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蚩尤神話的一個化身──王亥、叔均、商均

 

一、「蚩尤」發明金器的年代對應到夏王朝

 

根據《越絕書》〈外傳紀寶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太平御覽》〈兵部〉七十引《尚書》的記載有一個共同的架構:「神農之時以石為兵黃帝之時以玉為兵蚩尤之時爍金為兵(禹以銅、鐵為兵)…」(圖1)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架構之下出現了一個紛歧《越絕書》〈外傳紀寶劍〉的記載「禹穴之時,以銅為兵」﹔《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太平御覽》〈兵部〉七十引《尚書》的記載說「蚩尤之時,爍金為兵」,「蚩尤」和「禹」在不同的文獻中卻被列在同一個時代。

 

《越絕書》〈外傳紀寶劍〉:「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死而龍臧。夫神聖主使然。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聖主使然,死而龍臧。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決江導河,東注於東海。天下通平,治為宮室,豈非聖主之力哉?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天下聞之,莫敢不服。此亦鐵兵之神,大王有聖德。」[i]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或稱《太白陰經》):黃帝之時,以玉為兵。蚩尤之時,鑠金為兵,割革為甲,始制五兵,建旗幟,樹夔鼓,以佐軍威。」(唐朝李筌撰寫) ﹔「上古庖犧氏之時,弦木為弓,剡木為矢。神農氏之時,以石為兵(唐朝的李筌撰寫《太平御覽》〈兵部〉七十引)

 

《尚書》:「砮石中矢鏃。黃帝之時,以玉為兵。蚩尤之時,爍金為兵,割革為甲,始制五兵,建旗幟,樹夔鼓。」(《太平御覽》〈兵部〉七十引)

 

若以使用的工具區分人類的歷史可以分為以石器為主的「舊石器時代」(250萬年前~1萬年前)、「新石器時代」(11千年前開始,古代希臘世界於公元前7000年開始)以及使用金屬器的「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公元前1200年左右~﹔義大利拉吉歐於公元前900年左右進入鐵器時代)[ii]

 

「青銅」是ㄧ種銅、錫的合金,是從孔雀石提煉出來的金屬,最早在美索不達米亞(吾珥第三王朝的公元前2113~前2006年)和埃及(中王國時期的公元前2040~前1786年)被使用,中國大約在夏王朝(公元前2071~前1600年)也進入青銅器時代。

 

翦伯贊先生在他所撰寫的《先秦史》中說「殷墟出土的銅器,不僅是由黃銅發展為青銅,而且還鏤刻著新特徵的歷史時代之雷紋與饕餮紋,有些還銘刻著象形文字。...夏代之新石器遺址中已有黃銅小器物之發現,因而我以為這兩種文化的過渡,可能是在夏、商交替之際。」[iii]

 

有相當人數的學者在全面分析文獻記載和考古實物資料的基礎之上,經過反覆思考推理之後認為二里頭遺址就是夏都斟鄩。其主要理由和根據是古本《竹書紀年》稱「太康居,羿亦居之,桀亦居之。」另有《逸周書》〈度邑〉、《國語》〈周語上〉和《戰國策》〈魏策一〉等文獻記載,太康、羿、桀諸王之都斟鄩的具體位置應在洛水附近。[iv] 仇士華和陳鐵梅領導的兩個實驗室對二里頭遺址採集含碳樣品進行碳十四年代測定得到其年代範圍為公元前1880~前1521年。 經過研究探討後認為二里頭文化只是「后羿代夏」這一個事件引起的夏代中、晚期。[v] 由二里頭一期文化遺址採集的材料可以看出,夏人已有鑄造銅器的能力。[vi]

圖1: 皇帝與蚩尤之戰


二、商人高祖王亥

中國史學家王國維(公元1877~1927)自幼學習乾嘉學派的影響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公元1988年開始學習日語和英語公元1901~1905年從事哲學和美學的研究公元1906年開始研究藝學和文學史公元1917年王國維結合了甲骨卜辭以及《史記》、《漢書》、《竹書紀年》等文獻中的記載逐步辨清了高祖王亥的身分:

「其牲用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乃祭禮之最隆者,必為商之先王先公無疑。案《史記》〈殷本紀〉及〈三代世表〉,商先祖中無王亥,惟云『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索隱》:『振,《系本》作核』。《漢書》〈古今人表〉作『垓』。然則《史記》之『振』當為『核』或為『垓』字之訛也。《大荒東經》曰『……王亥托(託)於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互(亥)取僕牛。』《古本紀年》作『殷王子亥』,《今本紀年》作『殷侯子亥』。又前于上甲微者一世則為殷之先祖冥之子、微之父,無疑。卜辭作王亥正與《山海經》同。」[vii]

這裡他就指出──「冰」(《呂氏春秋.勿躬》)、商先公七世「振」(《史記》〈殷本紀〉、《史記》〈三代世表〉)、「核」(《世本》〈帝王篇〉)、「垓」(《漢書》〈古今人表〉)、「胲」(《初學記》引《世本》〈作篇〉) 均為「亥」(甲骨文、《山海經.大荒東經》、《竹書紀年》)之訛。[viii] 

 

王亥的故事在許多文獻史籍中有記載...

  

《呂氏春秋》〈勿躬〉:「王冰作服牛。」﹔

 

《世本》〈帝王篇〉:「冥子核」﹙唐代司馬貞撰《史記索隱》引﹚﹔

 

《世本》〈作篇〉:「胲作服牛」(《初學記.卷二十九》引);

《史記》〈殷本紀〉:「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漢書》〈古今人表〉:「垓,冥子。」﹔

 

《竹書紀年》〈帝泄〉:「(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帝泄)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

 

《楚辭》〈天問〉:「該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乾協時舞何以懷之?平脅曼膚,何以肥之?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恆秉季德,焉得夫樸牛?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昏微遵跡,有狄不寧﹔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眩弟並淫,危害厥兄﹔何變化以作詐,而後嗣而逢長?」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河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於獸,方食之,名曰搖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圖2)

圖2: 王亥 (取自明代蔣應鎬繪圖本)


「王亥託於有易」故事的簡單敘述如下:

王亥、王恆兩兄弟乘著牛車,載上貨物,趕著牛群、羊群到河伯與有易部族進行貿易。在有易,兩兄弟受到了有易之君綿臣的熱情款待『干協時舞、平脇曼膚』。宴席狂歡之時,王亥、王恆『眩弟並淫』于有易女,有易君綿臣趁機對王亥下了毒手,並奪取了牛車和貨物。後來王恆去有易要回僕牛,並繼其兄之位為商族首領。幾年後,王亥之子上甲微追尋王亥被害的真正原因,有易從此感到不安『昏微遵迹,有狄(易)不寧』。幾年之後上甲微假師河伯攻伐有易並殺死有易之君綿臣。『繁鳥萃棘,負子肆情』就是描寫勇士叢集戰場耀武揚威、大獲全勝的情景。[ix]

三、「王亥」和「叔均」的重疊性

前面提到《世本》〈作篇〉:「胲作服牛」《呂氏春秋》〈勿躬〉所說的「王冰作服牛」 王冰就是王亥,這個「服牛」即是《楚辭》〈天問〉所說的「該」託於有易「樸牛」,我進一步認為「王亥」即是「叔均」...

《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陰,是始為國。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西周之國,姬姓,食穀。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台蠒,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係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嚮。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山海經》〈大荒西經〉篇說叔均「始作耕」,〈海內經〉篇說他「始作牛耕」,《山海經》〈大荒東經〉篇說王亥託於有易、河伯「僕牛」,「僕牛」就是服勞役的牛,《呂氏春秋》稱之為「服牛」,其實就是從事耕種的牛,始作牛耕的「叔均」和作服牛的「王亥」其實是同一位。更進一步推論,「叔均」、「義均」與「王亥」是同一個人。丁山如此推論說「是故蓐收之最初神格,由其名誼及故事考之,當為趨民收斂之農神﹔若以人而言,似即殷王子亥,王亥服牛,余已說明為傳說牛耕之始,則『該為蓐收』,該即亥後起字。[x]


 而這個「叔均」和舜(圖3)之兒子「商均」又是同一個人。「均」這個字的上古音是kiun,「該」這個字的上古音是keg。「均」和「該」有近似的發音。[xi]

 

《山海經》〈大荒南經〉篇:「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國語》〈楚語上〉:「故堯有丹朱,舜有商均,啟有五觀,湯有太甲,文王有管、蔡。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

 

《論衡》〈講瑞〉:「堯生丹朱,舜生商均。商均、丹朱,堯、舜之類也,骨性詭耳。鯀生禹,瞽瞍生舜。舜、禹,鯀、瞽瞍之種也,知德殊矣。」

 

在戰國時期盛傳舜為田夫野人的傳說,在《孟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都記載著舜的發跡在「畎畝之中」和農業的密切關係。[xii]

 

在戰國直到兩漢時期的文獻典籍如《荀子》〈非相〉、《淮南子》〈修務訓〉、《白虎通德論》〈聖人〉、《潛夫論》〈五德志〉、《論衡》〈骨相〉均有許多舜的眼球為多重瞳子形象的傳說的記載。[xiii]

 

林巳奈夫認為殷代戈、鉞上所刻的動物圖樣有翅一包捲著大眼睛的造型是「旬」字甲骨文的原型,而隸定之為「旬」字。對於舜重瞳子的傳說他認為「舜的原形為大眼外加眮形的傳說,乃是被理想化為聖王後,仍留下重瞳之形做為其容貌的特徵」

 

日本學者御手洗勝如此推論說: 商均的均字是與舜的同音字旬同以『 』為聲符的,又,叔、商、舜古紐相近,故『商均』是『舜』的長言(緩言)…舜與商均在中國古代傳說上,雖因發音有異而屢被視為不同的兩人,卻也依然存在深厚的淵源,而有父子系譜之成立,以及父子關係為前提的傳說發生。由以上的考察,可知舜與商均在起源上為同一神,且為農神。[xiv]

 

圖3: 漢畫石刻舜帝像

中國在何時開始牛耕是一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埃及和蘇美爾(Sumetr)在公元前3500~2800年之間已經有很複雜的牛耕拉犁。甲骨文有一個字「物」或「犁」由和起土的「犁」組成。甲骨文的「力」是單齒的起土工具象形字。甲骨文的「方」字是頭部有兩齒分歧的耕具象形。甲骨文的「旁」字是作有歧齒的犁刀上裝有塊橫板的犁壁形。拉犁是連續不停地推犁前進,犁壁的作用在於把刺起的土塊打散,並推到兩旁以方便耕作的作業,有壁的犁是拉犁的特有裝置。生地堅硬,要牛隻才容易拉得動。[xv]

 

四、王亥之死

 

王亥被殺後的狀況有如下的記載…

 

《春秋左氏傳》〈襄公三十年〉:「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

 

《山海經》〈海內北經〉:「王子夜(亥)之尸,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

 

袁珂對於王亥被殺時的過程以及被殺後的屍首慘狀做了有點詳細的描述,但是礙於裡面內容過份的血腥,因此略過前面敘述的部分,茲僅引用最後的這一段話:「王亥的屍身就這麼被砍成大小八塊: 腦袋兩塊、胸脯兩塊、加上兩隻手和兩條腿,東一塊西一塊,散亂地堆在血汙的床上,做了可悲的愛情的祭壇。」[xvi]

按照《史記》〈殷本紀〉所記載的殷商先王譜系從契至湯的十四世依次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王亥(王恆)上甲微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主癸天乙(成湯)」。在相土復歸商至上甲微遷於殷之間,沒有遷都的記載,只是提到王亥曾「賓於有易」,說明昌若、曹圉、冥、王亥(王恆)期間,仍在商丘。

 

自王國維以來學者們對商人上甲以前遠世高祖進行了研究,據陳夢家先生在1956年的統計中,商人崇拜的上甲以前的遠世高祖神主要有王亥、土、季、王恆、岳、河、王昊等。[xvii] 在參照卜辭重訂的《史記》〈殷本紀〉所記商代王室世系中王亥是自契以後的第七位先公先王。在甲骨卜辭中被冠以「高祖」的只有五位: 夒(舜)、河(冥﹔季)、亥(該)、上甲、乙(成湯)[xviii] 商人王亥的祭禮最為隆重祭祀時其牲用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僅《殷墟卜辭綜類》所收祭祀王亥的卜辭就有大約96條之多。[xix] (圖4)

 

「燎于河、王亥、上甲十牛,卯十牢,五月。」(《甲骨文合集》1182)﹔

 

「甲午卜,爭貞: 貯其有禍? : 貯亡禍? 甲午卜,貞: [河ㄓ()]? 貞:酒于河()? : 酒王亥? :乎雀酒河五十〔牛〕? 勿五十牛[]于河? 五十牛于王亥? 酒五十牛? 酒河三十牛,以我女?」(《甲骨文合集》672)

 

「來辛亥燎于王亥三十牛,酒五十牛于河。我ㄓ于河女。貞: 羿乙卯酒子汰。」(《甲骨文合集》1403)﹔

 

「貞:吿于王亥。貞:燎九牛。貞:登王亥羌。貞:九羌、卯九牛。貞:十羌、卯十牛。(《甲骨綴合集》230;《甲骨文合集》349+《甲骨文合集》358)﹔

 

「辛巳卜,貞: 來辛卯酒河十牛,卯十牢。王亥燎十牛,卯十牢。上甲燎十牛,卯十牢。辛巳卜,貞王亥、上甲即宗于河。辛巳卜,貞王賓河燎。弓弓賓。」(《小屯南地甲骨》1116)﹔

 

「于岳求禾。于高祖亥求禾。庚午貞:河害云。隹岳害云。隹高祖亥[害〕云。」(《小屯南地甲骨》2105)

圖4:  祭祀王亥卜辭甲骨文拓印


五、小結語:

「王亥」、「蓐收」、「該」、「蚩尤」、「叔均」、「義均」、「商均」是同一位。我們從古代譜系「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玄囂)→蟜極→帝嚳高辛氏→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王亥)→王恆→上甲微→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主癸→成湯(天乙)」看到王亥於商祖先王世系之中大約存在於夏朝的年代。不可迴避的一件事實是蚩尤神話應該是後起的。



[i] 《越絕書》:神農以石為兵,黃帝以玉為兵,禹以銅、鐵為兵,天下皆服,此亦鐵之神也,王之德也。」(《太平御覽》引)

[ii] 清柳正規著,張家瑋譯:《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何謂文明?又何以滅亡?》(新北市:八旗文化出版,2018年6月出版),第71頁。

[iii] 簡伯贊:《先秦史》(台北市: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第184~189頁。

[iv] 岳南: 《考古中國: 《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台北市: 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7年10月出版) ,第180頁。

[v] 岳南: 《考古中國: 《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台北市: 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7年10月出版) ,第194~197頁。

[vi] 楊照: 《不一樣的中國史: 從聚落到國家,鬼氣森森的時代──夏、商》(台北市: 源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4月出版) ,第146頁。

[vii] 王國維: 《觀堂集林》(北京: 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 ,第415~416頁。

[viii] 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1921年收入《觀堂集林》第九卷

[ix] 引自魏慶鳳: 〈王亥時期商族的婚姻制度〉,《平原大學學報》(2007年4月出版)第24卷,第2期,第81~83頁。

[x] 丁山: 《古代神話與民族》(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月出版),第300頁。

[xi] 小學堂上古音資料庫網址: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shangguyin

[xii] 《孟子》〈萬章上〉:「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備,以事舜於畎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孟子》〈萬章下〉:「堯之於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倉廩備,以養舜於畎畝之中,後舉而加諸上位。」﹔《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荀子》〈成湯〉:「禹勞心力,堯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舉舜甽畝,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五穀殖;夔為樂正鳥獸服;契為司徒,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北決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平天下,躬親為民行勞苦。得益、皋陶、橫革、直成為輔。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遷於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天乙湯,論舉當,身讓卞隨舉牟光。」﹔《韓非子》〈難一〉:「歷山之農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畝正。河濱之漁者爭坻,舜往漁焉,期年,而讓長。東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戰國策》〈齊宣王見顏斶〉:「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

[xiii] 《荀子》〈非相〉篇:禹跳,湯偏。堯、舜參牟子。」(東周戰國時期荀況[公元前316~237/235]撰寫)﹔《淮南子》〈修務訓〉篇:「若夫堯眉八彩;舜二瞳子;禹耳參漏;文王四乳;皋陶馬喙;禹生於石;契生於卵;史皇產而能書;羿左臂修而善射。」(西漢人劉安[公元前179~122]編寫)﹔《傳》:「伏羲唯大目、鼻龍伏。黃帝顏,得天匡陽。顓頊戴午。帝嚳駢齒。堯眉八彩。舜重瞳子」(《白虎通德論》〈聖人〉(東漢人班固[公元32-92]編寫]引)﹔《傳》:「黃帝龍顏,顓頊戴午,帝嚳駢齒,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陽,周公背僂,皋陶馬口,孔子反羽。斯十二聖者,皆在帝王之位,或輔主憂世,世所共聞,儒所共說,在經傳者,較著可信。」(《論衡》〈骨相〉(東漢人王充[公元27-97]撰寫]引)﹔《潛夫論》〈五德志〉:「伏羲。其相日角,世號太曎帝嚳,代顓頊氏。其相戴十,其號高辛。赤帝魁隗。身號炎帝,世號神農,代伏羲氏伊堯。代高辛氏。其眉八彩。世號唐。黃帝軒轅。代炎帝氏。其相龍顏重華虞舜。其目重瞳。白帝摯青陽。世號少曎。代黃帝氏白帝文命我禹。其耳參漏。世號夏后。黑帝顓頊。其相駢幹。身號高陽,世號共工。代少曎氏(東漢人王符[公元83-170]撰寫)﹔《尸子》: 「昔者,舜兩眸子,是謂重明。」(《太平御覽》引)﹔《尚書大傳》:「堯八眉,舜四瞳子,禹其跳,湯扁,文王四乳。」(《太平御覽》引)﹔《春秋緯演孔圖》:「舜目四瞳,童謂之重明。承乾,乾踵堯,海內富昌。」(《太平御覽》引)﹔《孝經緯援神契》:「舜龍顏,重瞳,大口,手握襃。」(《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帝有虞氏,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華」(《藝文類聚》引)

[xiv] 御手洗勝: 《神與神話》(台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3月出版) ,第315~316頁。

[xv] 許進雄: 《中國古代社會: 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三版一刷),第117~121頁。

[xvi]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台北市:里仁書局,19832月出版),第611-612頁。

[xvii]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出版),第236-237頁。

[xviii] 殷作斌:《殷代史六辨》網站文章http://www.qxzc.net/gr/yzb/

[xix] 常玉芝著作: 《商代宗教祭祀(商代史卷八)》(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第173~35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