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逾越節的「預備日」推算耶穌受難日期
在讀對於受難週的敘述時,不同的福音書同一件事,會出現〈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抱持一種說法,而〈約翰福音〉卻是另一種說法的奇怪現象。
例如:
1.馬利亞在伯大尼用香膏塗抹耶穌事件:
根據〈馬可福音〉記載,馬利亞在伯大尼用香膏塗抹耶穌這個著名的事件,是發生在「逾越節前兩天」(〈馬可福音〉14章1-3節),然而約翰似乎認為是發生在「逾越節前六天」(〈約翰福音〉12章1-3節)。
2.門徒的「逾越節晚餐」(seder):
接下來,馬可描述說,在「除酵節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馬可福音〉14章12節),耶穌指示彼得和約翰前往耶路撒冷(〈路加福音〉22章8節),為十二個使徒預備「逾越節的晚餐」,兩人在當天晚上就預備好了(〈馬可福音〉14章17節),顯然,這就是為了慶祝逾越節的最後的晚餐。很明顯,是按〈出埃及記〉的記載來計算的;也就是希伯來曆的尼散月14日的黃昏(禮拜四)。如果耶穌是在公元33年被釘十字架,這一天就是4月1日禮拜五[1]。
對觀(符類)福音書(synoptic gospels,〈馬太福音〉26章17節、〈馬可福音〉14章12~16節、〈路加福音〉22章7~13節)都特別提到在除酵節的第一天,門徒預備「逾越節的晚餐」(seder)。但是,約翰卻描述最後的晚餐是發生在「逾越節以前」(〈約翰福音〉13章1節),所以不可能是在逾越節當天。為什麼馬太、馬可和路加都堅持最後的晚餐是發生在逾越節當天,而約翰似乎堅持耶穌是在逾越節前一天被釘十字架?
這涉及到猶太人曆法的演變,我們細說重頭:
(1)摩西的時代,埃及人已經同時使用兩種曆法,陽曆與陰曆。埃及人的陰曆是用於確定宗教節日,是宗教曆,新的一月從日出前舊月牙消失時開始,每天從日出到日出,根據月亮的圓缺盈虧確定每年分為12個月一共354.36天。而陽曆是民事曆,也是日出到日出算為一天。一年分12個月,每月30天,一共有360天,新年前又加了5天,一年共有365天,這種曆法得到官方認可成為欽定曆法,主要是用於農業,是民事曆。[2]
〈出埃及記〉和〈以西結書〉記載在尼散月14日為逾越節。逾越節是猶太人最古老的節日,大約是在公元前1300年,埃及的法老奴役以色列人,強迫他們建造金字塔,上帝選擇摩西領導以色列人前往迦南。摩西要求法老讓以色列人離開,法老拒絕,於是上帝降下十種災殃,最後一災殃稱為「長子之災」,上帝讓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在尼散月13日晚上,家家殺羊烤肉,然後將羊血塗抹在自己家的門楣和門框上,滅命天使在尼散月14日拂曉走遍埃及,殺死了埃及所有頭胎出生的人與牲畜,唯獨門框上有羊血的人家就「逾越」過去,這就是逾越節的由來。[3]
耶和華在埃及地對摩西和亞倫說:「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你們要吩咐以色列全會眾說:本月初十…..你們要從綿羊或山羊中取一隻無殘疾、一歲的公羔羊,要把牠留到本月十四日;那日黃昏的時候,以色列全會眾要把羔羊宰了。他們要取一些血,塗在他們吃羔羊的房屋兩邊的門框上和門楣上。當晚要吃羔羊的肉;要用火烤了,與無酵餅(matzah)和苦菜一起吃。…….這是耶和華的逾越(pecach)。因為那夜我要走遍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我要對埃及所有的神明施行審判。我是耶和華。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逾越你們。我擊打埃及地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施行毀滅。你們要記念這日,世世代代守這日為耶和華的節日,作為你們永遠的定例。」﹙〈出埃及記〉12章1-14節﹚
法老答應他們離開之後,又反悔了,就派兵追趕他們,在上帝的幫助之下,摩西分開了紅海,以色列人於是安全逃走了,但是埃及軍隊卻在渡海中被淹死了。以色列人逃離埃及時,由於太過匆忙,沒時間準備路上所需的麵包,因此他們把未烘烤與未發酵的麵團都背在背上,靠太陽的熱力烤熟,往後,按〈出埃及記〉的記載:以色列人規定從尼散月15~21日連續七天不得吃發酵的麵包,只能吃無酵餅(matzah),這就是「除酵節」的由來。
你們要吃無酵餅七日。第一日要把酵從你們各家中除去……。第一日當有聖會,第七日也當有聖會。在這兩日,任何工作都不可做,只能預備各人的食物,這是惟一可做的工作。你們要守除酵節(希伯來文hag matsoth),因為我在這一日把你們的軍隊從埃及地領出來。所以,你們要世世代代守這日,立為永遠的定例。從正月十四日晚上,直到二十一日晚上,你們要吃無酵餅。」﹙〈出埃及記〉12章15-18節﹚
猶太人在埃及住了430年一直到摩西帶領他們走出埃及,他們占領了迦南地,成立了自己的國家。猶太人使用一個修改過的埃及陰曆(日出前舊月牙消失時開始新的一月,日出到日出為一天)。上帝吩咐摩西和亞倫以出埃及的那月算為元月(〈出埃及記〉12章2節)。根據十災的內容,那月當在3、4月間,按照迦南地的習俗也叫亞筆月(出埃及記13章4節,亞筆就是大麥成熟的意思),被擄之後改名叫尼散月。
考古學家在基色(Gezer)發現了一塊所羅門時期(公元前10世紀)刻有希伯來文石板上發現了《基色曆》(Gezer
calendar),這塊石板描繪當地農耕生活一整年的景況:「收成(橄欖)兩個月,種植(穀物)兩個月,晚期播種兩個月,耕鋤亞麻一個月,收成大麥一個月,豐收饗宴一個月,修葡萄藤兩個月,收成夏果一個月。」。四季分明,新年從秋分開始,是秋曆。
「我必按時降下雨水在你們的地上,就是秋雨(yowreh)與春雨(malkosheh),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新的油」(〈申命記〉11章14節) 其中「秋雨」的原文是「初雨」,「春雨」的原文是「晚雨」。
(2)公元前928年,以色列分裂為以色列(北國)和猶大(南國)。南北國分裂後,猶太人可能已習慣以數字為月份名,所以耶羅波安「定八月十五日為節期」時(〈列王記上〉12章32節),月份已不用古曆名稱了。當時可能根據聖殿的陽光來調整閏年。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北國)亡於亞述。公元前612年亞述亡於巴比倫。公元前586年猶大(南國)亡於巴比倫,在猶太人流亡巴比倫期間,猶太人沿用了巴比倫的曆法(日落不久後的新月牙出現開始新的一月,日落到日落為一天)。
而〈利未記〉和〈民數記〉記載的逾越節是在尼散月15日。按〈利未記〉23章的記載:「逾越節」是猶太曆的正月
(尼散月)14日黃昏(下午3~6點),到了晚上(15日),除酵節才開始。「逾越節的豫備日」應該是14日的黃昏以前。
「正月十四日黃昏的時候,是向耶和華守的逾越節。這月的十五日是向耶和華守的除酵節;你們要吃無酵餅七日。第一日要有聖會,任何勞動的工都不可做;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七日。第七日要有聖會,任何勞動的工都不可做。」﹙〈利未記〉23章5~8節﹚
先知以西結在被擄之地鼓勵猶太同胞回到被擄前的曆法,在尼散月14日過逾越節,接下來的尼散月15~21日這七天為除酵節,他們要獻上燔祭、贖罪祭和素祭。
「正月十四日,你們要守逾越節,七天的節期都要吃無酵餅。當日,王要為自己和全國百姓預備一頭公牛作贖罪祭。節期的七天內,每天他要預備無殘疾的七頭公牛、七隻公綿羊,給耶和華為燔祭;每天又要預備一隻公山羊為贖罪祭。他也要預備素祭,為一頭公牛同獻一伊法細麵,為一隻公綿羊同獻一伊法細麵,每一伊法加一欣油。七月十五日守節的時候,七天他都要像這樣預備贖罪祭、燔祭、素祭和油。」(〈以西結書〉45章21~25節)
(3)公元前539年巴比倫(統治包括以色列和猶大)又亡於波斯,公元前331年波斯又亡於希臘(亞歷山大所建立的馬其頓帝國),後來公元前301年希臘(亞歷山大)分裂為托勒密(多利買,Ptolemy)、塞琉古(西流基,Seleucids)和安提柯(Antigionos)王國。在這一段時期巴勒斯坦依序受到安提柯 (公元前316~301年)、托勒密(公元前301~198年)和塞琉古王朝(公元前198~166年)的統治,公元前164~142年,馬加比(Maccabeus)領導反抗塞琉古的政權,最後於公元前142年建立了哈斯摩尼王國,公元前63年羅馬龐培率領軍隊圍困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成為羅馬的猶大省。[4]
公元第一世紀的猶太作家約瑟夫斯(Josephus,公元37~約100年)在他的《猶太戰記》與《猶太古史》中提到,猶太教當時四個教派分別為「法利賽」派(Pharisees)、「撒都該」派(Saduusees)、「愛色尼」派(Essenes)和「奮銳黨人」。
「法利賽人認為遵守它們的教義及誡命是最重要的,並且還相信靈魂可以不死,能夠承受獎賞或懲罰。法利賽人在城鎮居民中頗影響力,各地的崇拜活動都是按照他們的說明來進行的。撒督該人則教訓說,人的靈魂與身體會一同死亡。而且,撒督該人除了遵守成文的律法之外,並不遵守傳統的教訓。......愛色尼派的人則相信靈魂不死,並竭力追求公義。...此外,愛色尼人也格外注重古時的著作,並且以極嚴格的態度遵守安息日,這一天他們甚至不沐浴更衣。第四種思想派別被稱為奮銳黨人。這些人除了確信唯有上帝才是他們的領導者,以及由此而來的一種壓倒一切的自由願望之外,他們較贊同法利賽人的主張……以上派別均為猶太人中心思想的寫照。」[5]
基督教的《舊約聖經》即為猶太教的《塔納赫》(Tanach),這本書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妥拉」(Torah,律法書)、「先知書」(Neviim)和「文集」(Kethuvim,又稱為「聖書卷」(Hagiographa)),撒督該人只相信「妥拉」的部分,即「摩西五經」(Pentateuch,《舊約聖經》的前五卷書),其他部分都不相信,法利賽人和愛色尼人則都相信,差別是法利賽人相信口頭律法,但愛色尼人不相信。
根據Josephus的說法,法利賽人堅持「把一切事物歸因於命運和上帝:他們認為,大部分的時候,人確實可以決定要正確的行動或者安靜不動,但每一個行動,都有命運參與其中」而他們也相信「每個靈魂都是不朽的,唯有好人的靈魂可以進入另一個軀體,壞人的靈魂會遭受永恆的懲罰。」。[6]
Josephus說:「撒督該人……完全不承認命運,也不相信人類的邪惡行為與思想和上帝有關係:他們說,要受人尊敬或令人鄙夷是人類自己的選擇,每個人自行判斷要哪一種。靈魂的續存和地獄的賞罰他們都不承認。」[7] 愛色尼人接受雙重預定論,撒督該人只認定自由意志,而法利賽人是折衷等等。
我們若比較猶太教三大教派與基督教的教義(表1),可以發現:基督教與愛色尼派的相似度是最高的,這也為耶穌和他的門徒使用了被擄前的曆法(也就是愛色尼派所使用的曆法)提供了間接的證據。
表1:猶太教三大教派與基督教教義的比較
(是/否)相信: |
撒督該派 |
法利賽派 |
愛色尼派 |
基督教 |
摩西五經(妥拉) |
是 |
是 |
是 |
是 |
先知書和聖書卷 |
否 |
是 |
是 |
是 |
口頭律法(塔木德) |
否 |
是 |
否 |
否 |
新約聖經 |
否 |
否 |
否 |
是 |
預定論 |
否 |
是 |
是 |
是 |
死後復活 |
否 |
是 |
是 |
是 |
天使 |
否 |
是 |
是 |
是 |
靈魂不朽(鬼魂) |
否 |
是 |
是 |
是 |
公元1960年代,法國聖經學者Annie Jaubert所著的《最後晚餐的日期》(The Date of the Last Supper)一書中,她認為對觀(符類)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裡的逾越節日期是根據古老的猶太曆法來計算,那天落在星期二的晚上,但是〈約翰福音〉裡的事件發生日期是根據聖殿所採行的陰陽曆,因此逾越節的日期落在耶穌受難那年的星期六(安息日)。[8]
公元2007年4月6日,教皇本篤十六世(Bendictus XVI,任期公元2005~2013年)在當年紀念耶穌最後晚餐的講道裡,提出耶穌選擇了昆蘭社團的年曆,比猶太人官方宗教曆至少提前了一天吃逾越節的晚餐。
公元2011年,英國劍橋大學材料學及冶金學教授胡門弗瑞斯(Collin J. Humphreys)出版了他的著作《最後晚餐的秘密——重建耶穌最後的日子》(The Mystery of Last Supper-Reconstructing the Final Days of Jesus),他認為對觀(類符)福音書(馬太福音書、馬可福音書、路加福音書)正是記載了耶穌與門徒們按照被擄前的猶太古曆法(陽曆,一年364天)來過逾越節。〈約翰福音〉11章55節稱「猶太人的逾越節」是指被擄後的新曆法(法利賽教派所採用的新陰陽曆,一年有354天),耶穌最後的晚餐被稱為那個逾越節「之前」的晚餐。,而非當時被廣泛採用的羅馬陰曆。如此一來,「逾越節晚餐」和「最後晚餐」都是發生在星期三,也順利破解了從「最後晚餐」到「耶穌被釘十字架」之間所發生的許多事件的謎團。[9](圖一)
圖一:Humphreys的著作The Mystery of Last Supper—Reconstructing the Final Days of Jesus封面 |
耶穌時代的猶太教,因為採行多種宗教禮儀曆法而出現相同節日出現在不同一天的現象。許多較傳統和宗教傾向的猶太人都忠於舊曆法,一些當時的《禧年書》和《以諾一書》都支持並捍衛舊曆法。當時包括有撒瑪利亞人、愛色尼人(參見死海古卷)、奮銳黨人(參見約瑟夫的著作)、加利利人都可能使用被擄(至巴比倫)前的猶太古曆法。猶太古曆法是陽曆,以日出到日出為一天,每個月可能有30~31天,全年共有364天(表2),一年剛好是52個星期(週),使得每年的聖日和節慶都落在相同的星期數,逾越節永遠落在星期三,這意味著逾越節的晚餐是在星期二晚上。[10] 按照古猶太的陽曆(民事曆)他們在尼散月14日(〈出埃及記〉12章2-6節、〈利未記〉23章7節)下午3~5點之間(日落前)宰殺羔羊,等日落後,也就是尼散月15日開始時,與家人吃逾越節的晚餐,宰殺逾越節羊羔與吃逾越節晚餐就發生在同一日,分別在尼散月14日(星期二)的下午和晚上。[11]
猶太曆有兩種:「官方猶太宗教曆法」和「古猶太民事曆法」。「猶太宗教曆法」指第二聖殿時期(始於公元前516年)之前,以《聖經》中記載摩西率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尼散月」(Nisan)為元月的曆法。「古猶太民事曆法」指第二聖殿時期以後,一直在民間通用的,以「提斯流月」(Tishri)為元月的曆法。提斯流月是巴勒斯坦地區收穫季節。現在「古猶太民事曆」已成為猶太人的通用曆法,也是目前的以色列國曆版本。
表2:被擄前後的猶太人曆法月份、公曆和中國農曆月份的比較
宗教曆月份 |
民事曆月份 |
被擄前月份 |
被擄後月份 |
陽曆月份 |
中國農曆月份 |
天數 |
1 |
7 |
亞筆月(Abib) |
尼散月(Nisan) |
3~4 |
2 |
30 |
2 |
8 |
西弗月(Ziv) |
以珥月(Iyyar) |
4~5 |
3 |
29 |
3 |
9 |
|
西彎月(Sivan) |
5~6 |
4 |
30 |
4 |
10 |
|
搭模斯月(Tammuz) |
6~7 |
5 |
29 |
5 |
11 |
|
阿玻月(Av) |
7~8 |
6 |
30 |
6 |
12 |
|
以祿月(Elul) |
8~9 |
7 |
29 |
7 |
1 |
以他念月(Ethaim) |
提斯流月(Tishri/Tithray) |
9~10 |
8 |
30 |
8 |
2 |
布勒月(Bul) |
赫西班月(Cheshvan) |
10~11 |
9 |
29 |
9 |
3 |
赫西班月(Chesvan) |
基斯流月(Kislev;
Chislev) |
11~12 |
10 |
30 |
10 |
4 |
|
提別月(Tebeth;
Tevet) |
12~1 |
11 |
29 |
11 |
5 |
|
細罷特月(Shevat) |
1~2 |
12 |
30 |
12 |
6 |
|
亞達月(Adar) |
2~3 |
1 |
29 |
〈路加福音〉22章10~13節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進了城,會有人(anthropos)拿著一罐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希臘文auto),到他所進的房子裏去,對那家的主人(oikodespotes)說:『老師問:客房(kataluma)在哪裏?我和我的門徒要在那裏吃逾越節的宴席。』他會帶你們看一間擺設齊全的樓上大廳,你們就在那裏預備。」他們去了,所看到的正如耶穌所說的。他們就預備了逾越節的宴席。
二、從「猶太人的預備日」(paraskeuee)推算耶穌的受難日
馬加比王朝於公元前150年繼任大祭司,他們支持法利賽人,法利賽派的猶太人根據官方的猶太宗教曆(陰陽曆),也就是來自於巴比倫的陰曆(新的一月從日落後的新月牙出現開始,日落到日落為一天),一年包含了十二個月的陰曆月份,一年有354天,這種曆法每年會比實際的太陽年(365.2422天)少一天多(365.2422-354=1.2422天),因此使用這種曆法,每隔三年就要多加一個閏月(1.2422×3=33.7266天)。每三年就要增加一個閏月。這種曆法的變動也導緻了宗教節日的變動。
〈約翰福音〉18章28節說:「他們把耶穌從該亞法那裏押解到總督府。那時是清早。他們自己卻不進總督府,恐怕染了污穢,不能吃逾越節的宴席……」
〈約翰福音〉18章28節提到,在耶穌受難週的期間,那些押解耶穌到彼拉多處的當權猶太人不願意進入彼拉多的衙門,因為害怕沾染了汙穢而不能吃「逾越節的宴席」,彼拉多審問耶穌的時候,猶太人還沒有吃逾越節的晚餐。
〈約翰福音〉19章14節記載耶穌在:「那日是逾越節的預備日,約在正午。彼拉多對猶太人說:『看,你們的王!』…..」
逾越節包括「預備日」(禮拜五)、「安息日」(禮拜六),這「預備日」的希臘文paraskeuee是個名詞,不應把它譯成動詞,多數聖經中文翻譯版本對於〈約翰福音〉十九章14節的這部分翻譯為、「逾越節的預(豫)備日」(《思高本》、《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呂振中譯本》、《和合本修訂版》),英文版本譯作“the preparation of the passover” (KJV)、“the day of Preparation of Passover”(NIV),將原文正確地翻譯出來,唯獨《和合本》翻譯為「豫備逾越節的日子」有誤,易造成誤解;與《新美國標準本》(NASB)譯為”the day of preparation for the Passover”的意思較為接近。〈約翰福音〉19章14節記載提到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發生在「逾越節的預備日」,似乎再次暗示了那是在逾越節之前發生的。
「到了晚上,因為這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有亞利馬太的約瑟前來,他是尊貴的議員,也是盼望著上帝國的,他放膽進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把耶穌的身體賜給約瑟。」(〈馬可福音〉15章42~45節)
「次日,就是預備日的第二天,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來見彼拉多,說:『大人,我們記得那迷惑人的還活著的時候曾說:『三天後我要復活。』因此,請吩咐人將墳墓把守妥當,直到第三天,恐怕他的門徒來把他偷了去,就告訴百姓說:『他從死人中復活了。』這樣的話,那後來的迷惑就比先前的更厲害了。』彼拉多說:『你們有看守的兵,去吧!盡你們所能的把守妥當。』他們就帶著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頭,將墳墓把守妥當。」(〈馬太福音〉27章62~65節)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議員...他是猶太的亞利馬太城人,素常盼望著上帝的國。這人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身體。他把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鑿巖而成的墳墓裏...那日是預備日,安息日快到了。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同來的婦女跟在後面,看見了墳墓和他的身體怎樣安放。她們就回去,預備了香料香膏。在安息日,她們遵照誡命安息了。。」(〈路加福音〉23章50-56節)
「這些事以後,亞利馬太的約瑟來求彼拉多,要把耶穌的身體領去。...彼拉多准許了,他就把耶穌的身體領走。尼哥德慕也來了...他們照猶太人喪葬的規矩,用細麻布加上香料,把耶穌的身體裹好了。在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裏有一座新墓穴,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因為那天是猶太人的預備日,而那墳墓又在附近,他們就把耶穌安放在那裏。」(〈約翰福音〉19章38~42節)
四部福音書(〈馬可福音〉15章42~45節、〈馬太福音〉27章62~66節、〈路加福音〉23章54~55節和〈約翰福音〉19章31~42節)都記載耶穌是在「預備日」受難的,「預備日」(preparation; 希臘文paraskeue)的本意即安息日(sabbath)的前一天。只有安息日(禮拜六)前一日,即星期五被稱為「預備日」。在公元第一世紀,「預備日」已成為星期五的專有名詞,四部福音都證實耶穌是在星期五受難的。[13]
Humphreys 和 Waddington在《自然雜誌》(nature)發表(1985年)的結論為:所有「四福音書」和塔西佗(Tacitus)在約公元115年發表的著作《編年史》(Annals)(XV, 44)同意耶穌受難發生於猶太省總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e) 任期(公元 26~36年)。四福音書都記載耶穌在禮拜五被釘十字架。[14] (圖二)
圖二: Humphreys 和 Waddington 在Nature 雜誌於公元1985年發表結論為耶穌於公元33年四月三日星期五被釘於十字架 |
〈路加福音〉3章23節記載耶穌在施洗約翰公開傳道之後數月內也就是公元29年開始傳道,那時耶穌「年紀約有三十歲」。耶穌傳道期間至少經過了三個逾越節(記載在〈約翰福音〉2章13節、6章4節、11章55節),這樣就排除了公元30年4月7日作為耶穌受難日的可能,只剩下公元33年4月3日(表3)。
表3: 公元26~36年間從耶路撒冷的逾越節(尼散月14日)[15]
公元年 |
新月 |
猶太曆尼散(1)月14日 |
中國農曆2月14日 |
|||
日期 |
時間 |
日期 |
星期 |
日期 |
星期 |
|
26年 |
4月6日 |
6時40分 |
4月21日 |
星期日 |
3月21日 |
星期四 |
27年 |
3月26日 |
20時5分 |
4月10日 |
星期四 |
3月10日 |
星期一 |
28年 |
3月15日 |
2時30分 |
3月28日 |
星期日 |
3月28日 |
星期日 |
29年 |
4月2日 |
19時40分 |
4月18日 |
星期一 |
3月17日 |
星期四 |
30年 |
3月22日 |
19時55分 |
4月7日 |
星期五 |
4月5日 |
星期三 |
31年 |
3月12日 |
0時25分 |
3月27日 |
星期二 |
3月26日 |
星期一 |
32年 |
3月29日 |
22時10分 |
4月13日 |
星期天 |
3月14日 |
星期五 |
33年 |
3月19日 |
12時45分 |
4月3日 |
星期五 |
4月2日 |
星期四 |
34年 |
3月9日 |
5時25分 |
3月24日 |
星期三 |
3月2日 |
星期一 |
35年 |
3月28日 |
6時10分 |
4月12日 |
星期二 |
3月12日 |
星期六 |
36年 |
3月16日 |
17時50分 |
3月31日 |
星期六 |
3月30日 |
星期五 |
〈馬可福音〉15章25節:「他們把他釘在十字架的時間是上午九點鐘」(《和合本修訂版》的翻譯);「釘他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時候。」(《和合本》的翻譯)
這裡的巳初,希臘原文為hora tritos(第三小時)。因採猶太的計時法,比羅馬計時法早六小時,所以換算為現代時間是早上9:00(表4)。
〈馬可福音〉15章33節:「從午正(hora hektos)到申初(hora
ennatos),遍地都黑暗了。」(《和合本》);「到了正午,全地都黑暗了,直到下午三點鐘。」(《和合本修訂版》)
這裡的午正,希臘原文為hora hektos(第六小時)。申初希臘原文為hora ennatos:第九小時。換算為現代時間分別為12點0分與下午3點0分(表4)。
表4:新約聖經時間的計算[16]
希臘原文 |
猶太時段 |
中國時辰 |
猶太計時法 |
羅馬計時法 |
羅馬四更制 |
Hora protos
(第一小時) |
白天 |
辰初 |
7:00 |
1:00 |
|
Hora deuteros (第二小時) |
白天 |
辰正 |
8:00 |
2:00 |
|
hora tritos (第三小時) |
白天 |
巳初 |
9:00[17] |
3:00 |
|
Hora tetartos (第四小時) |
白天 |
巳正 |
10:00 |
4:00 |
|
Hora pemptos (第五小時) |
白天 |
午初 |
11:00 |
5:00 |
|
Hora ektos (第六小時) |
白天 |
午正 |
12:00[18] |
6:00[19] |
|
Hora ebdomos (第七小時) |
白天 |
未初 |
13:00 |
7:00 |
|
Hora ogdoos (第八小時) |
白天 |
未正 |
14:00 |
8:00 |
|
Hora enatos(第九小時) |
白天 |
申初 |
15:00[20] |
9:00 |
|
Hora dekatos(第十小時) |
白天 |
申正 |
16:00 |
10:00[21] |
|
Hora endekatos(第十一小時) |
白天 |
酉初 |
17:00[22] |
11:00 |
|
Hora dodekatos(第十二小時) |
白天 |
酉正 |
18:00 |
12.00 |
|
Hora protos(第一小時) |
晚上 |
戌初 |
19:00 |
12:00 |
第一更天(phulake) |
Hora deuteros(第二小時) |
晚上 |
戌正 |
20:00 |
14:00 |
第一更天 |
hora tritos(第三小時) |
晚上 |
亥初 |
21:00 |
15:00 |
第一更天 |
Hora tetartos(第四小時) |
晚上 |
亥正 |
22:00 |
16:00 |
第二更天 |
Hora pemptos(第五小時) |
晚上 |
子初 |
23:00 |
17:00 |
第二更天 |
Hora ektos(第六小時) |
晚上 |
子正 |
24:00 |
18:00[23] |
第二更天 |
Hora ebdomos(第七小時) |
晚上 |
丑初 |
1:00 |
19:00[24] |
第三更天 |
Hora ogdoos(第八小時) |
晚上 |
丑正 |
2:00 |
20:00 |
第三更天 |
Hora enatos(第九小時) |
晚上 |
寅初 |
3:00 |
21:00 |
第三更天 |
Hora dekatos(第十小時) |
晚上 |
寅正 |
4:00 |
22:00 |
第四更天 |
Hora endekatos(第十一小時) |
晚上 |
卯初 |
5:00 |
23:00 |
第四更天 |
Hora dodekatos(第十二小時) |
晚上 |
卯正 |
6:00 |
24:00 |
第四更天 |
以下是重建的耶穌受難事件的日期時間(表5):
表5:重建耶穌受難日的日期與時間
公曆日期 |
時間 |
猶太曆日期 |
星期 |
猶太民事曆(節期) |
猶太宗教曆(節期) |
事件 |
33年3月30日 |
晚上 |
3793年尼散月13日 |
星期一 |
殺羊吃烤肉將羊血塗抹在門框上 |
|
|
33年3月31日 |
下午 |
3793年尼散月13日 |
星期二 |
|
|
|
(同上) |
晚上 |
3793年尼散月14日 |
星期二 |
逾越節宴席 |
|
耶穌的門徒預備羊羔與晚餐 |
33年4月1日 |
晚上 |
3793年尼散月15日 |
星期三 |
除酵節(第一天) |
|
耶穌最後的晚餐 |
33年4月2日 |
天亮前 |
3793年尼散月15日 |
星期四 |
(同上) |
|
耶穌與門徒步行到客西馬尼園,耶穌在那裡禱告,被捕,被大祭司亞那審問,彼得三次不認主,耶穌被大祭司該亞法審問。 |
(同上) |
天亮後 |
(同上) |
星期四 |
(同上) |
|
猶太公會第一次審問數小時,耶穌被交給差役。 |
33年4月3日 |
天亮後 |
3793年尼散月16日 |
星期五 |
除酵節(第二天) |
法利賽人的逾越節宴席 |
猶太公會第二次審問定罪,耶穌被彼拉多、希律、彼拉多依序審問,彼拉多妻子講述星期四晚上的惡夢,殺人犯巴拉巴被釋放,耶穌被鞭打,士兵戲弄耶穌,古利奈人西門替耶穌背十字架,耶穌被釘十字架(大約九點鐘),耶穌斷氣(大約三點鐘)。 |
33年4月4日 |
|
3793年尼散月17日 |
星期六 |
除酵節(第三天) |
法利賽人的逾越節(安息日) |
|
33年4月5日 |
天亮 |
3793年尼散月18日 |
星期日 |
除酵節(第四天);初熟節 |
|
耶穌復活 |
[1] 根據猶太萬年曆:
www.hebal.com/converter
[2]
顏海英著作:《守望和諧:探尋古埃及文明》(台北縣新店市:世潮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出版),第193頁。
[3] Henry Gauguin著作,:《塔木德經》(經史子集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4] 參考王瑜君、王榮輝翻譯;Noah Flug、Martin Schauble著作:《認識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Die Geschichte der Israelis und Palastinenser)(台北市: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5年5月出版),第217-218頁。
[5] 王志勇翻譯,Paul L.: Josephus著作:《約瑟夫著作精選》(The Essential Works ) (新北市:聖經資源中心,2008年9月出版):第311-312頁。
[6] 羅亞琪翻譯,Martin Goodman著作:《從聖經起源、耶穌時代聖殿崇拜到現代分布全球的猶太信仰》(A History of Judaism)(台北市:麥浩斯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9年6月出版),第153-162頁。
[7] 羅亞琪翻譯,Martin Goodman著作:《從聖經起源、耶穌時代聖殿崇拜到現代分布全球的猶太信仰》(A History of Judaism)(台北市:麥浩斯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9年6月出版),第162-169頁。
[8] 劉卉立翻譯,John Berfma著作:《耶穌死海古卷:揭開基督宗教的猶太根源,及其如何影響初代教會與信仰》(原著書名:Jesus
and the Dead Sea Scrolls: Revealing the Jewish Roots of Christianity)(台北市:啟示出版,2020年5月出版),第153-162頁。
[9] Humphreys, C. 2011. The Mystery of the Last Supper: Reconstructing the Final Days of Jesu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17/CBO9780511973871 p. 168, 194.
[10]劉卉立翻譯,John Berfma著作:《耶穌死海古卷:揭開基督宗教的猶太根源,及其如何影響初代教會與信仰》(原著書名:Jesus and the Dead Sea Scrolls: Revealing the Jewish Roots of Christianity)(台北市:啟示出版,2020年5月出版),第160頁。
[11]「Poetic Evangel部落格」於2012年3月3日發布的文章 :〈耶稣最後晚餐之謎:星期三還是星期四?〉(http://poetic-evangel.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12]劉卉立翻譯,John Berfma著作:《耶穌死海古卷:揭開基督宗教的猶太根源,及其如何影響初代教會與信仰》(原著書名:Jesus and the Dead Sea Scrolls: Revealing the Jewish Roots of Christianity)(台北市:啟示出版,2020年5月出版),第162-165頁。
[13] 里程:《聖經的難題》(台北市:基督使者協會,2013年4月出版),第409-410頁。
[14] Collin
J. Humphreys and W. Graeme Waddington. 1985. The Date of the Crucifix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cientific
Affiliation. 37: 2-10.
[15] 參考Humphreys, C. J. and W. G. Waddington (1983).
Dating the crucification. Nature.
306: 743-746.
[16] 參考(新約時間計算)由張陳一萍编製, (https://www.cbcgb.org/MSF/20130220%20NT%20time%20counting.pdf),令參考「五顆石子aghtet」部落格2018年8月2日發布的文章〈對觀福音與約翰福音時間上的差異〉(http://smotethephilistine.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html )。
[17] 〈使徒行傳〉2章15節; 〈馬太福音〉20章3節; 〈馬可福音〉15章25節。
[18] 參考〈馬太福音〉20章5節, 27章45節; 〈馬可福音〉15章33節; 〈路加福音〉23章44節; 〈使徒行傳〉10章9節。
[19] 參考〈約翰福音〉19章14節。
[20] 參考〈馬太福音〉27章46節; 〈馬可福音〉15章33-34節; 〈路加福音〉23章44節; 〈使徒行傳〉3章1節; 10章3節。
[21] 參考〈約翰福音〉1章39節。
[22] 參考〈馬太福音〉20章6節。
[23] 參考〈約翰福音〉4章6節。
[24] 參考〈約翰福音〉4章52節。
猶太時間是過了18:00便是另一天的開始,(晚上時段是18:00-7:00),接下來才有白天(7:00-18:00)。
回覆刪除羅馬時間過了00:00才是隔天,羅馬時間慢猶太時間六小時。
以安息日來說星期五的18:00,已經進入猶太安息日七日第七日的晚上時段,星期五的18:00~24:00及星期六的00:00~7:00是安息日的晚上時段。
星期六的7:00~18:00是七日第七日的白天時段。星期六的18:00已經是七日第一日的晚上時段的開始。
從對觀福音裡面的計時方式都是用猶太計時法。
雞叫通常是清晨天快亮的時候,一般來說,我們在當晚形容雞叫,會使用「明早」來形容。
然而耶穌在逾越節晚上,提到下次的「雞叫」時段,使用「今夜」。
馬太福音26:34-35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因爲猶太時間(18:00-7:00)是「今夜」時段。接下來的(7:00-18:00)才是「今天白日」時段。
馬太福音20章1-16節中,清晨到巳初(第三時,羅馬時間9:00)到酉初(第十一時,羅馬時間17:00)召葡萄園工人,可看出那酉初(第十一時)找來只做一小時,就到「晚上」(18:00)一天結束發工資時段。
從上面章節,可了解當時所使用的是「猶太時間」。
所以要算耶穌在墓室的「三天三夜」應該用猶太時間來算。按猶太時間,先有晚上再有白天的計時法來看。
七日第一日清早是耶穌復活的時候,那時七日第一日的晚上已經結束。
同理反推,逾越節宴席是在七日第五日晚上,也就是羅馬週制的星期三晚上。
耶穌在七日第五日的白天被釘十字架,那時是星期四早上。
過了18:00就進入七日第六日晚上,預備日到了,約瑟來求耶穌身體葬入墓室,那時是星期四晚上。因安息日是七日第七日。安息日前一天也就是七日第六日。
馬可福音15:42
到了晚上,因為這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
耶穌的身體葬入墓室,從七日第六日晚上(星期四晚上),經過七日第六日白天(星期五白天),七日第七日安息日晚上(星期五晚上),七日第七日安息日白天(星期六白天),七日第一日晚上(星期六晚上)。到七日第一日白天復活(星期日白天)。
耶穌被安放到約瑟準備的墓室,是七日的第六日晚上,經過七日第七日晚上,及七日的第一日晚上,剛好三夜。
同時也經過七日的第六日白天與七日第七日白天直到了七日的第一日白天,剛好三個白天。
符合馬太福音所說的「三日三夜」。
以上提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