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伯來人的宇宙觀
(一)希伯來文的「天」字和「水」字的關係
1.希伯來文的 shomayim (天)字是由 shom (那裡,there) 和 mayim (水,water)所組成,shomayim 的本義就是「那裡有水」(there (is) water)。(圖一)
圖一、希伯來文的「天」字(shomayim)是由「那裡」(shone) 和「水」(mayim) 兩個字所組成(希伯來字讀法由右至左) |
(二)《聖經》記載的水和火在天、地的空間運動
1.在正常狀態下,地和火產生關連(地從火出)
「地(eretz) 出產糧食,地底翻騰如火(lechem)。」(約伯記28章5節);
「他從天上(shomayim)
使你聽見他的聲音⋯又在地上(ha’aretz) 使你看見他的烈火(eish ha’gedolah)….」(申命記4章36節)
2. 在正常狀態下,天和水發生關連(水從天降)
「天(ha’shomayim)上的天和天上的水啊,你們都要讚美他!」(詩篇148章4節);
「他一出聲,天(shomayim)上就有眾水 (mayim)澎湃;他使雲霧從地極上騰,造電隨雨而閃,從倉庫中吹出風來。」(耶利米書10章13節)
3.在異常狀態下,「水」會滅「地」(其實和2.同)
《創世紀》「因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一切生物從地面上除滅。」(創世記7:4)
4.在異常狀態下,「火」會滅「天」(其實和1.同)
「等候並催促上帝(hashem 那名)的日子(Bias ha’moshiach)來到。因為在那日,天 (shomayim) 要被火 (eish) 燒而消滅,天體都要被烈火熔化。」(彼得後書第3章12節)
圖二、科學家預期一個封閉的宇宙(closed universe)將走向大砃縮(Big Crunch)的命運 |
《彼得後書》(公元80-90年成書)的這一段話是一個驚聳的預言,在(距離以2003年發現宇宙命運/形狀的日期為標定點)1900多年前,耶穌的門徒彼得(公元1-67年)早已預言了身處宇宙的最終命運,就是big crunch(大砃縮),而「封閉宇宙」必然是「有始(起頭)有終(結束)」的,同時也是「一神論」(monotheism) 者的基本前題。可見得《聖經》認為就空間而言,「水」來自於「天」,從天上降下雨的天候現象可以證明;「火」來自於「地」,從地底火山爆發噴出岩漿的地貌現象可以聯想得到。
(三)猶太人的一天從晚上開始
希伯來人的認知裡,一天(yom) 的起頭是從日落開始的,在《創世記》第一章,一切是從黑暗(choshech)開始,然後上帝第一天創造了「光」(ohr)。在上帝創造的六日內,「晚上」(erev) 放在「早晨」(boker) 的前面。
「起初,上帝創造天(ha-shomayim) 地(ha-aretz)。 地是空虛混沌(tohu vavohu),深淵上面一片黑暗;上帝的靈(Ruach Elohim)運行在水面上。 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上帝看光是好的,於是上帝就把光和暗分開。 上帝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一日。」(創世記 1章1-5節)
在《希伯來聖經》裡,沒有「小時」的詞,古代的以色列人可能將白天分為四個時段(尼西米記9章3節),《希伯來聖經》用「早晨」(boker)、「晚上、傍晚」(erev ) (創世紀1章5、8、13、19、23、31節;24章11節)、「午間」(tzerim ,申命記28章29節)、「中午」(tzohorayim,創世紀43章16節、 列王記上18章26節)等字眼表達時間。
二、中國人的宇宙觀
(一)《太一生水》篇
1.公元1993年湖北省荊門市四方鄉郭店村的一座戰國中期(公元前342-前262年) 的墓葬中出土了804枚竹簡,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太一生水》篇。依據估計,《太一生水》寫成於公元前4世紀 (公元前: 305-300年之前)。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又)[始],[以己為]萬物母;一缺一盈,以己為萬物經。……」[2]。(圖三)
圖三、《太一生水》為1993年於湖北省郭店村楚墓發掘出的竹簡 |
圖四、《太一生水》篇內容圖示(左)和馬王堆帛書《避兵圖》(右)中間上方是「太一」的形象圖 |
(二)《周易》的數學
1. 天和地的數字
୮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周易》〈繫辭上〉)[3]。《周易》的天數都是單數(1、3、5、7、9),亦即陽數;地數都是偶數(2、4、6、8、10),亦即陰數,這是後來定義以天為陽,以地為陰的根據。所以「天數」相加,便得到25
(1+3+5+7+9= 25),地數相加,即為30 (2+4+6+8+10=30),天數和地數相加為55 (25+30=55) ,這是《周易》易經的數學基本概念。
2.天、地和五行的生、成關係
圖五、五行生成數(南宋朱熹認為是古代的河圖) |
「河圖」的生、成數為何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表一)
表一、五行和天、地生成數字的關係
五行 |
生數 |
成數 |
生數與成數之和 |
水 |
天一 |
地六 |
天地七 |
火 |
地二 |
天七 |
天地九 |
木 |
天三 |
地八 |
天地十一 |
金 |
地四 |
天九 |
天地十三 |
土 |
天五 |
地十 |
天地十五 |
3. 「天水滅地」、「地火滅天」的含意
回到中國的《尚書大傳》所說的,「天一生水」、「天七成火」、「地二生火」、「地六成水」,「生」和「成」的意思不相含混,「生」的意思「產生」,《尚書大傳》認為「水」來自於「天」產生,「火」來自「地」產生,這沒有多大問題;問題是,「成」是「成全」的意思,「成全」是利它的,講明白點,「天生水、成火」和「地生火、成水」就是「地火滅天」、「天水滅地」的意思,又回到了《聖經》所描述的宇宙概念。另外,透過研究認為,這是上古人根據五星出沒的時間而繪製出來的,其意義如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水星與日、月會聚;「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表示火星與日、月會聚;「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表示木星與日、月會聚;「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表示金星與日、月會聚;「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表示土星與日、月會聚。[5] 這個解釋是將「天」、「地」等同於「日」、「月」,至於孰「天」,孰「地」?那就要細思量了。
三、星期制的由來
(一)星期制源自於行星小時制
圖六、 托勒密提出地心說(又叫天動說) |
按此順序,每一小時用一顆行星來代表,每天第一個小時的行星也是當天的代表,這樣就會出現日、月、火、水、木、金、土的順序,這就是七曜日順序的由來(表二)。[7]
表二、行星小時制下24小時的行星代表
星期(曜日)/小時(公式) |
1+7x(0, 1, 2, 3) =1, 8, 15, 22 |
2+7x(0,1, 2,3) =2, 9, 16, 23 |
3+7x(0,1, 2, 3)=3, 10,17,24 |
4+7x(0,1, 2)=4, 11,18 |
5+7x(0,1,2) =5, 12, 19 |
6+7x(0, 1, 2)=6, 13, 20 |
7+7x(0, 1, 2) = 7, 14, 21 |
日(日) |
日(地) |
金 |
水 |
月 |
土 |
木 |
火 |
一(月) |
月(天) |
土 |
木 |
火 |
日 |
金 |
水 |
二(火) |
火(地) |
日 |
金 |
水 |
月 |
土 |
木 |
三(水) |
水(天) |
月 |
土 |
木 |
火 |
日 |
金 |
四(木) |
木(天) |
火 |
日 |
金 |
水 |
月 |
土 |
五(金) |
金(地) |
水 |
月 |
土 |
木 |
火 |
日 |
六(土) |
土(天) |
木 |
火 |
日 |
金 |
水 |
月 |
註:為了縮減表格篇幅並呈現其規律,本表的「小時」以公式表示,原則上,7個小時一個循環,一天24小時,例如1+7x(0,
1, 2, 3),代表1、8、15、22小時,讀者可依公式自行計算。
(二)七曜日(星期)順序的聯想
1.星期和七曜的配對順序
希臘、羅馬、英國、日本的文明系統的星期(七曜)的順序均為:「日→月→火(地)→水(天)→木(天)→金(地)→土(天)」(括號內的天、地是所生的主體,表三)。
表三、不同文化體系下星期制的名稱
星期(中國) |
曜日(日本) |
創世日(希伯來) |
星期(希臘) |
星期(羅馬) |
星期(英文) |
星期日 |
日曜日 |
yom
rhishon |
Hemera
Heliou |
Dies
Solis |
Sunday |
星期一 |
月曜日 |
yom
sheni |
hemera
Selenes |
Dies
Lunae |
Monday |
星期二 |
火曜日 |
yom
shlishi |
Hemera
Aereos |
Dies
Martis |
Tuesday |
星期三 |
水曜日 |
yom
rvii |
Hemera
Hermou |
Dies
Mercurii |
Wednesday |
星期四 |
木曜日 |
yom
khamishi |
Hemera
Dios |
Dies
Jovis |
Thursday |
星期五 |
金曜日 |
yom
shishi |
Hemera
Arthrodites |
Dies
Veneris |
Friday |
星期六 |
土曜日 |
yom
shabat |
Henera
Kronou |
Dies
Saturni a |
Saturday |
今以「五行相勝說」和「天、地所生」的邏輯來檢視之,其中「水勝火」(天勝地)構成了「火⭢水」的順序(天的作用),「金勝木」(地勝天)構成了「木⭢金」的順序(地的作用),可以推論,「日⭢月」很可能也是基於「月(黑夜)勝日(白天)」的邏輯,「日(地)→月(天)→火(地)→水(天)→木(天)→金(地)→土(天)」。這是一個大膽以中國的五行理論應用於流傳至今的星期制的順序的解讀,並探討其背後該制度產生時期的人們可能抱持的宇宙觀念。這裡導出了「日」和「地」、「月」和「天」產生關連有別於今日傳世的觀念——將「日」和「天」連結,「月」和「地」連結——的結論。
2. 伏羲、女媧的漢石畫像所洩露的訊息
3. 傳世文獻透露的「天陰、地陽」觀念
(1) 道家思想家的宇宙論與人論
a.在老子(李耽)筆下,得知他對於人的組成是持著「三元論」(three substantive entities)的態度。
《道德經》(老子(李耽)[公元前571-前471年]著作)10章:「載營(魂)、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9],亦即人是由「營」(魂)、「魄」、「氣」三元所組成的。
《道德經》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10]
這一章是《道德經》中闡述宇宙發生論中最重要的一段內容,在「道」和「萬物」之間,有「一」、「二」、「三」三個存有數字代稱,依照中國古典文學家高亨(公元1900-1986年)所撰寫的《老子正詁》的解釋,「一」是混沌未分狀態的指稱,「二」是指天、地分開時的狀態,「三」是陰、陽、氣三個要素。我們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李耽)是持三元論的,前述《道德經》10章所記的人體組成三元「營」(魂)、魄、「氣」也正好對應到宇宙的規模的「天」(陰)、「地」(陽)、「人」(氣)。
b.《鶡冠子》(東周戰國時期[公元前476-前221年]楚國人鶡冠著作)〈度萬〉:「天者神也,地者形也,地濕而火生焉,天燥而水生焉。」[11];
c.《莊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汝)形、無搖女(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汝)內,閉女(汝)外,多知為敗。」[12] (圖七)
圖八、《莊子(南華真經)》〈在宥〉篇記載的心、形、神 |
一般人會將《莊子》〈在宥〉篇的這段內容消極地解讀為「反智」思想,當我們有「三元論」的認識後,就可以理解為何《莊子》提出看似「反智」的想法,但不如說他要揭露人如何獲得「長生」(長壽)的方法。這裡解釋人如何藉由「抱神(靈)以靜」(靈修)的方式,而不是藉由「心(魂)所知」(知識的學習),讓「神」(靈)來保守人的「形」(身體)的健康,得到「長生」(長壽)的效果,將「心」(魂)、「神」(靈)、「形」(體)的彼此運作模式進一步予以詮譯。
(2)儒家思想家的宇宙論與人論
b.《禮記》(孔丘著,西漢後期戴聖編輯)〈郊特牲〉:「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殷人尚聲⋯⋯周人尚臭⋯⋯凡祭,慎諸此。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故祭,求諸陰、陽之義也。殷人先求諸陽,周人先求諸陰。」[14] (圖九)這裡指出了「氣」、「聲」(陽)、「臭」(陰)三者,「魂氣」和「天」結合在ㄧ起,「形魄」和「地」結合在ㄧ起,剩餘的問題是「天、地」和「陰、陽」如何配對?
圖九、《禮記》〈郊特牲〉記載「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説明「魂氣」和「形魄」和「天」、「地」的淵源 |
c. 西漢王朝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採納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獨尊儒術」的建議,以「儒教」為國教。
《春秋繁錄》〈人副天數〉:「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於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唯人獨能為仁、義;⋯唯人獨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節,偶天之數也;形體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日、月之象也;體⋯川、谷之象也;心⋯⋯神氣之類也。⋯⋯是故⋯人獨題直立端尚,正正當(擋)之。是故⋯⋯此見人之絕於物而參天、地。是故人之身,首⋯⋯象天容也;發(髮)象星辰也;耳、目⋯⋯象日、月也。⋯⋯故要(腰)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腰)為帶。⋯帶而上者盡為陽,帶而下者盡為陰,陽,天氣也;陰,地氣也。」[15]
董仲舒認為「人」是萬物中最尊貴的,有別於其他動物,可以站立,為仁義,因此「人」、「天」、「地」三者可以並列(參天、地)。當時已是男尊、女卑的社會結構,「陽」成了「天」氣,「陰」成了「地」氣。這是值得注意的變化!
(3)雜家思想家的宇宙論和人論
a.《呂氏春秋》(呂不韋[公元前292-前235年]編著,成書於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孟春紀·本生〉:「故聖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和矣,目明矣,耳聰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節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謀而當,不慮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於物無不受也,無不裹也,若天、地然;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謂全德之人。」;〈論人〉:「何謂反諸己也?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而游意乎無窮之次,事心乎自然之塗(途),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慎大覽·下賢〉篇:「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與物變化而無所終窮,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莫知其門,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之謂至貴。」;〈季春紀·盡數〉篇:「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審分覽·勿躬〉:「是故聖王之德,融乎若月之始出⋯;昭乎若日之光⋯。神合乎太一,⋯⋯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見其形。」[16] (圖十)圖十、《呂氏春秋》〈慎大覽·下賢〉記載「神(靈)合乎太ㄧ(上帝)」、「精(魂)通鬼、神」 |
c.《論衡》(東漢王朝時期王充[公元27-97年]撰寫)〈說日〉:「夫日者,火之精也;月者,水之精也。」[18]
《淮南子》、《論衡》也將「天/地」分別定性為「神/形」、「陰/陽」、「水/火」、「月/日」。「天」、「神」、「陰」、「水」、「月」(水之精)是一組,「地」、「形」、「陽」、「火」、「日」(火之精)是另一組(表四),因為後世的「天」、「地」的屬性已被調了包,作者們都不敢細究。但還是可以從內容看出古人起初的宇宙觀念。
表四、天、地和其他元素的對應關係
宇宙 |
五行(七曜) |
陰陽 |
七曜 |
靈魂 |
天 |
水 |
陰 |
月 |
神明(心) |
地 |
火 |
陽 |
日 |
形理 |
四、結語:
[1]
本段內容按
「 希伯來聖經教室 」的解釋 修改https://hebrew.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04/firmamen.pdf
[2]
《太一生水篇》的原文與釋文參考【譚寶剛(2008):《老子及其遺著研究——關於戰國楚簡《老子》、《太一生水》、《恒先》的考察》,河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頁132。】及【方連全﹙2006﹚: 《郭店簡《太一生水》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4。
[3]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4] 翟玉忠 : 楚簡《太一生水》是以河圖為基礎的宇宙生成模式( 2021年12月30日發布於「大六經工程」網站 https://www.daliujing.net/tr/content/1144 ;《周易啟蒙易傳》 https://www.eee-learning.com/book/5312
[5] 易經中的天一生水 (2012年3月22日發布的文章) https://www.jiangyu.org/tianyi/
[7] 李昫岱:〈為什麼月曜日是星期一?七曜日的由來與「行星時」〉,泛科學(2017年10月26日)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6644
[8] 我國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中,兩人的手中各拿著着圓規和曲尺,這是何意?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JSFJR80552770Z.html;劉真靈: 鄒魯伏羲女媧圖像規矩配置考https://m.kmzx.org/wenhua/shizu/huaxia/41840.html (2021年8月13日)
[9]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10]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11]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12]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13]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14]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15]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16]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17]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18] 中國哲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