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耶穌的趕鬼入豬群與中國的河伯故事暗合 [水星神文章系列4]

 

一、《新約聖經》中的鬼入豬群故事

(ㄧ)《新約聖經》的記載

 在《新約聖經》記載的一則耶穌施行神跡故事(馬太福音828-34節、馬可福音51-20節、路加福音826-39節),耶穌曾幫一個住在格拉森一個被名字叫「群」(Legion)的鬼附身的人趕鬼,這個被鬼附的人,幾乎他的行為、言語都被鬼所控制,住在墳墓、不穿衣服,活像個瘋子一般,而住在那人裡面的鬼卻認出耶穌的身份是至高神的兒子,牠們向耶穌求饒,自己要求要進入豬群。耶穌把這群猛鬼從那個人身上趕出後,被這群猛鬼附身的豬竟就闖入海裡。(圖ㄧ)

圖ㄧ、群鬼被趕入二千隻豬後集體闖入海底

1. 馬可福音書的記載

他們渡到海的對岸,到格拉森人的地區。 耶穌一下船,就有一個污靈附身的人從墳墓迎著他走來。 那人常住在墳墓裏沒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鐵鏈也不能; 因為人屢次用腳鐐和鐵鏈捆鎖他,鐵鏈被他掙斷,腳鐐也被他弄碎了,總沒有人能制伏他。 他晝夜常在墳墓裏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打自己。 他遠遠看見耶穌,就跑過來拜他, 大聲呼叫說:「至高上帝的兒子耶穌,你為甚麼干擾我?我指著上帝懇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這是因耶穌曾吩咐他說:「污靈啊,從這人身上出來!」 耶穌問他:「你叫甚麼名字?」他說:「我名叫群,因為我們數目眾多。」 他就再三求耶穌不要叫他們離開那地方。 在山坡那裏,有一大群豬正在吃食; 污靈就央求耶穌,說:「求你打發我們進入豬群,好附著牠們。」 耶穌准了他們,污靈就出來,進入豬裏,那群豬就闖下山崖,投進海裏,淹死了。豬的數目約有二千。」(馬可福音‬ ‭5章1-13節,和合本修訂版)[1](馬可福音記載了這位被群鬼附身的人具有強大的力量,而且有自殘傾向,非常恐怖!)

 2. 馬太福音的記載

「耶穌渡到對岸去,到加大拉人的地區,有兩個被鬼附的人從墳墓迎著他走來。他們極其兇猛,甚至沒有人敢從那條路經過。 他們喊著說:「上帝的兒子,你為甚麼干擾我們?時候還沒有到,你就上這裏來叫我們受苦嗎?」 離他們很遠,有一大群豬正在吃食。 鬼就央求耶穌,說:「若要把我們趕出去,就打發我們進入豬群吧!」 耶穌對他們說:「去吧!」鬼就出來,進入豬群。一轉眼,整群豬都闖下山崖,投進海裏,淹死了。」(馬太福音‬ ‭8章28-32‬節)[2](馬太福音說這被鬼附的有兩個人)

3.路加福音的記載


他們到了格拉森人的地區,就在加利利的對面。 耶穌上了岸,就有城裏一個被鬼附的人迎著他走來。這個人好久不穿衣服,不住在屋子裏,而住在墳墓裏。 他看見耶穌,就喊叫著俯伏在他面前,大聲說:「至高上帝的兒子耶穌,你為甚麼干擾我?我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這是因耶穌曾吩咐污靈從這人身上出來。原來這污靈屢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鐵鏈和腳鐐捆鎖,他竟把鎖鏈掙斷,被鬼趕到曠野去。 耶穌問他:「你的名字叫甚麼?」他說:「群」;這是因為附著他的鬼多。 鬼就央求耶穌不要命令他們到無底坑裏去。 那裏有一大群豬正在山坡上吃食,鬼央求耶穌准他們進入豬裏;耶穌准了他們。 於是鬼從那人出來,進入豬裏,那群豬就闖下山崖,投進湖裏,淹死了。(路加福音‬ ‭8章26-33‬節)[3](路加福音的記載特別說這被鬼附身的人不穿衣服,說明了人的意識被鬼折磨到不像人了!)

從這則故事出發,可能我們會有諸多疑問,例如:為何被群鬼附身的人喜歡住在曠野、山上、墳墓的地方?為何群鬼會要求進入「豬群」?「豬群」的意識是否受到鬼群的控制?如果是,豬群闖下海底恐怕也是群鬼的意思!

 

二、中國的「墜」字涵意和耶穌趕鬼入豬群的暗合

野豬最早被馴養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8000年時豬在中國和西南亞分別被馴化 [4]。

(ㄧ)中國「墜」字的起源和變化

中國的「隊」、「墜」在古老的時代字形就存在著「豕」字的組成[5],是到了該正視為何「豕」字構成象徵墜落涵意的時候了。

1.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隊」

中國的「隊」字最早出現在商朝時代的甲骨文,「隊」字的甲骨文字形,左側是顛倒的「子」或「人」字形,右側是「阜」(阝)字形,「隊」(墜的原字)字形象徵著「人(或子)從山上墜落」的情境,比較像今日的「队」(ㄉㄨㄟˋ)、「䦻」(ㄗˇ)字。

2. 楚國簡書的上「隊」下「止」字

戰國時期的《包山楚簡》(公元前316年)出現了在「隊」字下方多了一個「止」字的字,未詳何意?

3. 漢朝的「隊」字

到了西漢時期的《蒼頡篇》僅有「隊」字形,右側是「豕」(ㄕˇ)上多一個「八」。

4. 東漢隸書「墜」字

東漢隸書的「墜」是「隊」字下多ㄧ個「土」,「墜」字的意思就是「豬(豕)分散(八)逃跑而從山上(阜)往下(土)墜落」(圖二)。


圖二、中國「墜」、「隊」字形的演變(中研院網站)

(二)「墜」字的定形時代與耶穌降世時代相同

1. 而耶穌將「群」鬼從格拉森人趕出之後,又讓鬼「群」進入豬群體內,二前頭豬因爲鬼進入其體內而陷入瘋狂狀態,這是以犧牲豬群代替人類被鬼附身,而達到保全人類離開鬼群的方式。中國的「墜」字恰巧地可以形容耶穌讓二千隻豬被鬼群附身闖入山下的情境。

2. 更巧合的是,「墜」字出現於東漢時期,東漢時期的文字學家許慎(公元58-148年)在所他撰寫的書《説文解字》中說:「墜:陊也。从土隊聲。古通用䃍。」東漢恰好是在耶穌降世(公元前5年)之後(耶穌受難於公元33年—東漢光武帝建武九年)的時期。中國的「墜」字正好成了《新約聖經》〈馬太福音〉828-34節、〈馬可福音〉51-20節、〈路加福音〉826-39節)事件的證據(活化石)。但是「隊」字出現的時間大約在東周戰國中期(公元前375-前276年)以前(《包山楚簡》的公元前316年以前、在秦朝李斯[公元前280-前208年]所編著的《蒼頡篇》),較「墜」字出現的年代更早,這說明了「豬群從山阜墜落」的事件有更早的起源。

三、殷商卜辭中的鬼與神

(ㄧ)「鬼」和「神」的原始意義

1. 殷商的卜辭中有一段內容出現了「神」和「鬼」的字眼:「王占日:唯甲茲鬼?唯介,四日,甲子,充雨,神。辛酉卜,貞:自今五日雨?二告 壬戌神不雨?」(《甲骨文合集》1086)(圖三),在該卜辭上,商王武丁在甲子前四日,即辛酉日占卜鬼氣的問題。巫師為了回答王的提問,巫師卜問日「自今五日雨?」意思是說「從今日辛西起,最近五天內是否會下雨?」,又問:「壬戌神不雨?」意思是說「今日辛酉日祇卜明日壬戌日,天神是否會降下雨露?」到了甲子日有雨,巫師據此認定鬼氣已被消滅,並確定有神將降臨。[6]

圖三、甲骨文合集1086正拓印



 

2. 這個卜辭證明了殷商時期人們的信仰中已經形成了鬼、神對立的觀念。「鬼」這個字起初原本不是後世中國人觀念所說的「人死後的靈魂」,而是一種不好、與神為敵的汙靈。

 

(二)「豕」和水的關連性

1. 中國神話學者葉舒憲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在中國西周王朝(公元前1046-前771年)時期的「金文符號中,豬的形像總是出現在複合式構圖的下方,有時與在上方天馬相對應,表示地下世界。我們已知神話宇宙模式的垂直系統把下方同北方相認同,也就是同地下黃泉大水世界相認同。所以豬這種象徵性動物符號也同陰間、北方水神有了關聯,所謂「豕禍」便是水災的別稱。《漢書》〈五行志〉:「時則有豕禍,謂火水,水受害,豕屬水,故有豕禍也。」(原文為:「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圖四)[7]

圖四、中國西周金文中的天馬和地下豕符號(引自《金文編》第1083頁)


2. 古希臘的捉豬入海神話故事

(1)古希臘的五元素說和中國的五行說可對應

        古希臘哲學家亞理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提出五元素說(風、火、地、水、以太),柏拉圖(公元前360年)定義這五元素的形狀,風:八面體,火:四面體,地:六面體,水:二十面體,以太:十二面體;古印度繼承了古希臘的五元素說,稱為「五大」;佛教的「五輪塔」,稱「以太」(Aether)為「空」(Akasha),呈寶珠形,風是半月形,火是三角形,地是方形,水是圓形,大致和中國的五行說(木、火、金、水、土)相對應(風和木對應,地和金對應,以太和土對應,其餘相同)。既然希臘的「五元素」說和中國的「五行」論可以對應,因此若以中國的二十八星宿(ㄒㄧㄡˋ)、五行、七曜和十二生肖的對應,《周易》〈說卦傳〉:「坎為豕。⋯⋯坎為水,為溝渠⋯⋯」;《詩經》〈小雅.漸漸之石〉記載先秦時代即以「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於畢, 俾滂沱矣。為天將降雨之徵兆,或許可以看出「豬」和「水」發生關係的端倪,十二生肖中「豬」屬於「室」(飛馬座α)、「壁」(飛馬座γ)兩個星宿(表一),這兩個星宿和四象中的「玄武」(北方/水)對應,特別是「壁」星宿在七曜中對應於水星(辰星)。這便確立了「豬」和水星(辰星)在星象系統中的對應關係了!

表一、12星座和生肖、28星宿和7曜、4象的對應關係


(2)  大力神活捉野豬怪獸

      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acles) 是宙斯 (Zeus) 和珀耳休斯 (Perseus) 的孫女 阿爾克墨涅 (Alcmene) 所生的兒子,他的十二項功跡之一就是活捉厄律曼托斯山上的野豬(The Erymanthian Boar),。這頭野豬是用來獻祭給狩獵女神 阿耳忒彌斯(Artemis) 的聖物,可是它在 厄律曼托斯一帶糟蹋莊稼,危害甚大。大力神 赫拉克勒斯(Heracles) 詢問智慧的半人馬喀戎(Chiron) 關於捕獵的技巧,喀戎告訴他應在仲冬季節時期把野豬趕到厚厚的積雪裡。赫拉克勒斯 照著指示做很快就把野豬捆起來扛回邁錫尼。嚇的邁錫尼的國王 歐律斯透斯(Eurystheus)躲進大青銅罐子裡,他哀求大力神把野豬弄走,赫拉克勒斯答應他,把野豬扔進大海,野豬一路游到了意大利。法國羅浮宮藏著一個大約公元前525年的古希臘紅陶黑彩繪,上面描繪著大力士捕捉厄律曼托斯山的野豬的場景。[8](圖五右)

圖五、亞底米女神像(左)和古希臘陶繪大力神捕獲野豬,歐律斯托斯躲到罐子裡(右)

(3)野豬是獻給金星神的祭物

        在《使徒行傳》19章23-41節記載保羅在以弗所宣傳基督教時,威脅到當地阿耳忒彌斯(亞底米/Artemis)女神廟的宗教信仰,這引起ㄧ位製造神龕(ㄎㄢˉ)的銀匠底米丢(Demetrius) 的不滿,便搧動眾人擾亂。亞底米神廟位於以弗所城東北一英里半,亞底米女上半身球根狀的附著物是什麼? 有不同的看法,有乳房、閹割的睪丸、水果、蜜蜂、鴕鳥蛋(圖五左);這些解釋顯示,這是亞洲式的豐肥女神,和地方上的母神有關,和希臘的處女亞底米相當不同[9]。神像亞底米女神和腓尼基人的——金星神——阿斯塔特(Astarte)女神等應是同源。野豬是此神的祭物也說明了「豬」和農業、生殖、性愛的關連性。

四、中國的河伯故事

 

以下比較「河伯」和「群」鬼的行為相似之處:

(ㄧ) 「河伯」的行為舉止

1.《新約聖經》記載ㄧ群住在一位格拉森人身上的鬼群因為受到耶穌的驅趕,進入到豬群的身體,被群鬼進入的豬群的行為模式像極了「河伯」的行為舉止

 

《抱朴子》(東晉時期葛洪著作)四十卷所記載的:「河伯,華陰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作河伯。」(《意林》引)[10];

《搜神記》卷四:「宋時,弘農馮夷,華陰潼鄉隄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爲河伯。」(語譯: 宋朝時候,弘農郡的馮夷,是華陰縣潼鄉隄首村的人。他在八月上旬的庚日橫渡黃河時被淹死了,天帝委派他擔任黃河水神。) [11] 這個記載所說的河伯是ㄧ個在中國北部(華陰)溺水的人,但我覺得這是晚期的傳說(圖六)。

 

圖六、《意林》引用《抱朴子》所計載的河伯故事


「河伯渡河溺死」和「豬群闖入海裡淹死」這種雷同像到令人不寒而慄!

2. 殷商卜辭記載祭祀河神的記錄


商朝晚期(公元前1320-前1046年)的甲骨文卜辭出現了祭祀河伯的紀錄,祭祀河伯的方式往往以女人為祭物進行沈祭(圖七)。河伯的行為模式常常以讓他人為牠自己犧牲為導向。

圖七、殷商記載祭祀水神河伯的卜辭拓印(《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合集》14549正:「庚寅卜,爭貞,我其祀於河」;


《甲骨文合集》30433:「庚申卜,其又于河」
《甲骨文合集》32161:「丁巳卜,其寮于河牢,沈妃。」向河神沈祭女子,作為河神的妻子。
《甲骨文合集》686:「禦方于河妻」;
《甲骨文合集》683:「丁酉卜,鼎(貞):於河女。」以女子為祭物投入河中獻祭。

 (二)「河伯」和「封豨」發生關連

「河伯」是什麼意思?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水神


1. 在《楚辭》〈天問〉稱呼「封豨」為「河伯」,後來「封豨」轉音歧變為「馮夷」、「馮遲」、「冰夷」、「屏翳」等名稱。古代中國人認為「封豨」是水神「河伯」!

《山海經》〈海內北經〉:「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一曰忠極之淵。」[12](圖八)

圖八、冰夷的形象(明代蔣應鎬繪)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困民國,勾姓而(黍之訛)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有易(伯益)殺王亥(叔均),取僕牛。河(伯)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於獸,方食之,名曰搖民(贏民)。帝舜生戲(有易),戲(有易)生搖(姚)民。」(袁珂對此段內容的翻譯為有因民國,姓勾,以黍為主食。有個人名叫王亥,兩只(隻)手握著一只(隻)鳥,正在吃它(牠)的頭。王亥是殷國的國君,曾經把一群肥壯的牛羊寄托給有易族的君主和河伯。有易族君主恨王亥淫了他的妻,把王亥殺了,没收了他的牛羊。—殷國的新君上甲微興師報仇,殘毁了有易族的大部分。河伯哀念有易被殘毁,便暗中幫助有易族的人潜逃出来,在榛莽和野獸中間,建立了一個國家,這國的人正在吃他們獵捕的野獸,叫搖民國——搖民國就是前面所說的因民國。另一種說法是:帝舜生了戲(易),戲又生了搖民。」[13]這裡記載秦國人(搖民)的祖先「有易」(伯益)殺死商朝人(困民國)的祖先「王亥」(叔均),可見得秦國人(食獸)和商朝人(食鳥)在過去曾是世仇。

 

《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玄螭蟲象並出進兮,形蟉虯而逶蛇。雌蜺便娟以增撓兮,鸞鳥軒翥而翔飛。」[14];

《楚辭》〈九歌·河伯〉:「與女(汝)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橫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 乘白黿(ㄩㄢˊ)兮逐文魚與女(汝)遊兮河之渚(ㄓㄨˇ),流澌紛兮將來下。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鱗)鄰(鱗)兮媵(ㄧㄥˋ)予。」
(此段內容的語譯: 我想跟你遨遊在九河,逆風吹起了洶湧的大波。乘駕水車,以荷葉為蓋,駕御兩龍,護騑是幼螭。攀登上崑崙縱目四望,心靈飛揚心胸開朗。紅日西沉,我竟忘陶醉得忘了歸返,當想到遙遠的編按,我忽然覺醒而愁思滿腸。魚鱗蓋的屋子,龍鱗裝飾的廳堂,紫貝砌成的門闕,明珠裝潢的殿堂。神啊! 您為何居住在水中央? 乘著白黿,追隨著斑紋的魚,我和您同遊在河的洲渚,突然解冰紛然地沖瀉而下。您握手告別走向東方,我送您到南邊的水涯。波浪滔天地前來迎接,魚兒成群地送我回家。[15]這段內容描述了水神河伯的形象,他乘水車駕龍」,居住在紫色貝殼所建造的宮殿,有魚鱗斑斑的龍堂 (見圖八)。

2. 「伯封」具有「豬」的形象

 在古代中國也流傳著后羿除滅「伯封」(封豕)的傳說,這個「伯封」,就具有「豬」的形象(圖八)⋯

《春秋左氏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名日玄妻,樂正后夔取(娶)之,生伯封,實有豕心,貪惏無饜,忿纇無期,謂之封豕,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廢,皆是物也。」[16]

《楚辭》〈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䠶(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馮珧利決,封豨䠶(射),何獻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該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協時舞,何以懷之?平肋曼膚,何以肥之?有扈(易)、牧豎,云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恆秉季德,焉得夫朴(樸)牛?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昏微遵迹,有狄(易)不寧。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眩弟竝(並)淫,危害厥兄。何變化以作詐,後嗣而逢長?(此段內容的語譯為: 上帝之降臨夷羿,旨在更易夏民的憂孽。為什麼他射殺了河伯,而娶宓妃為妻?持著弓套利玦,射獵大豕。何以羿獻上了肥甘的祭肉,天帝猶不讓他順意?...王亥(該)秉持了父親王季的德業,王季遂大為嘉賞,何以終然困弊在有易,放牧牛羊? 王亥的干舞何以竟能挑動有易氏之女的懷思? 他的形體曼澤,何以竟贏得了有易氏之女為妃匹? 有易氏之女與王亥如何而得相逢?擊床事發(姦情暴露)之時,若非王亥已先外出,他的生命何以能僥倖得全? 王恆依然是秉持了父親王季的德業,又怎能復得王亥所施的服牛? 何以王恆不但能全身而還,尚且營得班祿?上甲微遵循先人之跡以征有易,有易為之不得安寧。何以終因荒於擊射鳥獸,而有荒穢之行? 他糊塗的弟弟一樣的荒淫,並且還殺了其兄。何以王統變化作祚如此,而後嗣居然也能久長?[17]
王逸注:「⋯河伯化爲白龍,遊於水旁,羿見射之,眇其左目。河伯上訴天帝曰:『爲我殺羿。』天帝曰:『爾何故得見射?河伯曰:『我時化爲白龍出遊。』天帝曰:『使派深守神靈,羿何從得犯?汝今爲虫獸,當爲人所射,固其宜也,羿何罪歟?」(《楚辭章句》卷三)《楚辭》〈天問〉記載后羿射死「河伯」,又說射「封豨」,可見得「河伯」即「封豨」。

《山海經》〈海內經〉:「有羸民,鳥足。有封豕。」[18]

(三)中國和《聖經》的大旱災故事

1. 商朝的開國祖先成湯即王位後曾遇到七年的旱災,在桑林禱告,因而解除旱象

《竹書紀年》〈殷商成湯〉:「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十九年,大旱。⋯二十年,大旱。夏桀卒于亭山。⋯二十一年,大旱。⋯二十二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二十四年,大旱。王禱于桑林,雨。」[19]

夏代總積年根據文獻紀載確定為471年,夏朝滅亡,商朝建立的年代為公元前1600年,因此夏朝的始年為公元前2071年,也就是說夏朝的年代範圍為公元前2071-前1600年,這個年代大致落於考古學上的河南龍山文化晚期二段 (公元前2132-前2030年)的範圍內。而周武王滅商之年為公元前1046年,所以商朝的年代為公元前1600-前1046年 [20]。若成湯即位於公元前1600年,而旱災如文獻所述的在該年發生持續七年,則旱災可能發生年代為公元前1600-前1594年

從義大利與西藏的湖泊沉積物中,確認從四千兩百年前開始,全球各地突然發生寒冷化,並造成部分地區乾燥化,範圍廣達整個歐亞大陸西半部 [21]。中國湖泊沉積物的花粉研究顯示,禹的時代氣候越來越乾旱。全球冷化造成商朝覆亡,也終結了中國的青銅時代。寒冷乾旱的氣候持續下去,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達到了最高峰。外來部落遊牧民族於公元前1000-前800年間入侵中國北方,西周君主與北方蠻族作戰,最後周朝首都向東遷到洛陽[22]


《呂氏春秋》〈順民〉:「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翦其髮,磨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說(悅),雨乃大至。則湯達乎鬼神之化,人事之傳也。」[23]

《淮南子》〈主術訓〉:「湯之時,七年旱,以身禱于桑林之際,而四海之雲湊,千里之雨至。抱質效誠,感動天地,神諭方外。」[24]

《傳書》:「湯遭七年旱,以身禱於桑林,自責以六過,天乃雨。」(《論衡》〈感虛〉)[25]

《越絕書》〈計倪內經〉:「故聖人早知天地之反,為之預備。故湯之時,比七年旱而民不饑,禹之時,比九年水而民不流。」[26]

《淮南子》〈齊俗訓〉:「昔者馮夷得道,以潛大川;鉗且得道,以處昆侖。扁鵲以[之]治病,造父以[之]御馬;羿以之射,倕以之斫。所為者各異,而所道者一也。」[27]

《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相柳)于凶水之上,繳大風(泰鳳)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窫窳),斷修蛇(巴蛇)於洞庭,禽(擒)封豨(封豕)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里。」[28] (圖九)后羿擒殺「封豨」(封豕)的地點和成湯祈雨的地點都在「桑林」,這說明了「封豨」就是水神。

圖九、后羿所殺之其中四害: 猰貐(窫窳)、九嬰(相柳;鯀)、修蛇(巴蛇)、封豨(封豕)(圖右上、右下、左下、左上)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唐堯於崇山兮,過虞舜於九疑。時若薆薆將混濁兮,召屏翳,誅風伯,而刑雨師。」[29]

 

「封豨」的原義就是「大豬」,這個「大豬」列名《淮南子》〈脩務訓〉堯帝「十日」神話中為害百姓的六大怪獸包括猰貐(窫窳)、鑿齒、九嬰(相柳)、大風(泰鳳)、封豨、修蛇之一!

2. 《聖經》記載的七個荒年


《聖經》記載雅各最小的兒子約瑟17歲時(公元前1898年)被賣至埃及,30歲時他幫埃及王Sesotris II(瑟所提斯二世)解夢,他從法老做的夢得知埃及將發生七個豐年和七個荒年,但是約瑟向埃及法老(君王)說了一句重要的話:「這不在乎我。上帝必應允法老平安。」(創世記 41章16節)[30] 這個夢預言了即將發生於公元前1879—前1872年的旱災(七個荒年)並且提出了解決辦法,終於在公元前1885年榮任宰相。中國商王朝君王成湯時期發生旱災時期在公元前1600—前1594年,和埃及發生旱災的時間兩者差距大約為279年。

 五、結語

(一)中國的豬和水神的牽連

但「豬」是陸上動物,怎麼會是水神呢?有學者猜測因為成年豬常在溝瀆河川中泡水散熱,所以先民將牠們聯想為「河神」、「雨神」。但是,其他許多動物也有類似習性,為何唯獨「豬」被人們當做水神的怪物呢?

 (二)耶穌趕鬼入豬群背後藏著人們對於豬的觀念

《新約聖經》耶穌趕鬼入豬群的神跡故事,透露了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若干真相,所謂古中國所說「水神」都是鬼群的化身面目,也解釋了傳統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不吃豬肉的傳統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是普世性的。

(三)豬在猶太人成了可憎之物

1. 公元前167年12月,安提阿哥四世(Antiochus IV) 在猶太人的耶和華聖殿中,以一頭豬為祭獻給宙斯神。他以死刑禁止猶太人所有遵守的宗教禮儀。

2. 對此,先知但以理在500年前已經預言: 「北方王必帶許多財寶回本地,但他的心反對聖約;他恣意橫行,回到本地。到了指定的時期,他必返回,侵入南方。這一次卻不像前一次,因為基提的戰船要來攻擊他,他就喪膽而退。他惱恨聖約,恣意橫行,要回來善待那些背棄聖約的人。他要興兵,這兵必褻瀆聖所,就是堡壘,除掉經常獻的祭,設立那施行毀滅的可憎之物。他必用巧言奉承違背聖約的惡人;惟獨認識上帝的子民必剛強行事。」(《但以理書》11:28-32)。[31]


3. 公元前166年安提阿古派遣特使蓋隆(Geron) 到耶路撒冷西部的城鎮莫頂(Modin)實施新規條時,一位老祭司瑪他提亞(Marttathias)把特使殺死,與五名兒子約翰、西門、猶大、以利亞撒、約拿單一起革命。瑪他提亞過世後,猶大成為領袖,在猶大的率領下,他們開始攻占小鎮,意圖封鎖前往耶路撒冷的一切通道。公元前164年秋天,他們終於奪回耶路撒冷,搗毀宙斯的祭壇,並於公元前164年12月14日,他們點燃九座燭台(Menorah),在聖殿被污穢三年後,重新淨化聖殿,獻祭給耶和華神(圖十)。猶太人每年在這天慶祝「獻殿節」(Hanukkah)。[32]

圖十、耶路撒冷第二聖殿(模型)

六、註釋及參考文獻:

[1]-[3] 和合本修訂版聖經 https://rcuv.hkbs.org.hk/

[4] Jared Diamond著作,王道還、廖月娟翻譯: 《槍砲、病菌與鋼鐵: 人類社會的命運》(台北市: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出版),第 180-181頁。

[5]中研院「小學堂字形演變」網站 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

[6]郭靜云:《天神雨天地之道:巫覡信仰與傳統思想淵源(上)(中國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4月出版,第149-151頁。
 [7]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第296頁。

[8] 古斯塔夫瓦希 著,陳德中 譯: 《希臘神話故事》(台中市: 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出版),第106、118-119頁。

[9]  [美] Keener, C. S. 著作,劉良淑 翻譯:《新約聖經背景注釋》(北京市: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第 401-404頁。

[10]「中國哲學電子書」(ctext.org)。

[11] 趙鈞注譯: 《新譯搜神記》(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月出版),第95-96頁。

[12] 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13]袁珂譯註:《山海經全譯》(貴州省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第281頁。

[14 ] 「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15]傅錫壬 注譯: 新譯楚辭讀本》(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出版),第61-62頁。

[16] 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17]  傅錫壬 注譯: 新譯楚辭讀本》(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出版),第73-74、88-89頁。

[18]-[19] 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20]  岳南著作: 《考古中國: 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台北市: 商周出版,2007年10月出版),第230頁、255頁。

[21] 田家 康(Yasushi Tange) 著作,歐凱寧翻譯: 氣候文明史》 ( 台北市: 臉譜書房,2012年8月出版),第110頁。

[22]  許靖華著作,甘錫安翻譯: 《氣候創造歷史》(台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7月出版),第220-221頁。 

[23]—[29]「中國哲學電子書」網站(ctext.org)。

[30]-[31] 和合本修訂版聖經 https://rcuv.hkbs.org.hk/

[32]李永明、徐成德、黃楓皓 譯,舊約聖經背景註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第1024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