta) (第72篇):
讓我們以頌歌表達諸神的出世,那一位似乎目睹這些頌歌在未來的時期唱起。凡此種種(萬物)為祈禱主憑藉鼓風和熔煉所造,猶如鐵匠。在諸神的初始時期,存在生於非存在。繼而是水平向四域的出現。它們形成於創造之力。地形成於創造力(Uttanapad)【或譯「神母」】;諸神【或譯「空間」】形成於地。達剎(Daksa力量,宇宙之支柱)生於阿底提(Aditi無限),阿底提又是達剎的子女。至於阿底提,噢,達剎,她是其女,又生兒育女。其後為神聖諸神,俱為永生者。其時,諸神在深層擁擠成一團。那時,猶如舞蹈之時,灰塵飛揚,天昏地暗。其時,諸神猶如耶提斯,使萬有見之於世;那時,他使蘇利耶見之於世,他曾置身於海洋中。阿底提有八子,俱生於其體。她與七子與諸神相聚,卻將摩哩檀陀(Mattanda後為太陽)【或譯:「第八個鳥」】棄於遠方。阿底提與其七子均為早期之神。她使摩哩檀陀在遠方出世,並使之再度消亡。[iii]
〈造一切者歌〉或譯〈宇宙創造主贊〉 (Visvakarman Sukta)(第82篇1-7節):
眼睛之父,心意決定,生產原水,創設此二;古老邊界,劃定之時,上天下地,從此廣延。造一切者,心廣遍現,總持一切,規律制定;至極真理,正確洞見。彼等願望,因得食物,甚感滿足。彼等同呼:是此唯一,超越七仙。彼乃我等,生身父母,是此世界,創造之主;我等所在,及諸有情,彼全知曉。彼乃唯一,諸天神祗,由他賜名;其餘眾生,超前詢問。【以下或稱為〈水胎歌〉(第82篇5-7節):】在天之外,在地之外,諸天之外,非天之外。是何胎(garbha)藏,水(apah)先承受,復有萬神,於中顯現?及此胎藏,水先承受。諸天神眾,於此聚會。無﹙太一,指宇宙最高存在﹚生臍上,安坐唯一,一切有情,亦住其內。[或譯:「在天、地、神和阿修羅之前,水最初懷著什麼樣的胚胎,在那胎中可以看到宇宙中的一切諸神。水確實懷著胚胎,其中集聚著宇宙的一切天神。這胎安放在無生(宇宙最高存在)的肚臍上,其中存在著一切東西。」[iv]] 爾等不知,彼造群生,另有一物,有異於汝。口唱聖歌,蔽於迷霧,言無真實,玩樂遊蕩。[v]
〈原人歌〉(Purusa Sukta)(第90篇1-16節):
布爾夏(Purusa) 【原人, primeval man】千頭也,千眼也,千手也,彼由一切方面,抱圍地界(prthivi)而週邊尚餘十指也。唯布爾夏,為既生之全體,而由食(annam)以養之,彼乃不死之性之主(Amrtatvasyaiwana)也﹗….由彼布爾夏生遍照者(Viraj)【或譯:「毘羅吉」】亦由偏照者生布爾夏。….萬神以布爾夏為犧牲而行祭時,…..由此遍燔之犧牲,流出和酥油之混合液(sambhrtam)矣!往於空,往於林,往於村之生類,皆由此生。…..將布爾夏切齋之時,彼有幾種變現耶?…...彼之口婆羅門也,其隻臂王族(Rajanya)也,其腿部即今吠舍(Vaisya)也,其兩足生出首陀羅(Sudra)。強特羅(Chandra月)由其心臟生,蘇利耶(Surya日)由其眼出,因陀羅(雷神)與阿晢尼(火神)由其口生,窪尤【或譯:「梵」】(風神)由其息生。由其臍生空界(antariksa),而天界(div. celestial)由其頭化成,地界(prthivi)由其足生,方位由其耳生,如是建造此世界矣。結界之柱為七,三七之薪,已預備矣,神將行祭而將犧牲之獸之布魯夏,已縳於柱矣。神由祭而奉祭矣!此是太初第一祭禮也。其威力大者,登茲蒼穹,在聖明之神之在處。[vi]
〈金卵歌〉或譯〈生主歌〉(Prajapatya Sukta) ( 第121篇):
金卵 (Hiranyagarbha 金色的胚胎) 出現於太古之初,生來是一切創造的生物之唯一之主。他安置和支持這地和天。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生命的呼吸和精力的給予者,他的命令為諸神全體所遵奉:是死之主,但他的陰影是不死的生命。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憑他的威力成為這全部動物的世界的唯一之王,統治那些呼吸的和睡眠的:他是人的主,他是獸的主。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憑他的威力,出現那些雪山,人們喚做海和天河都是他所有:他的手臂是那些天極。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由他而天固地穩,由他而光界和穹窿得支持:由他而空界的大氣得測量出來。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由他的恩惠所支持的兩軍對峙著,中心戰慄地仰望著他。那時上昇的太陽在他們上面照耀著。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何時來了大水,含蘊這宇宙之卵,產生火光,於是躍出諸神的一個精魄出現了。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他用他的威力俯視大水含蘊生產力(指金卵),而產生祭祀(指火光)。他是諸神之神,無與倫比。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願他永不損害我們,那地的孕育者;他的規律是可信賴的,那天的創造者。他出產那洪大而明亮的水。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生主(Prajapati)啊!唯獨你包容一切這些創造之物,無與倫比。允諾我們心中的願望,我們向你祈禱:願我們成為財富之主![vii]
〈創世之歌〉或譯〈無有歌〉(Nasadasiya Sukta) (第129篇):
那時非無(asat)也非有(sat),沒有空界,亦沒有空界之上的天。覆蓋著什麼?蓋在哪裡?處於誰的保護之中?有了深不可測的水嗎?那時無死也無不死。既無夜之標誌,亦無晝之形象。只有一個東西,無風無氣僅憑自己的力量呼吸。那時除了他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只有黑暗,最初這一切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一切都是水狀的不可辨別的。即將變成的一切都包含在虛無之中,那個「一」靠熱力(tapas, heat and ascetic)產生了。後來那東西產生出欲望(Kama),「欲望」是原始的種子,心靈的胚胎。聖人們憑其心來思考探究,發現了有和無的聯鎖。它們分開的線索橫斷地延展下去,上者為何?下者為何?那裡有孕育者,那裡有強大的勢力,動力(自性)在上,能量(力用)在下。至於這種創生何時創造,誰能真正知道?又有誰能將此秘密揭開?它來何處?這宇宙的創造來自何處?諸神的產生雖較遲於這世界,但誰知道其最初從何而生?他這位宇宙創造的最初起源構成了,還是沒有構成宇宙?他這位住在最高天的世界監視者,確實知道還是不知道這一切。[viii]
-------------------------------------------------(引文完)-------公元前500年婆羅門教分裂為許多新的流派,那些新的流派的代表人物大多數出身於剎帝利(ksatryia)(古印度四種姓之一—王族),他們批評婆羅門教的思想,即「沙門思潮」,「沙門」(sramamna)原意指以出家生活為中心的宗教活動,沙門僧侶都遠離塵世,或為漫遊者或久住森林,以《奧義書》為出發點,苦行苦想以求發現真理。這些流派多反對婆羅門教的三大基本信條:吠陀天啟、婆羅門至上和祭祀萬能,後來產生了新的宗教如耆那教(Jainism)、佛教(公元4世紀)。其中,耆那教的創始人馬哈瓦拉(Marhavira)(生卒年:公元前599-前527年),他是剎帝利(王族)利若提(Jnatr)族之女陀哩舍拉(Trisala)之子,他反對吠陀經是天啟的真理,他特別對婆羅門教的神明創造世界的思想,他提出「極微說」,認為世界由命(靈魂)和非命(非靈魂)所組成,原子(地、風、水、火)是物質構成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構成複合體的動力,構成世界萬物。佛教的創始者為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Siddhartha)(生卒年:公元前566-前486年),他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他認為世界萬物是由緣而生,由人的五蘊(penca skandha)—色(物質)、受、想、行、識(精神)—互相集合和作用構成。佛教否定「創造論」,認為世界是無始亦無終。
【注釋及參考文獻】: [i] 參見張廣智主編:《世界文化史》(古代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9頁。
[ii] 《吠陀》文獻的成書年代參考莊春江編著:《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莊春江工作站」網站(http://agama.buddhason.org), 2013年。趙伯樂撰:《永恆磐涅—印度文明朝聖》,台北縣(今新北市):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05-124頁。
[iii] 〈祈禱主歌〉譯文引自魏慶征編:《古代印度神話》,山西出版社,1999年,第22頁。另一譯文:祈禱主曾似冶工般煽鍛這一切。在諸神未出現的古代,「有」是從「無」所產生。 在神的初期,「有」已從「無」生出來了。於是空間由神母(Uttanapad)產生。地由神母產生,空間由地產生,大克夏(Daksa勢力)由阿娣蒂(Aditi 無限)產生,阿娣蒂也由大克夏產生。 阿娣蒂的確出生了,大克夏啊!彼是你的母親啊!接著是諸神的出生,這些是神聖不死的神族。 …… 阿娣蒂有八個兒子,都自那身體出生了。那七個兒子近於神,第八個鳥(Mattanda 太陽)則放棄了。阿娣蒂把七個兒子趨向於古代,而將那鳥引導於生,又再致於死。(參見糜文開編:《印度文學歷代名著選(上)》,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1年,第39-40頁。)
[iv] 〈水胎歌〉譯文參見黃心川:《印度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89年,第44頁。
[v] 〈創造一切者歌〉譯文見巫白慧:《印度哲學—吠陀經探義及奧義書解析》,東方出版社,2000年,第45-46頁。
[vi] 〈原人歌〉之譯文參見許景華:《化身及救度思想及其象徵研究—毗師孥與觀世音圖像之宗教與美學意涵》,2005年,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布爾夏(Purusaha)有千頭,有千眼,有千足。他普及大地的每一邊緣,他充滿十指寬的空間。這布爾夏是既生未生的全體。他是仍在用食物來培養的不死之主。他的偉大是這麼大,可是布爾夏更大於這偉大。萬有是他的四分之一,在天的永生界是四分之三。布爾夏帶著四分之三高升,他的四分之一仍在這裡。因此他闊步遍行於不食和有食的每一邊。毘羅吉(Viraj 遍照)由他產生,布爾夏復由毘羅吉產生。他一生出來便展開,在東方(前方)及西方(後方)超越這大地。當諸神把布魯夏作犧牲而舉行祭祀時。那酥油是春,聖供是秋,夏則作為柴薪。他們在草地上把作為犧牲的最早期出生的布爾夏塗油。諸神和沙達(Sadhyas 修道的仙人)及律西都用他來祭祀。從這偉大的總祭品上,滴下的油脂集合起來了。他形成了空中的生物,野的和家的牲畜。從這偉大的總祭品上,產生讚歌(Richas)和詠歌(Sanani)。咒語(Chandamsi)由此作,祭詞(Yajus)也由此生。馬由此生,一切有兩排牙齒的牲畜由此生。牛由此生,山羊和綿羊都由此生。當他們把布爾夏分割時,他們割成多少份?他們把他的口叫做什麼?手臂叫做什麼?他的腿和腳又給與什麼名稱?他的口是婆羅門,他的兩臂作成為王族;他的腿部變成吠舍(Vaisya),從他的腳上生出首陀羅來。旃陀羅(Chandra月)從他的心上產生;蘇雅(Surya 日)從他的眼中出來;因陀羅(天神)和阿耆尼(火)生自他的口中,他的氣息變成梵由(風)。空界從他臍中出來,天界由他的頭化成,地界生自他的腳; 方位生自他的耳,這樣他們構成了這世界。他有作柵之柱七,三個七的柴薪放置者已經準備好,於是諸神舉行祭禮,布爾夏作為他們的犧牲縛著了。諸神行祭禮而奉獻犧牲,這是最初的神聖儀式。那有威力的到達天的高頂,那裡居住著沙達和古老的精神。(糜文開編:《印度文學歷代名著選(上)》,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1年,第 47頁。)
[vii] 參見糜文開編譯《印度三大聖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1980年出板。
[viii] 參見糜文開編譯,《印度三大聖典》,台北:中華文化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35-36頁。或譯為:「無既非有,有亦非有; 無空氣界,無遠天界。何物隱藏?藏於何處?誰保護之?深廣大水?死既非有,不死亦無;黑夜白晝,二無跡象。不依空氣,自力獨存,在此之外,別無存在。太初宇宙,混沌幽冥,茫茫洪水,渺無物跡。由空變有,有復隱藏;熱之威力,乃產彼一。初萌慾念,進入彼內,斯乃末那,第一種識。智人冥思,內心探索,於非有中,悟知有結。悟道智者,傳出光帶;其在上乎?其在下乎?有輸種者,有強力者;自力居下,衝力居上。誰真知之?誰宣說之? 彼生何方?造化何來? 世界先有,諸天后起; 誰又知之,緣何出現?世間造化,何因而有?是彼所作,抑非彼作?住最高天,洞察是事,惟彼知之,或不知之。」,參見巫白慧:〈《梨俱吠陀》哲理神曲解讀〉,收錄於周貴華主編:《東方哲學思想與文化精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亦刊於網站《哲學中國網》(http://www.philosophy.org.cn/)。
按雅利安人的婆羅門教(Brahmanism)《吠陀》(Veda)文獻,「吠陀」是譯音,意為「神聖的知識」,它們的內容多為頌神的詩歌和驅魔的咒語,婆羅門教認為這是古聖人(Rsi)受神的啟示(Sruti)而寫出來的。大都包含了四個部分:
1.《吠陀本集》(Sajhita)
2.《梵書》(Brahmana) ,又稱為《婆羅門書》(Brahmana),或意譯為《淨行書》
3.《奧義書》或譯為《優婆尼沙經》(Upanishad或Upanishab)
4.《經書》(Sutda)
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半島,他們先征服印度西北角的五河流域,他們在印度的活動和生活時期,史稱「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前1000年) ,此時期的唯一史料是《梨俱吠陀》,大約是在公元前2000-前1500年之間成書,大部分是由居住在東迦布爾五河地方的印度雅利安詩人所寫,是除了西臺語的文獻外,在印歐語系語言中最古老的書籍。
公元前10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從印度河流域上游逐漸向東遷徙,向朱木那河、恒河流域推進,占據耶牟那河(Yamuna)與恆河間最肥沃之土地,征服了原來的印度土著人。改變了原有的印度社會結構,創造了最初的奴隸制國家。此時,《耶柔吠陀》、《娑摩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和《耶柔吠陀》大約被收集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和《阿闥婆吠陀》(公元前1000年左右)相繼完成。四部《吠陀本集》的編成年代在公元前2000-前500年之間完成,此四部《吠陀本集》分別是:(1) 《梨俱吠陀》又稱為《讚頌明論》(Rgi—veda)、(2)《娑摩吠陀》又稱為《歌詠明論》(Sama─veda)、(3)《耶柔吠陀》又稱為《祭祀明論》(Yajur─vede)、(4)《阿闥婆吠陀》又稱為《禳災明論》(Atharva─veda)。婆羅門教宣稱《吠陀》為天啟文獻,是由天神傳給祭司和聖賢之人。此外,《梵書》 (成書於公元前1000-至前700年)和《奧義書》(成書於公元前700-前500年)也完成。自稱為地位最高之「祭司」,亦即所謂的婆羅門(Brahmana)。祭司婆羅門把歌頌諸神的《吠陀》,視作婆羅門教的經典,認為它是受神的啟示而成,《梵書》、《森林書》、《奧義書》是《吠陀》的詮釋本[i]。史上稱公元前1000-前600年的時期為「後期吠陀時代」或「梵書時代」(Bahmana),《經書》成書於公元前600-後200年[ii]。吠陀末期,婆羅門教已成形,確立祭祀、崇拜、教義等系統。
《梨俱吠陀》第十卷有六篇創造宇宙的讚歌:〈祈禱主歌〉(Brahmanaspati Sukta) (第72篇) 、〈造一切者歌〉(Visrakarman Sukta) (第81和82篇)、 〈水胎歌〉(第82篇)、〈原人歌〉(Purusa Sukta)(第90篇)、〈生主歌〉或譯〈金卵歌〉(Prajapatya Sukta)(第121篇)、〈創世之歌〉或譯〈無有歌〉(Nasadasiya Sukta) (第129篇)。這些讚歌都認為宇宙來自一個本原,由此本原生出萬有,而此本原本身不會改變。
以下節錄此六篇創造宇宙的讚歌:
-------------------------(引文)----------------------------------
《梨俱吠陀》(Rig Veda)[公元前2000-前1500年成書]
〈祈禱主歌〉(Brahmanaspati Sukta) (第72篇):
讓我們以頌歌表達諸神的出世,那一位似乎目睹這些頌歌在未來的時期唱起。凡此種種(萬物)為祈禱主憑藉鼓風和熔煉所造,猶如鐵匠。在諸神的初始時期,存在生於非存在。繼而是水平向四域的出現。它們形成於創造之力。地形成於創造力(Uttanapad)【或譯「神母」】;諸神【或譯「空間」】形成於地。達剎(Daksa力量,宇宙之支柱)生於阿底提(Aditi無限),阿底提又是達剎的子女。至於阿底提,噢,達剎,她是其女,又生兒育女。其後為神聖諸神,俱為永生者。其時,諸神在深層擁擠成一團。那時,猶如舞蹈之時,灰塵飛揚,天昏地暗。其時,諸神猶如耶提斯,使萬有見之於世;那時,他使蘇利耶見之於世,他曾置身於海洋中。阿底提有八子,俱生於其體。她與七子與諸神相聚,卻將摩哩檀陀(Mattanda後為太陽)【或譯:「第八個鳥」】棄於遠方。阿底提與其七子均為早期之神。她使摩哩檀陀在遠方出世,並使之再度消亡。[iii]
〈造一切者歌〉或譯〈宇宙創造主贊〉 (Visvakarman Sukta)(第82篇1-7節):
眼睛之父,心意決定,生產原水,創設此二;古老邊界,劃定之時,上天下地,從此廣延。造一切者,心廣遍現,總持一切,規律制定;至極真理,正確洞見。彼等願望,因得食物,甚感滿足。彼等同呼:是此唯一,超越七仙。彼乃我等,生身父母,是此世界,創造之主;我等所在,及諸有情,彼全知曉。彼乃唯一,諸天神祗,由他賜名;其餘眾生,超前詢問。【以下或稱為〈水胎歌〉(第82篇5-7節):】在天之外,在地之外,諸天之外,非天之外。是何胎(garbha)藏,水(apah)先承受,復有萬神,於中顯現?及此胎藏,水先承受。諸天神眾,於此聚會。無﹙太一,指宇宙最高存在﹚生臍上,安坐唯一,一切有情,亦住其內。[或譯:「在天、地、神和阿修羅之前,水最初懷著什麼樣的胚胎,在那胎中可以看到宇宙中的一切諸神。水確實懷著胚胎,其中集聚著宇宙的一切天神。這胎安放在無生(宇宙最高存在)的肚臍上,其中存在著一切東西。」[iv]] 爾等不知,彼造群生,另有一物,有異於汝。口唱聖歌,蔽於迷霧,言無真實,玩樂遊蕩。[v]
〈原人歌〉(Purusa Sukta)(第90篇1-16節):
布爾夏(Purusa) 【原人, primeval man】千頭也,千眼也,千手也,彼由一切方面,抱圍地界(prthivi)而週邊尚餘十指也。唯布爾夏,為既生之全體,而由食(annam)以養之,彼乃不死之性之主(Amrtatvasyaiwana)也﹗….由彼布爾夏生遍照者(Viraj)【或譯:「毘羅吉」】亦由偏照者生布爾夏。….萬神以布爾夏為犧牲而行祭時,…..由此遍燔之犧牲,流出和酥油之混合液(sambhrtam)矣!往於空,往於林,往於村之生類,皆由此生。…..將布爾夏切齋之時,彼有幾種變現耶?…...彼之口婆羅門也,其隻臂王族(Rajanya)也,其腿部即今吠舍(Vaisya)也,其兩足生出首陀羅(Sudra)。強特羅(Chandra月)由其心臟生,蘇利耶(Surya日)由其眼出,因陀羅(雷神)與阿晢尼(火神)由其口生,窪尤【或譯:「梵」】(風神)由其息生。由其臍生空界(antariksa),而天界(div. celestial)由其頭化成,地界(prthivi)由其足生,方位由其耳生,如是建造此世界矣。結界之柱為七,三七之薪,已預備矣,神將行祭而將犧牲之獸之布魯夏,已縳於柱矣。神由祭而奉祭矣!此是太初第一祭禮也。其威力大者,登茲蒼穹,在聖明之神之在處。[vi]
〈金卵歌〉或譯〈生主歌〉(Prajapatya Sukta) ( 第121篇):
金卵 (Hiranyagarbha 金色的胚胎) 出現於太古之初,生來是一切創造的生物之唯一之主。他安置和支持這地和天。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生命的呼吸和精力的給予者,他的命令為諸神全體所遵奉:是死之主,但他的陰影是不死的生命。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憑他的威力成為這全部動物的世界的唯一之王,統治那些呼吸的和睡眠的:他是人的主,他是獸的主。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憑他的威力,出現那些雪山,人們喚做海和天河都是他所有:他的手臂是那些天極。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由他而天固地穩,由他而光界和穹窿得支持:由他而空界的大氣得測量出來。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由他的恩惠所支持的兩軍對峙著,中心戰慄地仰望著他。那時上昇的太陽在他們上面照耀著。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何時來了大水,含蘊這宇宙之卵,產生火光,於是躍出諸神的一個精魄出現了。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他用他的威力俯視大水含蘊生產力(指金卵),而產生祭祀(指火光)。他是諸神之神,無與倫比。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願他永不損害我們,那地的孕育者;他的規律是可信賴的,那天的創造者。他出產那洪大而明亮的水。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生主(Prajapati)啊!唯獨你包容一切這些創造之物,無與倫比。允諾我們心中的願望,我們向你祈禱:願我們成為財富之主![vii]
〈創世之歌〉或譯〈無有歌〉(Nasadasiya Sukta) (第129篇):
那時非無(asat)也非有(sat),沒有空界,亦沒有空界之上的天。覆蓋著什麼?蓋在哪裡?處於誰的保護之中?有了深不可測的水嗎?那時無死也無不死。既無夜之標誌,亦無晝之形象。只有一個東西,無風無氣僅憑自己的力量呼吸。那時除了他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只有黑暗,最初這一切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一切都是水狀的不可辨別的。即將變成的一切都包含在虛無之中,那個「一」靠熱力(tapas, heat and ascetic)產生了。後來那東西產生出欲望(Kama),「欲望」是原始的種子,心靈的胚胎。聖人們憑其心來思考探究,發現了有和無的聯鎖。它們分開的線索橫斷地延展下去,上者為何?下者為何?那裡有孕育者,那裡有強大的勢力,動力(自性)在上,能量(力用)在下。至於這種創生何時創造,誰能真正知道?又有誰能將此秘密揭開?它來何處?這宇宙的創造來自何處?諸神的產生雖較遲於這世界,但誰知道其最初從何而生?他這位宇宙創造的最初起源構成了,還是沒有構成宇宙?他這位住在最高天的世界監視者,確實知道還是不知道這一切。[viii]
-------------------------------------------------(引文完)-------公元前500年婆羅門教分裂為許多新的流派,那些新的流派的代表人物大多數出身於剎帝利(ksatryia)(古印度四種姓之一—王族),他們批評婆羅門教的思想,即「沙門思潮」,「沙門」(sramamna)原意指以出家生活為中心的宗教活動,沙門僧侶都遠離塵世,或為漫遊者或久住森林,以《奧義書》為出發點,苦行苦想以求發現真理。這些流派多反對婆羅門教的三大基本信條:吠陀天啟、婆羅門至上和祭祀萬能,後來產生了新的宗教如耆那教(Jainism)、佛教(公元4世紀)。其中,耆那教的創始人馬哈瓦拉(Marhavira)(生卒年:公元前599-前527年),他是剎帝利(王族)利若提(Jnatr)族之女陀哩舍拉(Trisala)之子,他反對吠陀經是天啟的真理,他特別對婆羅門教的神明創造世界的思想,他提出「極微說」,認為世界由命(靈魂)和非命(非靈魂)所組成,原子(地、風、水、火)是物質構成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構成複合體的動力,構成世界萬物。佛教的創始者為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Siddhartha)(生卒年:公元前566-前486年),他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他認為世界萬物是由緣而生,由人的五蘊(penca skandha)—色(物質)、受、想、行、識(精神)—互相集合和作用構成。佛教否定「創造論」,認為世界是無始亦無終。
【注釋及參考文獻】: [i] 參見張廣智主編:《世界文化史》(古代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9頁。
[ii] 《吠陀》文獻的成書年代參考莊春江編著:《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莊春江工作站」網站(http://agama.buddhason.org), 2013年。趙伯樂撰:《永恆磐涅—印度文明朝聖》,台北縣(今新北市):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05-124頁。
[iii] 〈祈禱主歌〉譯文引自魏慶征編:《古代印度神話》,山西出版社,1999年,第22頁。另一譯文:祈禱主曾似冶工般煽鍛這一切。在諸神未出現的古代,「有」是從「無」所產生。 在神的初期,「有」已從「無」生出來了。於是空間由神母(Uttanapad)產生。地由神母產生,空間由地產生,大克夏(Daksa勢力)由阿娣蒂(Aditi 無限)產生,阿娣蒂也由大克夏產生。 阿娣蒂的確出生了,大克夏啊!彼是你的母親啊!接著是諸神的出生,這些是神聖不死的神族。 …… 阿娣蒂有八個兒子,都自那身體出生了。那七個兒子近於神,第八個鳥(Mattanda 太陽)則放棄了。阿娣蒂把七個兒子趨向於古代,而將那鳥引導於生,又再致於死。(參見糜文開編:《印度文學歷代名著選(上)》,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1年,第39-40頁。)
[iv] 〈水胎歌〉譯文參見黃心川:《印度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89年,第44頁。
[v] 〈創造一切者歌〉譯文見巫白慧:《印度哲學—吠陀經探義及奧義書解析》,東方出版社,2000年,第45-46頁。
[vi] 〈原人歌〉之譯文參見許景華:《化身及救度思想及其象徵研究—毗師孥與觀世音圖像之宗教與美學意涵》,2005年,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布爾夏(Purusaha)有千頭,有千眼,有千足。他普及大地的每一邊緣,他充滿十指寬的空間。這布爾夏是既生未生的全體。他是仍在用食物來培養的不死之主。他的偉大是這麼大,可是布爾夏更大於這偉大。萬有是他的四分之一,在天的永生界是四分之三。布爾夏帶著四分之三高升,他的四分之一仍在這裡。因此他闊步遍行於不食和有食的每一邊。毘羅吉(Viraj 遍照)由他產生,布爾夏復由毘羅吉產生。他一生出來便展開,在東方(前方)及西方(後方)超越這大地。當諸神把布魯夏作犧牲而舉行祭祀時。那酥油是春,聖供是秋,夏則作為柴薪。他們在草地上把作為犧牲的最早期出生的布爾夏塗油。諸神和沙達(Sadhyas 修道的仙人)及律西都用他來祭祀。從這偉大的總祭品上,滴下的油脂集合起來了。他形成了空中的生物,野的和家的牲畜。從這偉大的總祭品上,產生讚歌(Richas)和詠歌(Sanani)。咒語(Chandamsi)由此作,祭詞(Yajus)也由此生。馬由此生,一切有兩排牙齒的牲畜由此生。牛由此生,山羊和綿羊都由此生。當他們把布爾夏分割時,他們割成多少份?他們把他的口叫做什麼?手臂叫做什麼?他的腿和腳又給與什麼名稱?他的口是婆羅門,他的兩臂作成為王族;他的腿部變成吠舍(Vaisya),從他的腳上生出首陀羅來。旃陀羅(Chandra月)從他的心上產生;蘇雅(Surya 日)從他的眼中出來;因陀羅(天神)和阿耆尼(火)生自他的口中,他的氣息變成梵由(風)。空界從他臍中出來,天界由他的頭化成,地界生自他的腳; 方位生自他的耳,這樣他們構成了這世界。他有作柵之柱七,三個七的柴薪放置者已經準備好,於是諸神舉行祭禮,布爾夏作為他們的犧牲縛著了。諸神行祭禮而奉獻犧牲,這是最初的神聖儀式。那有威力的到達天的高頂,那裡居住著沙達和古老的精神。(糜文開編:《印度文學歷代名著選(上)》,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1年,第 47頁。)
[vii] 參見糜文開編譯《印度三大聖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1980年出板。
[viii] 參見糜文開編譯,《印度三大聖典》,台北:中華文化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35-36頁。或譯為:「無既非有,有亦非有; 無空氣界,無遠天界。何物隱藏?藏於何處?誰保護之?深廣大水?死既非有,不死亦無;黑夜白晝,二無跡象。不依空氣,自力獨存,在此之外,別無存在。太初宇宙,混沌幽冥,茫茫洪水,渺無物跡。由空變有,有復隱藏;熱之威力,乃產彼一。初萌慾念,進入彼內,斯乃末那,第一種識。智人冥思,內心探索,於非有中,悟知有結。悟道智者,傳出光帶;其在上乎?其在下乎?有輸種者,有強力者;自力居下,衝力居上。誰真知之?誰宣說之? 彼生何方?造化何來? 世界先有,諸天后起; 誰又知之,緣何出現?世間造化,何因而有?是彼所作,抑非彼作?住最高天,洞察是事,惟彼知之,或不知之。」,參見巫白慧:〈《梨俱吠陀》哲理神曲解讀〉,收錄於周貴華主編:《東方哲學思想與文化精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亦刊於網站《哲學中國網》(http://www.philosophy.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