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約聖經》中的鬼入豬群故事
(ㄧ)《新約聖經》的記載
在《新約聖經》記載的一則耶穌施行神跡故事(馬太福音8章28-34節、馬可福音5章1-20節、路加福音8章26-39節),耶穌曾幫一個住在格拉森一個被名字叫「群」(Legion)的鬼附身的人趕鬼,這個被鬼附的人,幾乎他的行為、言語都被鬼所控制,住在墳墓、不穿衣服,活像個瘋子一般,而住在那人裡面的鬼卻認出耶穌的身份是至高神的兒子,牠們向耶穌求饒,自己要求要進入豬群。耶穌把這群猛鬼從那個人身上趕出後,被這群猛鬼附身的豬竟就闖入海裡。(圖ㄧ)
![]() |
圖ㄧ、群鬼被趕入二千隻豬後集體闖入海底 |
1. 馬可福音書的記載
2. 馬太福音的記載
「耶穌渡到對岸去,到加大拉人的地區,有兩個被鬼附的人從墳墓迎著他走來。他們極其兇猛,甚至沒有人敢從那條路經過。 他們喊著說:「上帝的兒子,你為甚麼干擾我們?時候還沒有到,你就上這裏來叫我們受苦嗎?」 離他們很遠,有一大群豬正在吃食。 鬼就央求耶穌,說:「若要把我們趕出去,就打發我們進入豬群吧!」 耶穌對他們說:「去吧!」鬼就出來,進入豬群。一轉眼,整群豬都闖下山崖,投進海裏,淹死了。」(馬太福音 8章28-32節)[2](馬太福音說這被鬼附的有兩個人)
3.路加福音的記載
從這則故事出發,可能我們會有諸多疑問,例如:為何被群鬼附身的人喜歡住在曠野、山上、墳墓的地方?為何群鬼會要求進入「豬群」?「豬群」的意識是否受到鬼群的控制?如果是,豬群闖下海底恐怕也是群鬼的意思!
二、中國的「墜」字涵意和耶穌趕鬼入豬群的暗合
(ㄧ)中國「墜」字的起源和變化
1.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隊」
2. 楚國簡書的上「隊」下「止」字
戰國時期的《包山楚簡》(公元前316年)出現了在「隊」字下方多了一個「止」字的字,未詳何意?
3. 漢朝的「隊」字
4. 東漢隸書「墜」字
圖二、中國「墜」、「隊」字形的演變(中研院網站) |
(二)「墜」字的定形時代與耶穌降世時代相同
1. 而耶穌將「群」鬼從格拉森人趕出之後,又讓鬼「群」進入豬群體內,二前頭豬因爲鬼進入其體內而陷入瘋狂狀態,這是以犧牲豬群代替人類被鬼附身,而達到保全人類離開鬼群的方式。中國的「墜」字恰巧地可以形容耶穌讓二千隻豬被鬼群附身闖入山下的情境。
2. 更巧合的是,「墜」字出現於東漢時期,東漢時期的文字學家許慎(公元58-148年)在所他撰寫的書《説文解字》中說:「墜:陊也。从土隊聲。古通用䃍。」東漢恰好是在耶穌降世(公元前5年)之後(耶穌受難於公元33年—東漢光武帝建武九年)的時期。中國的「墜」字正好成了《新約聖經》〈馬太福音〉8章28-34節、〈馬可福音〉5章1-20節、〈路加福音〉8章26-39節)事件的證據(活化石)。但是「隊」字出現的時間大約在東周戰國中期(公元前375-前276年)以前(《包山楚簡》的公元前316年以前、在秦朝李斯[公元前280-前208年]所編著的《蒼頡篇》),較「墜」字出現的年代更早,這說明了「豬群從山阜墜落」的事件有更早的起源。
三、殷商卜辭中的鬼與神
(ㄧ)「鬼」和「神」的原始意義
1. 殷商的卜辭中有一段內容出現了「神」和「鬼」的字眼:「王占日:唯甲茲鬼?唯介,四日,甲子,充雨,神。辛酉卜,貞:自今五日雨?二告 壬戌神不雨?」(《甲骨文合集》1086)(圖三),在該卜辭上,商王武丁在甲子前四日,即辛酉日占卜鬼氣的問題。巫師為了回答王的提問,巫師卜問日「自今五日雨?」意思是說「從今日辛西起,最近五天內是否會下雨?」,又問:「壬戌神不雨?」意思是說「今日辛酉日祇卜明日壬戌日,天神是否會降下雨露?」到了甲子日有雨,巫師據此認定鬼氣已被消滅,並確定有神將降臨。[6]
![]() |
圖三、甲骨文合集1086正拓印 |
2. 這個卜辭證明了殷商時期人們的信仰中已經形成了鬼、神對立的觀念。「鬼」這個字起初原本不是後世中國人觀念所說的「人死後的靈魂」,而是一種不好、與神為敵的汙靈。
(二)「豕」和水的關連性
1. 中國神話學者葉舒憲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在中國西周王朝(公元前1046-前771年)時期的「金文符號中,豬的形像總是出現在複合式構圖的下方,有時與在上方天馬相對應,表示地下世界。我們已知神話宇宙模式的垂直系統把下方同北方相認同,也就是同地下黃泉大水世界相認同。所以豬這種象徵性動物符號也同陰間、北方水神有了關聯,所謂「豕禍」便是水災的別稱。《漢書》〈五行志〉:「時則有豕禍,謂火沴水,水受害,豕屬水,故有豕禍也。」(原文為:「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圖四)[7]
![]() |
圖四、中國西周金文中的天馬和地下豕符號(引自《金文編》第1083頁) |
2. 古希臘的捉豬入海神話故事
(1)古希臘的五元素說和中國的五行說可對應
表一、12星座和生肖、28星宿和7曜、4象的對應關係
![]() |
(2) 大力神活捉野豬怪獸
四、中國的河伯故事
(ㄧ) 「河伯」的行為舉止
1.《新約聖經》記載ㄧ群住在一位格拉森人身上的鬼群因為受到耶穌的驅趕,進入到豬群的身體,被群鬼進入的豬群的行為模式像極了「河伯」的行為舉止⋯
《抱朴子》(東晉時期葛洪著作)四十卷所記載的:「河伯,華陰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作河伯。」(《意林》引)[10];
《搜神記》卷四:「宋時,弘農馮夷,華陰潼鄉隄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爲河伯。」(語譯: 宋朝時候,弘農郡的馮夷,是華陰縣潼鄉隄首村的人。他在八月上旬的庚日橫渡黃河時被淹死了,天帝委派他擔任黃河水神。) [11] 這個記載所說的河伯是ㄧ個在中國北部(華陰)溺水的人,但我覺得這是晚期的傳說(圖六)。
![]() |
圖六、《意林》引用《抱朴子》所計載的河伯故事 |
「河伯渡河溺死」和「豬群闖入海裡淹死」這種雷同像到令人不寒而慄!
2. 殷商卜辭記載祭祀河神的記錄
商朝晚期(公元前1320-前1046年)的甲骨文卜辭出現了祭祀河伯的紀錄,祭祀河伯的方式往往以女人為祭物進行沈祭(圖七)。河伯的行為模式常常以讓他人為牠自己犧牲為導向。
![]() |
圖七、殷商記載祭祀水神河伯的卜辭拓印(《甲骨文合集》) |
《甲骨文合集》14549正:「庚寅卜,爭貞,我其祀於河」;
(二)「河伯」和「封 豨」發生關連
「河伯」是什麼意思?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水神⋯
《山海經》〈海內北經〉:「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一曰忠極之淵。」[12](圖八)
![]() |
圖八、冰夷的形象(明代蔣應鎬繪) |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困民國,勾姓而(黍之訛)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有易(伯益)殺王亥(叔均),取僕牛。河(伯)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於獸,方食之,名曰搖民(贏民)。帝舜生戲(有易),戲(有易)生搖(姚)民。」(袁珂對此段內容的翻譯為:「有因民國,姓勾,以黍為主食。有個人名叫王亥,兩只(隻)手握著一只(隻)鳥,正在吃它(牠)的頭。王亥是殷國的國君,曾經把一群肥壯的牛羊寄托給有易族的君主和河伯。有易族君主恨王亥淫了他的妻,把王亥殺了,没收了他的牛羊。—殷國的新君上甲微興師報仇,殘毁了有易族的大部分。河伯哀念有易被殘毁,便暗中幫助有易族的人潜逃出来,在榛莽和野獸中間,建立了一個國家,這國的人正在吃他們獵捕的野獸,叫搖民國——搖民國就是前面所說的因民國。另一種說法是:帝舜生了戲(易),戲又生了搖民。」[13]) 這裡記載秦國人(搖民)的祖先「有易」(伯益)殺死商朝人(困民國)的祖先「王亥」(叔均),可見得秦國人(食獸)和商朝人(食鳥)在過去曾是世仇。
《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玄螭蟲象並出進兮,形蟉虯而逶蛇。雌蜺便娟以增撓兮,鸞鳥軒翥而翔飛。」[14];
《楚辭》〈九歌·河伯〉:「與女(汝)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橫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 乘白黿(ㄩㄢˊ)兮逐文魚。與女(汝)遊兮河之渚(ㄓㄨˇ),流澌紛兮將來下。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鱗)鄰(鱗)兮媵(ㄧㄥˋ)予。」(此段內容的語譯: 「我想跟你遨遊在九河,逆風吹起了洶湧的大波。乘駕水車,以荷葉為蓋,駕御兩龍,護騑是幼螭。攀登上崑崙縱目四望,心靈飛揚心胸開朗。紅日西沉,我竟忘陶醉得忘了歸返,當想到遙遠的編按,我忽然覺醒而愁思滿腸。魚鱗蓋的屋子,龍鱗裝飾的廳堂,紫貝砌成的門闕,明珠裝潢的殿堂。神啊! 您為何居住在水中央? 乘著白黿,追隨著斑紋的魚,我和您同遊在河的洲渚,突然解冰紛然地沖瀉而下。您握手告別走向東方,我送您到南邊的水涯。波浪滔天地前來迎接,魚兒成群地送我回家。」[15]這段內容描述了水神河伯的形象,他「乘水車」,「駕龍」,居住在紫色貝殼所建造的宮殿,有魚鱗斑斑的龍堂 (見圖八)。2. 「伯封」具有「豬」的形象
(三)中國和《聖經》的大旱災故事
1. 商朝的開國祖先成湯即王位後曾遇到七年的旱災,在桑林禱告,因而解除旱象
《淮南子》〈齊俗訓〉:「昔者馮夷得道,以潛大川;鉗且得道,以處昆侖。扁鵲以[之]治病,造父以[之]御馬;羿以之射,倕以之斫。所為者各異,而所道者一也。」[27]
《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相柳)于凶水之上,繳大風(泰鳳)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窫窳),斷修蛇(巴蛇)於洞庭,禽(擒)封豨(封豕)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里。」[28]
![]() |
圖九、后羿所殺之其中四害: 猰貐(窫窳)、九嬰(相柳;鯀)、修蛇(巴蛇)、封豨(封豕)(圖右上、右下、左下、左上)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唐堯於崇山兮,過虞舜於九疑。⋯時若薆薆將混濁兮,召屏翳,誅風伯,而刑雨師。」[29]
「封豨」的原義就是「大豬」,這個「大豬」列名《淮南子》〈脩務訓〉堯帝「十日」神話中為害百姓的六大怪獸—包括猰貐(窫窳)、鑿齒、九嬰(相柳)、大風(泰鳳)、封豨、修蛇—之一!
2. 《聖經》記載的七個荒年
《聖經》記載雅各最小的兒子約瑟17歲時(公元前1898年)被賣至埃及,30歲時他幫埃及王Sesotris II(瑟所提斯二世)解夢,他從法老做的夢得知埃及將發生七個豐年和七個荒年,但是約瑟向埃及法老(君王)說了一句重要的話:「這不在乎我。上帝必應允法老平安。」(創世記 41章16節)[30] 這個夢預言了即將發生於公元前1879—前1872年的旱災(七個荒年)並且提出了解決辦法,終於在公元前1885年榮任宰相。中國商王朝君王成湯時期發生旱災時期在公元前1600—前1594年,和埃及發生旱災的時間兩者差距大約為279年。
五、結語
(一)中國的豬和水神的牽連
但「豬」是陸上動物,怎麼會是水神呢?有學者猜測因為成年豬常在溝瀆河川中泡水散熱,所以先民將牠們聯想為「河神」、「雨神」。但是,其他許多動物也有類似習性,為何唯獨「豬」被人們當做水神的怪物呢?
(二)耶穌趕鬼入豬群背後藏著人們對於豬的觀念
《新約聖經》耶穌趕鬼入豬群的神跡故事,透露了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若干真相,所謂古中國所說「水神」都是鬼群的化身面目,也解釋了傳統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不吃豬肉的傳統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是普世性的。
(三)豬在猶太人成了可憎之物
1. 公元前167年12月,安提阿哥四世(Antiochus IV) 在猶太人的耶和華聖殿中,以一頭豬為祭獻給宙斯神。他以死刑禁止猶太人所有遵守的宗教禮儀。
2. 對此,先知但以理在500年前已經預言: 「北方王必帶許多財寶回本地,但他的心反對聖約;他恣意橫行,回到本地。到了指定的時期,他必返回,侵入南方。這一次卻不像前一次,因為基提的戰船要來攻擊他,他就喪膽而退。他惱恨聖約,恣意橫行,要回來善待那些背棄聖約的人。他要興兵,這兵必褻瀆聖所,就是堡壘,除掉經常獻的祭,設立那施行毀滅的可憎之物。他必用巧言奉承違背聖約的惡人;惟獨認識上帝的子民必剛強行事。」(《但以理書》11:28-32)。[31]
3. 公元前166年安提阿古派遣特使蓋隆(Geron) 到耶路撒冷西部的城鎮莫頂(Modin)實施新規條時,一位老祭司瑪他提亞(Marttathias)把特使殺死,與五名兒子約翰、西門、猶大、以利亞撒、約拿單一起革命。瑪他提亞過世後,猶大成為領袖,在猶大的率領下,他們開始攻占小鎮,意圖封鎖前往耶路撒冷的一切通道。公元前164年秋天,他們終於奪回耶路撒冷,搗毀宙斯的祭壇,並於公元前164年12月14日,他們點燃九座燭台(Menorah),在聖殿被污穢三年後,重新淨化聖殿,獻祭給耶和華神(圖十)。猶太人每年在這天慶祝「獻殿節」(Hanukkah)。[32]
![]() |
圖十、耶路撒冷第二聖殿(模型) |
六、註釋及參考文獻:
[1]-[3] 和合本修訂版聖經 https://rcuv.hkbs.org.hk/。
[4] Jared Diamond著作,王道還、廖月娟翻譯: 《槍砲、病菌與鋼鐵: 人類社會的命運》(台北市: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出版),第 180-181頁。
[5]中研院「小學堂字形演變」網站 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
[8] 古斯塔夫瓦希 著,陳德中 譯: 《希臘神話故事》(台中市: 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出版),第106、118-119頁。
[9] [美] Keener, C. S. 著作,劉良淑 翻譯:《新約聖經背景注釋》(北京市: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第 401-404頁。
[10]「中國哲學電子書」(ctext.org)。
[11] 趙鈞注譯: 《新譯搜神記》(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月出版),第95-96頁。
[12] 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13]袁珂譯註:《山海經全譯》(貴州省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第281頁。
[14 ] 「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15]傅錫壬 注譯: 《新譯楚辭讀本》(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出版),第61-62頁。
[16] 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17] 傅錫壬 注譯: 《新譯楚辭讀本》(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出版),第73-74、88-89頁。
[18]-[19] 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20] 岳南著作: 《考古中國: 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台北市: 商周出版,2007年10月出版),第230頁、255頁。
[21] 田家 康(Yasushi Tange) 著作,歐凱寧翻譯: 《氣候文明史》 ( 台北市: 臉譜書房,2012年8月出版),第110頁。
[22] 許靖華著作,甘錫安翻譯: 《氣候創造歷史》(台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7月出版),第220-221頁。
[23]—[29]「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30]-[31] 和合本修訂版聖經 https://rcuv.hkbs.org.hk/。
[32]李永明、徐成德、黃楓皓 譯,《舊約聖經背景註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第1024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