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

從古代神話中木星神(風神)與水星神(蛇神)戰鬥的故事兼論堯帝原本可能是木星神

 

聖經中的混沌

《啟示錄》129節提到:「大龍(希臘文: Drakon)就是那古蛇(Ophis),名叫魔鬼 (Diabolos)又叫撒旦 (Satanas),是迷惑普天下者」。

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繪畫中,有大蛇躺在十字架底部或纏繞在十字架上,此蛇象徵使人墮落的原罪。[1] 有不少學者認為伊甸園神話是蛇邪惡形象的「原型」,對後世文學與藝術的 發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圖一)

圖一、古蛇迷惑夏娃吃善惡果(Hugo van der Goes, 公元1470年繪)


 

希伯來先知 以賽亞描述了上帝在未來戰勝祂的敵人。希伯來聖經》〈以賽亞書〉2621 271:「因為,看哪,耶和華 從他的居所出來, 要懲罰地上居民的罪孽。 地必露出其中的血, 不再掩蓋被殺的人。到那日,耶和華 必用他堅硬銳利的大刀懲罰 力威亞探livyaton),就是那爬得快的蛇,懲罰 力威亞探 (livyaton),就是那彎彎曲曲的蛇,並殺死海裏的大魚(tanin)。」﹔《希伯來聖經 》〈詩篇〉7413-14:「你曾用能力將海分開, 你打破水裏大魚的頭。 你曾壓碎 力威亞探 livyaton) 的頭, 把牠給曠野的禽獸作食物。」希伯來文Livyaton 、英文譯本翻譯為 力威亞探leviathan) ,其希伯來文本義為「蜷曲」,指原始混沌之怪。Livyaton 這個字和烏加里特文Lotan是同一個意思,《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 翻譯為希臘文drakon。就是後來的「龍」(dragon)

 迦南人 Ras Shamra (67:1:1) 的石版之一用幾乎相同的話描述了 Lotan「當你擊打 Lotan 時,逃跑的蛇(和)已經結束了曲折的蛇,強大的蛇與七個頭。」 另外一個希伯來文的字tanin,因不同的版本翻譯為「大魚」、「蛇」(serpent, snake)、「大海獸」)、「海怪」(sea monstersea creature)、「龍」(dragon) (表一)

 表一: 不同的版本對於《希伯來聖經》希伯來文tanin的中、英文翻譯

聖經翻譯本

成書(公元年)

出埃及記

79-12

詩篇1487

耶利米書5134

以賽亞書519

KJV

1611

serpent

dragon

dragon

dragon

CJB

1917

snake

Sea monster

tanin

Sea monster

和合本(CUV)

1919

大魚

大魚

大魚

RSV

1952

serpent

Sea monster

monster

dragon

思高本聖經

1968

海怪

巨龍

呂振中譯本

1970

大海獸

大海獸

大海獸

NASB

1971

Serpent

Sea monster

monster

dragon

NIV

1973

snake

Sea creature

serpent

monster

新譯本聖經

1992

海怪

怪獸

海龍

OJB

2002

serpent

Sea creature

tannin

tannin

恢復本聖經

2003

大魚

現中本

2019

海怪

巨龍

戾龍

和合本修訂版(RCUV)

2010

大魚

大魚

 在《希伯來聖經》〈約伯記〉有一段記載了 力威亞探 的特性

希伯來聖經》〈約伯記〉416-34: 看哪,對牠有指望是徒然的; 一見牠,豈不也喪膽嗎? 沒有那麼兇猛的人敢惹牠。 牠的背上有一排排的鱗甲 緊緊閉合,封得嚴密 牠打噴嚏就發出光來, 牠的眼睛好像晨曦。 ...牠的氣有火焰從牠口中發出 牠頸項中存著勁力牠的肉塊緊緊結連 牠的心結實如石頭牠一起來,神明都恐懼, 因崩潰而驚慌失措。 人用刀劍扎牠,是無用的, 槍、標槍、尖槍也一樣。 ...牠肚腹下面是尖瓦片 牠如釘耙刮過淤泥。 牠使深淵滾沸如鍋, 使海洋如鍋中膏油。 牠使走過以後的路發光, 令人覺得深淵如同白髮。 塵世上沒有像牠那樣的受造物, 一無所懼。 凡高大的,牠盯著看; 牠在一切狂傲的野獸中作王。」

《新約聖經》〈啟示錄〉 127-9:「天上發生了爭戰。米迦勒 (Michael) 同他的使者與龍作戰,龍同牠的使者也起來應戰, 牠們都打敗了,天上再也沒有牠們的地方。 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神話故事中木星神與蛇的戰爭

1.      埃及神話

在古埃及創世神話中,阿佩皮 (Apep)――地獄中的大蛇,代表黑暗、混亂 (chaos ,埃及文為 isfet)與毀滅(the Destroyer)的惡神—— (Ra)——太陽神—— 瑪亞特 (Ma’at)——光明、秩序真理之神——對立。據信 阿佩皮 最晚應在舊王國(The Old Kingdom)第一過渡期(The First Intermediate Period,公元前2200-2100)的第八王朝之前就已存在。希臘人稱埃及的——地獄惡魔——阿佩皮 阿波菲斯 (Apophis),代表自然界黑暗勢力,是——太陽神——的頭號敵人,每天夜晚試圖在太陽船冥界之旅時阻撓及吞噬太陽神。在光明與黑暗的激烈爭鬥中,阿佩皮 的力量十分強大,鮮少能被擊敗,即使被制伏及切割,隔日夜晚又會再度回來威脅拉神。(圖二)

圖二: 太陽神拉與蛇神阿佩皮戰鬥

2.      迦南神話

此外,《巴力合集》也記載了哈達德巴力 (Hadad Baal) 宰掉了一隻叫 羅坦Lotan──一隻擁有七個頭的大海怪,牠是 雅姆 的僕人[2] 一些古代文獻中宣稱小亞細亞傳說中的七頭海蛇 利威雅探 就是 雅姆 的化身之一。[3]

在敘利亞Ras Shamra 被發現的公元前14-12世紀的烏迦里特文獻(Ugaritic text) 迦南史詩《巴力合集(Baal Cycle),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500—1200年。這六塊石板刻有1500個詩節,2350行的文字,描述一則神話:

伊勒 (El,土星神)的兒子巴力.哈達德 (Baal Haad,風神/木星神) 海神 亞姆 (Yamm) 冥王神 魔特 (Mot) 為了爭奪繼承者而發生了衝突,雅姆 受到 伊勒 (El,土星神) 的支持,工匠神 古塔瓦哈希斯 (Kothar wa-Hasis,意思是靈巧與高明) 巴力 打造了Yagrushu (驅逐) Ayyanuru (逐出)兩隻神錘。巴力 利用這兩個兵器擊敗了 雅姆巴力 成了眾神之主後便想興建自己的宮殿。因此 巴力 便請 阿娜特 (Anath,金星神) 伊勒 施壓,結果 阿娜特 竟要脅要打破 伊勒 的頭。當這招行不通後, 巴力 便賄絡 伊勒 的妻子 亞舍拉 (Asherath) 伊勒 在妻子的要求下同意讓工匠神替 巴力 興建一座宮殿。後來 魔特 邀請 巴力 參加另一場宴會,並在會中向 巴力 宣戰,後來 巴力 戰敗認輸,先與 阿娜特 性交七十七次,甚至八十八次,生下一頭小公牛然後下到陰間,而 巴力 深愛這頭公牛並給牠穿上衣服。阿娜特來到冥府,找到並埋葬心愛的 巴力 後,便處心積慮復仇,她用劍狂刺 魔特 致死,然後用火燒毀他的屍身並磨成粉末,灑給鳥吃。魔特 一死 巴力 便復活,返回眾神居住的 撒分 (Mt. Safon)。後來 魔特 也復活,繼續和巴力戰鬥,魔特 戰敗了。[4] (圖三) 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場戰爭中,風神/木星神(巴力)、金星神(阿娜特)、工匠神(古塔瓦哈希斯)、土星神之妻(亞舍拉)是同一個陣營,而土星神(伊勒)、海神(雅姆)、冥王神(魔特)是敵對巴力的另一個陣營。

圖三: 巴力哈達德和羅坦戰鬥

3.   吠陀教中的木星神與蛇神對抗的故事

在《梨俱吠陀》中,因陀羅Indra)為居於空界的雷神,地位最高,且極受崇拜。在《梨俱吠陀》提到三十三位神,其中雷神因陀羅就有二百五十個讚美的偈頌,位居「地界」的火神阿耆妮Agni也只有二百個偈頌;位居「空界」的雨神帕羅闍尼耶Prajanya)和居住在天界的死神閻摩王Yamaraja簡稱Yama)各只有三個讚美偈頌而已。[5]

 在吠陀文獻裡有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宇宙之蛇雷雨雲化身弗栗多(Vritra) 自恃神通廣大四處興風作浪諸神聞之喪膽意欲歸順但年輕的因陀羅 (Indra) 挺身而出與惡魔展開殊死鏖(ㄠˊ) 最後降伏了弗栗多從其胃中流出了陰性的宇宙之水 因陀羅 為王成為宇宙的基礎。[6]  (圖四)

圖四: 因陀羅 殺死 弗栗多


那迦」(梵語:naga) 是印度神話中的蛇神。牠有七個頭,按照婆羅門教的經典《黎俱吠陀》(Rig Veda) 所記載,牠是阻塞河川造成乾旱的邪惡大蛇,或說是龍,被風神/雷神/木星神—因陀羅 (Indra) —擊退。有些地方甚至流傳牠有九個頭。〈創世記〉第三章的「蛇」就是魔鬼撒但,並且將牠形容為有七個頭的龍 (希臘文: drakon)。巧合的是希伯來文的「蛇」(nachash)和梵文的「naga」(中文翻譯為「那迦」) 發音非常近似,令人不得不懷疑兩個字實出自於同一個來源!

4.      古希臘神話中的木星神

希臘神話中,宇宙有三代神族,第一代神的統治者是天王星神—烏拉諾斯Uranus) 和大地女神——蓋亞 (Gaea),有十二個泰坦 (Titan)獨眼巨人(kuklops) 百手神族 (Ekatonkheires)烏拉諾斯 怕他的子女會造反,因此,決心將他們打入地下國。蓋亞 泰坦 神族商議如何化解這場災難,當時只有土星神—克羅諾斯Cronos) 服從母親的號召,起而反抗,閹割了他父親烏拉諾斯的生殖器,此時從烏拉諾斯的傷口流血濺到地上,生出「巨人族」, 以及三位復仇女神,她們以蛇為記號,她們的職責是追捕及懲罰罪人, 又被稱為「黑暗的行者」。克羅諾斯 成了第二代神的統治者,他也吞食自己的子女 。他的妻子-雷亞Rhea) 將最小的孩子「宙斯」藏起來,而以繈褓裹著一塊大石頭給他吞食,宙斯逃過此劫,長大後推翻了克羅諾斯,成了第三代神的統治者,建立了「奧林帕斯神族」。宙斯 的租母——大地女神——蓋亞 (Gaea) 和地獄之神——塔爾塔羅斯Tartarus) 生出——蛇怪——泰風Typhon),牠是奧林帕斯(Olympus)眾神之敵,泰風 有著極強的臂力,肩膀上長了百顆 蛇頭和龍頭,伸出嚇人的黑舌頭,兩眼猶如閃爍的火炬,蛇頭上冒出熊熊火焰,並發出不屬於任何語言的聲音,大腿冒出一百條蛇。

 當 宙斯 和他的兄、姐以武力推翻他的父親土星神克羅諾斯 (Cronos) 和其兄弟泰坦族 (Titan) 時,泰風 (Typhon)開始對抗眾神。宙斯 (Zeus) 經過一番奮戰後才將 泰風 壓倒在 艾特娜 火山 (Mt Etna)。據說,埋在地底的 泰風 發怒時,會煮沸他的標槍,讓山口流出火紅的岩漿,吞食掉花果鮮麗的西西里平原沃野。但是,宙斯 還是沒有得到完整的勝利。若干年後,巨人族叛變企圖取代宙斯為王。不過,那時眾神已變得非常強壯,又有宙斯的兒子海克力斯 (Heracles) 協助他們,天庭的神力完全戰勝了大地的蠻力,巨人族很快地被扔下地獄。此後宙斯和他的兄弟、姐妹們成為世界的主宰。[7] (圖五)

圖五: 宙斯與泰風對戰


 

5.      中國神話中的木星

依照中國的「五行相勝」說,五行的規律為:「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土勝水」,成了「土→水」這樣的遞換順序,這樣的規律出現在許多中國典籍中的文獻當中,從職官(《春秋繁錄》〈五行相勝〉)、農作物(《淮南子》〈墜刑訓〉)、牲畜肉食(《蔡中郎集》〈月令問答〉)、五行的性狀 (《白虎通德論》〈五行〉)、中國醫學(《黃帝內經》〈靈樞經〉)等不同的領域都試圖說明五行相勝說的理論[8] (表二)

 表二: 古籍對於五行相勝說的說明內容

古文獻

《春秋繁錄》〈五行相勝〉

君之官

司農

司徒

司馬

司寇

《淮南子》〈墜刑訓〉

(四季)

《白虎通德論》〈五行〉

《蔡中郎集》〈月令問答〉

《黃帝內經》〈靈樞經〉

 

《呂氏春秋》十二月令記載了五行並且建立了其和四季(和季夏)五日五帝五神五蟲「五音」五數「五味」「五臭(嗅)」五祀五祭」的對應關係,《禮記》〈月令〉大概因襲《呂氏春秋》十二月令的記載。(表三)[9]

表三: 《呂氏春秋》十二月令和《禮記》〈月令〉所記載的五行關係

五行

五帝

太皞

炎帝

黃帝

少昊

顓頊

五神

句芒

祝融

后土

蓐收

玄冥

五蟲

五方

中央

西

四季

四季

五音

五律

太簇

仲呂

黃鐘之宮

夷則

應鐘

五數

五日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五味

五臭(嗅)

五祀

中雷(溜)

五祭

 

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122)所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的五行系統大略承襲了《呂氏春秋》十二月令的記載,差別是,他將「五蟲」改為「五獸」,並且將配對中央的「倮」蟲(比較可能是人類)改為「黃龍」,並且他又將這「五行」和五星建立了關係,又稱之為「五神」(表四)[10] 在希臘神話中,木星神推翻了第二代神族的統治者土星神,而成為第三代神族的統治者,這個繼代方式恰好與中國的五行相勝說「木勝土」規律互相雷同。

表四: 《淮南子》〈天文訓〉所記載的五行和五星等的系統

五行

五神(星)

歲星

熒惑

鎮星

太白

辰星

五帝

太皞

炎帝

黃帝

少昊

顓頊

五佐(神)

句芒

朱明

后土

蓐收

玄冥

五執

五獸

蒼龍

朱鳥

黃龍

白虎

玄武

五方

中央(制四方)

西

四季

(四季)

五音

五日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我將這幾個古文獻的記載製作成表(表三表四),目的僅是讓人更易看出中國神話在後來所發展出來的五星系統,木星神的圖騰已經和「龍」或「蛇」合併在一起了,過去我曾提出戰國初期成書的《管子》〈幼官圖〉的「五蟲」希統為「木—羽(鳳)、火—毛(麟)、土—倮(人)、金—介(龜)、水—鱗(龍)」,在天陰(水)、地陽(火)觀念的時代,這個配對系統較符合常理,因此這個系統可能才是較早的「五蟲」與「五行」的對應關係(木星神原本的圖騰是鳳鳥,龍是水星神的圖騰)(圖六)這套系統要翻譯成希臘哲學的元素說(希臘五元素/中國五行)可以寫為:「風」(air)/木—鳳凰(羽蟲)、「火」(fire) / 火—麒麟(毛蟲)、「以太」(aether);「空」(space)/土—聖人(倮蟲)、「地」(earth) / 金—靈龜(介蟲)、「水」(water) / 水—龍蛇(鱗蟲)。希臘和中國的水神(水星神)是同一位。釐清這個觀念有助於了解鳳鳥與龍蛇的戰爭象徵著空界中「木星神」(風神)與「水星神」的戰爭

圖六:《管子》〈幼官圖〉所敘述的五蟲(四部叢刊初編本)

在創世的起初,「龍」象徵如蘇美爾和其他古文明神話中的原初瀛海,是木星神(風神)將之分開成天、地。《易經》〈坤〉卦的上六爻的〈爻辭〉有一段話:「龍戰于野,其血玄、黃。」,《易傳》〈說卦篇〉解釋說:「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玄」代表「天」的顏色,「黃」代表「地」的顏色(圖七),因此,「龍」的血有天、地的顏色,便暗示著在最古老的神話故事中,如蘇美爾神話和巴比倫神話為例,「龍」為象徵天、地形成之前原初瀛海。所以,木星神(風神)殺龍產生天、地的故事具有非常古老的創世原型!

圖七:《易經》〈坤〉卦的爻辭及〈說卦〉篇的解釋



《呂氏春秋》十二月令系統將木星神的圖騰(鳳鳥)換成了原本水星神的圖騰(龍蛇),木星神將本來的鳳鳥圖騰讓給了火星神,火星神原本的圖騰(麒麟)被換成了「白虎」逕丢給金星神,金星神原本的圖騰(龜)又丢給水星神,這麼一個諾大的變動,我不曉得原因為何?但可想而知,從後來留下來的中國神話典籍已經很難找到木星神與龍或蛇爭戰的記載,我一時說不清楚其來龍去脈,只能說這很可能因為人們對於宇宙的觀念從「天陰、地陽」過渡為「天陽、地陰」的轉變造成「五蟲」或「五獸」被動地因應改變

但是前述文章曾引用《莊子》〈大宗師〉:「狶韋氏得之,以挈(ㄑㄧㄝˋ)天、地伏羲得之,以襲(ㄒㄧˊ)氣母一句,「挈天地」似指天地之剖判,這正是創世神話的常見母題 。因而可將狶韋氏視為開天闢地的大神。狶韋氏的開闢之功主要表現爲「挈」,有如希臘神話中的創造主(木星神)將天父、地母擁抱合一的原始狀態從中分割開來,緊接著伏羲氏「以襲氣母」,可以解釋為埃分隔天、地的舉動。

 《莊子》〈大宗師〉所記載開天闢地的「豨(ㄒㄧ)韋氏」應該就是《春秋左氏傳》〈襄公二十四年〉、《國語》〈魯語八〉中所記載的「豕(ㄕˇ)韋氏」,最早可以推至「陶唐氏」(堯帝)(圖八),陶唐氏(堯帝)的後代劉累在夏朝時學於「豢龍氏」以事夏朝的君王孔甲。夏后因而賜他複姓「御龍」氏(《春秋左氏傳》〈昭公二十九年〉)。「御」這個字本身就有「禦」—防守、抵抗的意思,很可能這一個譜系的成員曾經有征服「龍」的歷史,我們得知「陶唐氏」和挈(ㄑㄧㄝˋ)天地的「豨韋氏/豕韋氏」有關,這又留下了「堯帝」(陶唐氏)原本很可能是木星神的重大證據! 

圖八: 《春秋左氏傳》〈襄公二十四年〉對於堯帝(陶唐氏)的後代姓氏的記載



我曾經推論劉向的帝德譜較劉歆的帝德譜系統更早(圖九),以劉向的帝德譜為基礎,堯帝原本是木星神或配對木星的帝王因此下面我再繼續提出其他證據:

圖九: 劉向和劉歆的帝德譜系統比較圖示

證據1: 記載在《淮南子》〈本經訓〉...

《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禽(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里。」 這裡提到了「猰 (ㄧㄚˋ)(ㄩˊ)」、「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六種怪物,其中「九嬰」就是《山海經》〈大荒北經〉和(海外北經〉所記載的「相柳」或名「相繇」,擁有「九頭蛇身」,就是「后土」[11]神話學家袁柯說九嬰大約是長著九個腦袋的水火之怪能夠噴水也能夠噴火人民不知道受了牠多少災害羿來到這裡就和那怪物激戰了一場那怪物雖然猛悍究竟不是天神羿的對手終於還是給羿射死在波濤洶湧的凶水之上了[12] 被羿所殺的「九嬰」和被禹所殺的「相柳」的長相都是九首、蛇身,兩者是同一位嗎?(圖十)

圖十:「禹」(左)和「相柳/相繇/后土」(右)



證據2:「猰貐」或寫作「窫窳」《山海經》有些說牠是人面、牛身(《山海經》〈北山經〉篇),有的說牠是「龍首」(《山海經》〈海內經〉〈海內南經〉篇),有的說牠是「人面、蛇身」(《山海經》〈海內西經〉)[13]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貳負之臣名字叫「危」殺死「窫 (ㄧㄚˋ) (ㄩˊ)」(圖十一)《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使「羿」殺「猰(窫窳)

圖十一: 窫窬(左,汪紱繪圖本)和危(右,蔣應鎬繪圖本)的形象



看來這位「貳負」就是「堯」,「危」就是「后羿」「堯」這個字的甲骨文字形像是一個人扛着兩個物品。(圖十二) 或許這是為何「堯」被稱為「貳負」的原因。


 

圖十二:「堯」字甲骨文的字形(取自中研院小學堂網站)

前舉的蘇美爾、埃及、迦南、希臘等神話故事均有木星神殺蛇神(龍)的故事,可見得木星神(風神)在創世神話中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風神」象徵著天和地之間「廣闊的空間」,而「殺龍」這一個動作就象徵著宇宙從混沌狀態變成分開的天和地的重要過程,在中國神話中「殺龍」這樣的神話角色必然成為判斷該人物是否為木星神的一個重要特徵依據。


小結語:

坎伯 (Campbell) 提到:在宇宙初創時,傑出英雄征服黑暗的神話故事中,早期神明秩序的狀態(godhood)幾乎都被貶抑為蛇或怪獸,如《聖經》中耶和華戰勝象徵混沌權勢的利維亞坦Leviathan);希臘神話中天神宙斯戰勝大地女神該亞(Gaea)之子 泰風;吠陀教眾神之王因陀羅(Indra)戰勝弗栗多Vritra,別名 阿悉Ahi,意為蛇)宇宙之蛇旱魔的故事均為蛇單一「原型」之變體[15]  堯帝(貳負)派后羿(危)射殺「九嬰」蛇怪或者禹殺「相柳」(相繇/后土)很可能也是中國版本的木星神殺蛇怪(土星神)的故事。

(本篇建議閱讀2018年3月發表文章:「水」的起源與水在「創世」的功能:由《聖經》釋放的訊息及與古文明神話比較)


[1] Jack Tresidder 著,蔡心語 譯,2009:《符號全書:解讀 1001 種圖文象徵》。 (臺北:春光出版社。)Jack Tresidder, 2004, 1001 Symbol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第105

[2]  巴力合集(Baal Cycle)文本的英文翻譯參見網站(http://www.phoenicia.org/ethnlang.html)

[3] 龔探: 《腓尼基神話》(台北市: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5月出版)167

[4] Cargill, R. R. 著作,吳煒聲 翻譯: 創造聖經的城市: 尋訪舊城古卷與文明遺產的宗教考古之旅(原著書名: The Cities that Built the Bible)(新北市: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9月出版) ,第72-74

[5] 釋圓檀《早期佛教與印度文化世界觀比較》(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學士班2016年畢業呈現,一共有25頁。

[6] 趙伯樂: 《永恆涅盤: 印度文明朝聖》(台北縣新店市: 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12月出版),第129

[7] 黃晨淳編著: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好讀出版,200810月出版),第13-14頁。

[8] 《春秋繁錄》〈五行相勝〉:「木者,司農也故曰金勝木。火者,司馬也。 故曰水勝火。 土者,君之官也。 故曰木勝土。 金者,司徒也。 故曰火勝金。 水者,司寇也。 故曰土勝水。」;《淮南子》〈墜刑訓〉:「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故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麥,秋生,夏死;薺,冬生,夏死。」;《白虎通德論》〈五行〉:「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火也;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也。」;《蔡中郎集》〈月令問答〉:「春木王,木勝土,土王四季。四季之禽,牛屬季夏,犬屬季秋,故未羊可以為春食也。夏火王,火勝金,故酉雞可以為夏食也。季夏土王,土勝水,當食豕而食牛。土、五行之尊者,牛、五畜之大者,四行之牲,無足以配土德者,故以牛為季夏食也。秋金王,金勝木,寅虎非可食者,犬牙而無角,虎屬也。故以犬為秋食也。冬水王,水勝火,當食馬,而《禮》不以馬為牲,故以其類而食豕也。然則麥為木,菽為金,麻為火,黍為水,各配其牲為食也。」;《黃帝內經》〈靈樞經〉:「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火勝金也。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水勝火也。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木勝土也。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土勝水也。足厥陰氣絕,則筋絕。...金勝木也。」;《抱朴子》〈仙藥〉:「以五行之義,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故也。」

[9] 《呂氏春秋》十二月令:孟(仲季)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數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戶。祭先脾。...孟(仲季)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仲呂。其數七。其性禮。其事視。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霤。祭先心。...孟(仲季)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畢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蟲毛。其音商。律中夷則。其數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門。祭先肝。...孟(仲季)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應鐘。其數六。其味鹹。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禮記》〈月令〉: 「孟(仲季)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數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戶,祭先脾。...孟(仲季)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後土。其蟲裸,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祠中溜,祭先心。...孟(仲季)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畢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蟲毛。其音商,律中夷則。其數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門,祭先肝。...孟(仲季)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應鐘。其數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

[10] 《淮南子》〈天文訓〉: 「何謂五星?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11] 《山海經》〈大荒北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穀,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山海經》〈海外北經〉:「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谿。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12] 袁柯袁柯:《中國神話傳說》(台北市:里仁書局,19879月出版),第416(第二冊)

[13] 《山海經》〈北山經〉: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山海經》〈海內南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山海經》〈海內經〉:「有窫窳,龍首,是食人。」;《山海經》〈海內西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䟽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髮,繫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山海經》〈海內北經〉:「鬼國在貳負之尸北,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貳負神在其東,為物人面蛇身。」

[14]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增訂珍藏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出版)第510頁。

[15] Joseph Campbell, 1959. The Masks Of God: Occidental Mythology. New York : Viking Press.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