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淵源流長的戰龍神話

 

一、兩河流域的戰龍神話

 

    西亞蘇美爾和巴比倫巴比倫最早的創世史詩《恩努瑪·埃利什》(Enuma Elish) 的創世神話約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以前,公元前10世紀初以楔形文字刻在七塊泥版上是現存最早的文本,原文是從尼尼微的舊址─亞述班尼巴王宮藏書庫出土,目前收藏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裡。

 

恩努瑪·埃利什》(Enuma Elish):「當上方的天宇(尚)無以相稱,(以及)下方的大地(尚)無以相稱, ()原初的阿普蘇,他們的父親(存在) (尚有)母親提亞瑪特, 一切的生育者﹔他們的水仍渾然難分,(以及)陸地尚未形成,(甚至)尚無一沼澤見之於世;當尚無一神出世[i]

 

起初宇宙沒有天地時是一團渾沌的水,分為淡水神──蘇美爾神話稱之為恩基(Enki)﹔巴比倫稱之為阿普蘇Abzu──瀛海女神──蘇美爾神話稱之為原初南姆(Nammu)﹔巴比倫稱之為提亞瑪特Tiamat──二神存在,是眾神的父母,有一天阿普蘇決定要殺死他所生下的眾神。後來由風()風神──蘇美爾稱之為恩利爾(Enlil) ﹔巴比倫稱之為馬爾都克Marduk──出來反對,風神將瀛海女神殺了,分為兩半,上半部為天──蘇美爾稱天神為(An)﹔巴比倫稱為安薩爾/安努(Anshar/Anu)──下半部為地──蘇美爾稱地祗為(Ki)﹔巴比倫稱之為琪薩爾/伊亞(Kishar/Ea)[ii]

 

恩努瑪·埃利什》(Enuma Elish)「君主(馬爾都克)以張開之網,罩住提亞瑪特。他驅使惡風迎面刮去。提亞瑪特張開大口,要吞噬馬爾都克,他驅使惡風襲去,使她不能將口閉合。狂風使她的腹部鼓起,她的腹腔鼓脹,她張大其口。馬爾都克射出一支利箭,正中其胸,穿透肌膚,直刺其心。他戰勝了提亞瑪特,置之於死地;他將其屍體推倒在地,(並)踏於其上。他將這一貝殼狀物分為兩半,將其一半安置於上方,(以其)造天宇。他以棒(並)作爲擎天之柱,他命其水停止流倘。[iii]

 

一份取自日本筑摩書房所發行的《古代東方集》的《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故事》收錄的《恩努瑪·埃利什》(Enuma Elish)對於「創造天地」的細節部分多所著墨:「馬爾杜克張開網,對著蒂亞瑪特發出可怕的暴風。而蒂亞瑪特則立即張口把暴風吞下去,肚子立刻脹了起來。這時,馬爾杜克對著她的肚子放出一箭,射破了蒂亞瑪特的肚子,而另一箭則射到心臟。於是蒂亞瑪特終於倒了下來。然後馬爾杜克回頭先將女神的頭蓋骨打碎,再把身體的部分切成兩半,一半抬上天空,作為天空的羅帳。馬爾杜克還把蒂亞瑪特身上的水分變成雲彩、雨和霧。又把蒂亞瑪特的頭顱取下來分散成許多山峰,並從地上流出水來,流向河裡﹔再由蒂亞瑪特的雙眼流出布拉淪河(幼發拉底河)和伊迪克拉河(底格里斯河)。接著再利用蒂亞瑪特的乳房做成特別高大的山,並從此湧出大量的水。最後將蒂亞瑪特的尾部(蒂亞瑪特原是一條大龍)放在天的連結處,並用她的下半身為地。」[iv] (圖1)

 

圖1: 馬爾杜克與提亞馬特的爭戰


二、中國的戰龍神話

 

1. 禹殺共工或相柳(繇)的故事

中國的神話故事較多記載在《山海經》這一本書裡面

《山海經》〈大荒北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穀,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山海經》〈海外北經〉:「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谿。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山海經》〈大荒北經〉和〈海外北經〉記載了一個「九首人面」、「蛇身」的怪物,名叫「相柳」或叫「相繇」,是「共工」之臣(圖2),這個怪物就是《春秋左氏傳》和《國語》所記載的「共工」之子「句龍」,被人們祀為「后土」、「社神」(1)

 

《春秋左氏傳》〈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脩,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脩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

 

《國語》〈魯語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

 

《孔子家語》〈五帝〉:「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顓頊氏之子曰黎,為祝融。龔工氏之子曰勾龍,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業為官職,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別稱五祀,不得同帝。」

 

1: 中國古代五神的傳說

五祖

六子

五神

少皞氏(老童)

(句芒)

木神

少皞氏(舜/俊)

(蓐收/叔均/王亥)

金神

少皞氏(嚳)

脩、熙(玄冥)

水神

顓頊氏(堯/老童)

(祝融/丹朱)

火神

共工氏

句龍(后土/相柳/相繇/鯀)

土神

 

中國神話學大師袁柯(公元1916~2001)根據《山海經》〈大荒北經〉和〈海外北經〉這一段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一書裡做了一番的描述:原來被禹趕逐逃跑的共工,有一個臣子叫『相柳』的,是一個蛇身九頭的怪物,這怪物最貪暴無厭,九個腦袋須同時吃九匹山上的食物。而且頂可恨的,是無論什麼地方給他一噴一碰,便馬上會成為水澤。水澤裡的水,帶著又辣又苦的怪味道,不要說人吃了會送命,就連飛禽走獸也不能在附近一帶生活下去。禹把洪水平息之後,就運用神力,殺死相柳,為民除害。從這九頭巨怪的身體裡流出幾股像瀑布一樣的腥臭的血液來,氣味難聞得很﹔血液流經的地方,五穀不生,又多水,水也帶著又辣又苦的怪味道,簡直不能住人。禹就把這些地方用泥土來堙塞住,可是堙塞了三次,三次這塊土地都陷壞下去,禹索性將它來闢做一個池子,各方的天帝就利用池泥在這裡築起幾座台,用以鎮壓妖魔。台在崑崙山的北邊。[v] 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禹和九首蛇身的相柳(相繇)是敵對的兩方,「禹」的民族不可能是以「蛇」為圖騰。

 

圖2: 九首蛇身的共工之子相柳(明代蔣應鎬繪圖本)

過去有學者誤將「禹」這個字誤解為「蟲」,如東漢許慎看到「禹」這個字有「虫」就在《說文解字》〈禸部〉寫下:「禹,虫也。」近代學者也引用許慎的錯誤見解,如顧頡剛認為「禹是一條蟲()是上帝派來的天神」﹔這種錯誤的見解其後果不菲,如楊寬先生不僅將禹看作一條蛇龍,甚至錯解「九」符號的意義,「禹,從九從虫,九虫,實即句龍。」錯誤地推論禹是共工的兒子句龍,「共工」就是禹的父親鯀。事實上「九」甲骨文字形由組成原義是「極度伸展的手臂」。[vi] 

 

此外廖文豪解釋「禹」字的甲骨文時說的甲骨文 (《甲骨文合集18154)是由(或)及一隻伸長的手臂(『九』)所組成,代表伸出手抓蛇,由其手掌的位置可以看出是抓在蛇頸部,這是描寫抓蛇的意象。...其它甲骨文如 (2084)  也都是手與蛇兩符號的合體字,都代表抓蛇。此外,甲骨文也出現不少持棍打蛇的象形字。整體來看,抓蛇與除蛇的古字是相當豐富且一致的。 [vii] 

幸好「禹」這個名字有殷商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留下形象證據中國的文字學家─左民安(公元1935~1987年)在他所撰寫的《細說漢字》一書中說:「金文帶『箭頭』形的那條曲線就是一條毒蛇的形狀,橫的一條是一根帶杈的木棍,這就表示用木棍打蛇的意思[viii] 台灣大電機系碩士的文字學業餘作家廖文豪(公元1960~年)也在他所撰寫的《漢字樹》裡說:金文『禹』有一根棍子壓在的頸項上,金文『禹』代表持雙齒叉對抗大 將雙齒叉改成三齒叉。」 還有一個金文他解釋為: 「伸長手臂去抓大蛇的人」 (圖3)[ix] 事實上這個字甲骨文的原意就是打蛇的勇士」(圖4)。

 

圖3:字的字形演變過程


圖4: 漢畫像磚上所繪之大禹治水手持雙齒大叉


2. 「危」(后羿)殺死「窫窳」

《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禽(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里。」 

「猰貐」(音ㄧㄚˋㄩˊ)或寫作「窫窳」《山海經》或寫牠的形象是人面、牛身(《山海經》〈北山經〉篇),或寫作是「龍首」(《山海經》〈海內經〉〈海內南經〉篇),或寫作是「人面、蛇身」(《山海經》〈海內西經〉)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貳負之臣名字叫「危」殺死「窫 (ㄧㄚˋ (ㄩˊ)《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使「羿」殺「猰(窫窳)。(圖五)如此看來這位「貳負」就是「堯」,貳負之臣「危」就是「后羿」「堯」這個字的甲骨文字形像是一個人扛着兩個物品。或許這是為何「堯」被稱為「貳負」的原因。

圖五:堯(貳負,堯字甲骨文字形,左下;堯帝形象,右下)之臣后羿(危,右上)殺窫窳(猰貐,左上)



3. 禹征有苗

《墨子》〈非攻下〉:「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於廟,犬哭乎巿,夏冰,地坼及泉,五穀變化,民乃大振。高陽(顓頊)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電誘袛,有神(句芒)人面鳥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師大亂,後乃遂幾。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為山川,別物上下,卿制大極,而神、民不違,天下乃靜。則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

 

《墨子》〈非攻下〉記載了禹征三苗時出現了「人面鳥身」的神來幫助他,這個神應該就是東方風神「句芒」或海神「𧴆」(圖六)[x] 這裡將夏禹和「木」德搭配,後面講到「湯誅夏桀」的受命地方是在「鑣宮」,這也暗示商湯是搭配德的,又在商湯滅夏時「天命融隆火,于夏之城閒西北之隅。天神派火神「祝融」幫忙,這又暗示商朝可能是配屬在「火」德。到了周文王受天命的方式是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赤」色代表「火」這暗示周是屬「火」德的,可是後面到了周武王受命伐紂時又記載天賜武王黃鳥之旗」中黃色代表「土」又暗示周是屬「土」德。從這些可能性我們可以整理出按照五行相生說的「夏()→商()→周()」和五行相勝說的「夏()→商()→周()」兩種順序。而「夏()→商()→周()」的順序雖說是按照五行相生說,可是它卻又有別於東漢緯書所記載的順序「夏()→商()→周()」。利用「五行」說檢視王朝的更替的理論確實是檢視文獻背景年代的一個好工具。可見得《墨子》〈非攻下〉撰寫的年代將「五行相生」說用於解釋政權的遞換還沒有到發展成熟的地步。

圖六: 東方風神句芒(左)和東方海神禺𧴆(右)的形象(清人汪紱的繪本《山海經存》)

 

《韓詩外傳》〈卷三〉:「當舜之時,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澤之水,由此險也。以其不服,禹請伐之,而舜不許,曰:『吾喻教猶未竭也。』久喻教,而有苗民請服。天下聞之,皆薄禹之義,而美舜之德。《詩》曰:『載色載笑,匪怒伊教。』舜之謂也。」苗民的位置大概是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境內。


《山海經》〈海內經〉:「有人曰苗民。有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山海經》〈海內經〉記載了苗民的神「延維」的形象為有兩個「人首」、「蛇身」(圖七)。《墨子》〈非攻〉篇「禹征有苗」的記載證實了「禹」和三苗不可能是同族。《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苗民之神的形象「延維」的形象為「人首蛇身」以蛇為圖騰的「三苗」和禹是互相敵對的族群。《山海經》〈大荒北經〉和〈海外北經〉所記載的禹殺具有「九首蛇身」的共工之子「相柳(相繇)」(圖3)都證明了「禹」的圖騰不可能是「蛇」()

圖七:  延維的形象(明代蔣應鎬繪圖本)




 三、聖經及其他文獻所記載的戰龍神話

 《新約聖經》〈啟示錄〉127-9: 「天上發生了爭戰。米迦勒(Michael)同他的使者與龍(drankantos)作戰,龍(drakon)同牠的使者也起來應戰,牠們都打敗了,天上再也沒有牠們的地方。大龍就是那古蛇(ophis),名叫魔鬼(diabolos),又叫撒但(satanas),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圖八)

 

這裡記載的天使「米迦勒」(Michael)的意思是「誰能像神?(who is like God)[xi]

 

圖八: 米迦勒踐踏龍 ( Raffaello Sanzio於公元1503-1505年繪, 收藏於法國羅浮宮)


天使是在何時被造? 《詩篇》1041-9節的這一段話為我們提供了線索

《詩篇》1041-9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耶和華-我的神啊,你為至大!你以尊榮威嚴為衣,披上亮光,如披外袍,鋪張穹蒼,如鋪幔子,在水中立樓閣的棟梁,用雲彩為車輦,藉著風的翅膀而行,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役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你用深水遮蓋地面,猶如衣裳;諸水高過山嶺。你的斥責一發,水就奔逃;你的雷聲一發,水就奔流。諸山上升,諸谷下沉,歸你為它所立定之地。你定了界限,使水不能超越,不再轉回淹沒大地。

《希伯來書》17節引用了《詩篇》1044節的說法「神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役。」就是在指天使。《詩篇》1041-9節中「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役。」這一段話就插在「鋪張穹蒼」和「將地立在根基上」的中間,因此創造論的科學家亨利莫里斯(Henry Morris)博士就認為天使是在創世的第二天被造的。[xii]

 

《但以理書》121~3:「那時,保佑你百姓的天使長 米迦勒(Mikal)必站起來,並且有大艱難,自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未曾有過這樣的事。那時,你的百姓凡記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睡在地裏塵埃中的必有多人醒過來;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智慧人要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領許多人歸於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

 

先知但以理(公元前606-534)講到世界末日時天使「米迦勒」(Michael)必站起來,在這裡他稱「米迦勒」希伯來譯音Mikal 為「天使長」希伯來譯音為 esher-egdul [xiii],《正統猶太聖經》(Orhodox Jewish Bible)將這個字翻譯為Sar HaGadol [xiv]﹔《猶太出版協會聖經》(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Tanakh簡稱JPS Tanakh)翻譯為偉大的王子(the great prince)[xv]

 

 

《猶大書》19:「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毀謗的話譴責他,只說:『主責備你吧!』」[xvi] 這裡也稱米迦勒(michaEL)天使長(希臘文譯音archaggelos)

 

魔鬼是這世界上暫時的統治者在耶穌受到魔鬼試探時, 牠曾經要求耶穌拜牠...

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很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和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賜給你。」耶穌說:「撒但,退去!因為經上記著:『要拜主你的神,惟獨事奉他。』」於是,魔鬼離開了耶穌,立刻有天使來伺候他。(馬太福音4811)

 

《帖撒羅尼迦前書》416~17:「因為,召集令一發,天使長(臘文:archaggelou的呼聲一叫,神的號角一吹,主必親自從天降臨;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然後我們這些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會。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xvii] 保羅宣稱耶穌基督()在世界末日時再來。


小結語:

「龍」的原型在蘇美爾神話中是海水女神,被風神馬爾杜克殺死,是天地受造的原料,是一個水生型的創世神話。中國「禹殺相柳」的神話,相柳「九首蛇身」後來成了「社神」也遺傳著蘇美爾神話的遺跡。《創世紀》中可以看到水生型創世的遺跡。只是這個「龍」成了撒旦魔鬼的象徵。「相柳」成為「社神」和《聖經》的〈啟示錄〉描述天上的戰爭中「魔鬼摔到地上」成了世界的王有一種非常類似莫名的巧合。


[i] 魏慶征編: 《古代兩河流域與西亞神話》(太原市: 北岳文藝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4月出版) ,第43~44

[ii]  [] S. Kramer著作,葉舒憲、金立江翻譯:《蘇美爾神話》(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8月出版),〈第二章:起源神話〉,第33-95頁。 [戴維.利明、埃德溫.貝爾德著;李培茱、何其敏、金澤譯:《神話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6月一版二刷,第165頁。Arturo Marcelo PascualTeo Gomez著作,李家蘭翻譯:《神話》,(新北市:漢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511月出版),第427-430頁。 陳家成、林杜鵑:〈科學與佛教的宇宙論及其與十二因緣的關係〉,《佛學與科學》(2001年出版),第29-33頁。

[iii] 魏慶征編: 《古代兩河流域與西亞神話》(太原市: 北岳文藝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4月出版) ,第53~55

[iv] 矢島文夫著作陳義翻譯:《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故事》(台北市:星光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第40~43頁

[v] 袁柯著: 《中國神話傳說》(第二冊)(台北市: 里仁書局19879月出版) ,第500

[vi] 廖文豪著作: 《漢字樹2: 人體器官所衍生的漢字地圖》(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2月出版),第218頁

[vii] 廖文豪著作: 《漢字樹3: 與動植物相關的漢字》(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月出版) ,第174~175頁

[viii] 左民安:《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出版第512頁。

[ix] 廖文豪著作: 《漢字樹: 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出版) ,第160頁

[x] 《山海經》〈海外東經〉:「東方勾芒,鳥身人面,乘兩龍。」《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䝞。黃帝生禺𧴆,禺𧴆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𧴆處東海,是惟海神。」

[xi] 陳瑞庭著作: 《聖經人地名意義彙編》(新北市: 橄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出版) ,第53頁

[xii] David Jeremiah著作,劉卉立翻譯:《聖經天使學: 他們是誰?以及他們如何幫助人?(台北市: 啟示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2019年5月出版) ,第96頁

[xiii] 希伯來文的譯音參考Hebrew Interlinear Bible (OT) (https://www.scripture4all.org/OnlineInterlinear/OTpdf/dan12.pdf)

[xiv]又根據Orhodox Jewish Bible版本(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sage/?search=Daniel+12&version=OJB),「大天使」的譯音為Sar HaGadol 

[xvi] 參考和合本修訂版》中文翻譯(http://rcuv.hkbs.org.hk/RCUV2/JUD/1/)

[xvii] 參考和合本修訂版》中文翻譯(http://rcuv.hkbs.org.hk/RCUV2/1T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