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論基督教的「三一神」的超越性、人格性和內在性


三位一體神理論的建構
(). 保羅的書信中的三位一體上帝

保羅的書信裡面也透露了三位一體神的奧秘,《哥林多前書》124-6「恩賜(gifts)有許多種,卻是同一位聖靈(Spirit)所賜。事奉(ministries)有許多種,卻是事奉同一位主(Lord)。工作(effects)有許多種,卻是同一位上帝(God)在萬人中運行萬事。」(《和合本修訂版》的翻譯)

國際知名基督教的佈道家布永康(Reinhard Bonnke)在詮釋三位一體神引用了《哥林多前書》124-6節一段經文時說:「『恩賜(希臘文:charismatagifts)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service)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希臘文:energenmataworking)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恩賜、職事、功用都有分別。然後它說:『聖靈………………是一位』——不同的稱呼,但是表現出同一位神。當保羅強調所有恩賜的背後是同一位聖靈時,他使用了神的三個不同的名詞,這種做法相當引人注目。為何如此? 這是為了再次彰顯萬物中最完美的合一——就是神位格的合一——擁抱差異。恩賜是聖靈所賜的;職事是主立定的;功用則是神立定的。神格中的三個位格有三種工作方式,但卻是同一件偉大的工作。聖靈的合一是複雜的。神是一個複雜的個體——三位一體。」[],布永康在這裡並沒有詳細解釋保羅所說的「神」和「主」分別是指上帝的哪一個位格,但是從保羅書信的習慣,他只稱呼耶穌基督為「主」,但卻未稱呼耶穌為「神」,而是以「神」是指聖父。[] 《聖經》沒有說到「三位一體神」這個用語,「上帝」是三位一體的論述是根據《聖經》的啟發,基督教對於上帝的認識可以簡單稱之為「三一神論」,所謂三一神論就是認為上帝只有一個「本體」(ousia),但卻有三個「位格」 (personae),這三個「位格」分別是「聖父」、「聖子」和「聖靈」,這個理論很難被理解。

1-1 :保羅對上帝的三個位格稱呼
聖父:
聖子(基督)
聖靈(上帝的靈)
參考文獻:
/上帝(工作)
(事奉)
聖靈(恩賜)
《歌林多前書》124-6節、
/上帝(慈愛)
耶穌基督(恩惠)
聖靈(感動)
《歌林多後書》1313

(). 基督教的三大信經對於三位一體上帝的論述
1. 《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
但我們可以從第一或二世紀寫成的《使徒信經》)略可窺見其貌:「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們!」(《使徒信經》)。《使徒信經》只簡單講到「聖父」職能是「創造天地」,「耶穌基督」是上帝(聖父)的兒子,他的職能是「末日審判」,「聖靈」的職能是讓童女感孕,實現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除此之外對於「聖靈」的職能無太多著墨。

2. 《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
在公元325年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命令在尼西亞(Nicaea) 召開的「大公會議」,制定了《尼西亞信經》,反對「三位一體論」的神學家說法正式被判定為異端邪說。但是由於君士坦丁的立場的猶疑,這場爭論並未結束。到了迪奧多西一世當皇帝時,出現了兩個相左的派別:卡帕多西亞的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 )是巴西流(Basilius,公元330-379)、納齊安(Nazianus,約公元330-389年)和貴格利(Gregory,公元335-395年),他們堅持三位一體論的神學。歐諾米(Eunomius)認為「聖子」和「聖靈」不是上帝,唯獨「聖父」是上帝;於是迪奧多西一世於公元381年召開了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產生了《尼西亞信經》的最終版本。當時只是重述了〈約翰福音1526〉當中的主張—聖靈「是從父那裏出來」,東方教會的神學提到「聖靈」時習慣上會說是「透過聖子」而出,但西方的神學家傾向於將這樣一句話簡化為聖靈是從父「和子」出來。公元447年,在西班牙的托雷多(Toledo)舉行的宗教會議上,首度將「和子」這個詞納入《尼西亞信經》中,公元1014年,拜占庭皇帝亨利二世(Henry II,公元972-1024年)在他的加冕彌撒首次使用了加上「和子」的《尼西亞信經》版本,這埋下了東方正教和天主教分裂之因。[] 《尼西亞信經》進一步加添耶穌基督的職能說上帝是藉著聖子(耶穌基督)創造萬物,並且說明「聖靈」是由「父和子出來的」。也就是說「聖子」和「聖靈」的源頭都是來自於「聖父」。「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並造有形、無形萬物的主。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從上帝出來的上帝,從光出來的光,從真上帝出來的真上帝,受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一體的;萬物都是藉著主受造的。主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由聖靈感孕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取著肉身,並成為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十字架;被害,埋葬;照聖經第三日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有大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無窮無盡。我信聖靈,為主,並賜生命的根源,從父(和子)出來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曾藉著先知傳言。我信唯一聖而公之教會,眾使徒所傳者。我認為赦罪設立的獨一洗禮。我指望死人復活,並來世的生命。阿們。(《尼西亞信經》)
3. 《亞他納修信經》 (The Athanasian Creed)
但是「三位一體」論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統治時期仍有爭議,當時亞歷山卓的祭司阿利烏(Arius,公元250-336)否認三位一體,他認為只有「聖父」才是上帝,「聖子」()為萬物之首,但仍然是受造物,亞他拿修(Athanasius,公元296-373)是尼西亞正統派的擁護者。在《亞他納修信經》裡有一段(3-27)敘述「三位一體神」的教義:「大公教會信仰即是:我等敬拜一體三位,三位一體之上帝。其位不紊,其體不分。父一位,子一位,聖靈亦一位。然而父、子、聖靈同一神性,同一榮耀,亦同一永恆之威嚴。父如何,子如何,聖靈亦如何。父不受造,子不受造,聖靈亦不受造。父無限,子無限,聖靈亦無限。父永在,子亦永在,聖靈亦永在。非三永恆者,乃一永恆者。亦非三不受造者,亦非三無限者,;乃一不受造,一無限者。如是,父全能,子全能,聖靈亦全能。然而,非三全能者,乃一全能者。如是,父是上帝,子是上帝,聖靈亦是上帝。然而,非三上帝,乃一上帝耳。如是,父是主,子是主,聖靈亦是主。然而,非三主,乃一主耳。依基督真道,我等不得不認三位均為上帝,均為主也。依大公教,我等亦不得謂上帝有三,亦不得謂主有三。父非由誰作成(factus),既非受造,亦非受生。子獨由父,非作成,既非受造,而為受生(genitus)聖靈由父與子,既非作成,亦非受造,亦非受生,而為發出(procedens)。如是,有一父,非三父;有一子,非三子;有一聖靈,非三聖靈。且此三位無分先後,無別尊卑。三位乃均永恆,而同等。由是如前所言,我等當敬拜獨一體三位,而三位一體之上帝。」[]。據說《亞他納修信經》是亞他拿修(Athanasius,公元296-373) 根據拉丁神學家奧古斯丁(Augustine,公元354-430) 的神學寫成,認為聖父、聖子和聖靈是三個「位格」,一個「實體」,「聖子」是由「聖父」所生,「聖靈」是由「聖父」和「聖子」所發出,「聖父」、「聖子」和「聖靈」三個位格都不是受造者,都是上帝。

綜合基督教的三大信經可以發現,基督教所認識的三個「位格」的上帝仍然有不同的職權和工作(1-2)

1-2:基督教三位一體上帝的職能與工作
時空背景
職能
聖父
聖子
聖靈
永恆裡
*生出聖子
+【使徒+尼西亞+亞他那修】


永恆裡
*發出聖靈
+【尼西亞+亞他那修】
+【尼西亞+亞他那修】

今世
創造天地萬物(創始)
+【使徒+尼西亞】
+【尼西亞】

今世
賜生命


+【尼西亞】
今世
讓童貞女感孕生子(道成肉身)


+【使徒+尼西亞】
來世
審判活人死人(成終)

+【使徒+尼西亞+亞他那修】


二、三位一體上帝的名字
「人格」(person)這個字,有人把它翻譯為「位格」,「位格」的 拉丁文是 personae subsistentia (存在),希臘文是 hypostasis,指的是非物質的實存個體(non-material substantive entity),由三個重要的元素組成,即理智、情感和意志。「位格」是用於指稱人或上帝的屬性。
(一)    聖父的名字
《出埃及記》314-15節記載上帝向先知摩西起是自己的名字:「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希伯來文:Ehyeh –Asher-Ehyeh;英文翻譯:I am who I am);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永有的(希伯來文:Ehyeh;英文翻譯I Am)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上帝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YHWH YahwehJehovah)-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這是我的,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代。』」,上帝向摩西啟示自己的名字是「Ehyeh- asher- eyeh」,《七十士譯本》將這一句話翻譯成希臘文「EGO EIMI HO ON」,意思是「我是那存有」(I AM THE BEING),英王欽定版(KJV)將這句話翻譯為英文「I AM THAT I AM(我就是那我是),《新美國標準版》(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新國際版》(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將這一句話翻譯為「I AM WHO I AM(我是那我是),上帝又自稱為Ehyeh,希臘文翻譯為「Ego Eimi(我是),上帝又自稱YHWH,《完全猶太聖經》(Complete Jewish Bible)將這個字音譯為「Yud-Heh-Vav-Heh」,《正統猶太聖經》(Orthodox Jewish Bible)不敢直接寫出這上帝的名字,所以寫成Ha Shem(那個名字) 後來有人將YHWH四個字和Adonai ()的母音結合在一起,成為YaHoWaH,《雅各王欽定版》(King James version)就將這個名字翻譯為「Jehovah (耶和華),但其實這個名詞的正確拼法應該是Yahweh,這個詞的字根是「hayah」,是「存有」的意思。換言之,上帝的名字猶如中國老子(李耽)所說的「自然」一般《七十士譯本》不敢妄稱上帝的名字,於是將YHWHKurios ()代替。由此可見,「雅威/耶和華」(Yaweh/YHWH ),翻成希臘文就是Ego Eimi,是上帝無可替代的專有名字(personal name)
2-1:上帝的名字「Ehyeh
語言種
原文或翻
翻譯內容(語意)
若干文本或翻譯本
成書
使用的特定團體
希伯來文
原文
Ehyeh –Asher-Ehyeh (I am who I am)
馬索拉抄本

猶太教

希臘文
翻譯
EGO-EMI- HO- ON (I am the being)
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 LXX)
(舊約)公元前250
猶太教

英文
翻譯
I AM THAT I AM (我是那我是)
英王欽定版(King James Version, KJV)
公元1611
基督教

英文
翻譯
I AM WHO I AM (我是其我是)
正統猶太聖經(OJB)



英文
翻譯
I am/will be what I am/will be (我是/將是那我是/將是)
完全猶太聖經CJ B)



英文
翻譯
I AM THAT I AM
靈感版本聖經(Inspired Version of BibleIV)
公元1867
摩門教
非基督教正統
中文
翻譯
我是自有永有的
和合本(CUV)
公元1919
基督教

英文
翻譯
I will become what I choose to become (我將成為我所要成為的)
New World Translation (NWT)
公元1950
耶和華見證人
非基督教正統
中文
翻譯
我要做什麼,都必能成事
新世界譯本
1950
耶和華見證人
非基督教正統
中文
翻譯
自有者
思高本(Studium Biblicum Version)
1968
天主教

中文
翻譯
我是永恆主耶和華
振中譯本(Lu-Zeng-Zong Version, LZZ)
1970


英文
翻譯
I AM WHO I AM (我是其我是)
新國際版(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1978
基督教福音派

中 文
翻譯
我是自有永有的
當代中譯本(Chinese Living Bible, CLV)
1984


中文
翻譯
我是自有永有者               
聖經新譯本(New Chinese Version, NCV)
1992


英文
翻譯
I AM WHO I AM (我是其我是)
新美國標準聖經(NASB)
1995


中文
翻譯
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
現代中文修訂版(Today’s Chinese Version, TCV)
1997
長老教會

中文
我是存有者
牧靈聖經(Chinese Pastoral Bible)
2008
天主教

中文
翻譯
我是那我是
聖經恢復本(Recovery Version)
2006
神召會

中文
翻譯
我是自有永有的
和合本修訂版(RCUV)
2010
衛理公會

英文
翻譯
I AM WHO I AM
英語標準譯本(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ESV)
2016



中國的老子曾經說過一句話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大有學問,也是被世人最誤解的一句話,老子用「天」和「地」來概括這個「世界」,或者說這個「宇宙」,這個「世界」或「宇宙」有年紀的,科學家很明確地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的年紀已經有140億歲(請注意它一個起頭),既然這個宇宙有年紀,那它就不是本來就在那裏的,也不是「無始無終」,而是「有始有終」的,既然不是本來就在那裡,所以「宇宙」(天和地)是藉由「道」被造的,希臘人稱為LOGOS,這個道就是「上帝的話」,「道法自然」,「自然」就是上帝,只是現代人卻把「自然」一詞錯用在指稱這個界萬物(natural world)或宇宙(universe),殊不知「天」和「地」已經涵蓋了這個宇宙,「道」和「自然」也只能是指先於宇宙,早於「時間」存在的永恆存在者,上帝的名字---希伯來文YHWH,意思是「自有永有者」,中文譯音成耶和華」或「雅威」,這樣的翻譯固然可以提供上帝專一的名稱,但也很容易讓人有一種錯覺,那就是以為上帝有一個「洋名」,其實中國的「自然」已經可以概略表達這個意思。

2.耶穌的名字
《路加福音》和《馬太福音》記載了耶穌誕生之時的情況,天使向他的母親馬利亞和父親約瑟報喜訊,表明「耶穌」的名字是上帝親自命名的。「天使對耶穌的母親瑪莉亞說的話:「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上帝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懷孕生子,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希臘文: Iesous)。他將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先大衛的王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沒有窮盡。」(《路加福音》130-33);「忽然主的使者在約瑟夢中向他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把你的妻子馬利亞娶過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希臘文:Iesous),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馬太福音》120-21)。「耶穌」(英文 Jesus ) 其實來自拉丁文,希臘文是Iesous ,這個名字是音譯自《希伯來聖經中》,簡寫為「約書亞」( Joshua Jehoshua) (《民數記》1316節),「約書亞」是嫩(Nun)的兒子,他的本名是「何西阿」(希伯來文:Jehoshua),意思是「耶和華是幫助」(YHWH is help),摩西將他改名為「約書亞」,他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成為摩西的繼承者。「約書亞」/「耶穌」的意思是「耶和華/雅威是拯救」(YHWH is salvation。「耶穌」這個名字再次證明了即時到了新約時代,以色列人還是認識他們的上帝的名字就是「耶和華/雅威」!
值得注意的是,《約翰福音》858-59節記載了一段耶穌自我神性的宣告:「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我就存在了(Ego Eimi)。』於是他們拿石頭要打他,耶穌卻躲開,走出了聖殿。」,耶穌說自己是在亞伯拉罕出生以前,《和合本修訂版》翻譯的「我就存在了」這句話,原文是希臘文「Ego Eimi」,即希伯來文「Ehyeh」的意思,《恢復本》翻譯為「我就是」。英文版本《新美國標準版》和《新國際版本》都將這句話翻譯成「I am」,《完全猶太聖經》甚至將這句話翻譯成全部大寫的「I AM」,摩西十誡有一條誡命說:「不可妄稱耶和華(YHWH)-你上帝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YHWH)必不以他為無罪。(《出埃及記》207節;《申命記》511),從信守摩西律法的猶太人聽到耶穌這句話之後要拿石頭打耶穌的反應來看,耶穌很可能當時是宣稱自己是「耶和華/雅威」,所以認為耶穌犯了褻瀆上帝之名的罪。
3. 聖靈的名字
「上帝的靈」(希伯來文:Ruach Elohim;英文:Spirit of God),還有「聖靈」(Ruach HakodeshHoly Spirit)、「耶和華的靈」(Ruach HashemRuach YHWHSpirit of the Lord)、「智慧的靈」(Ruach chochmahSpirit of wisdom)等不同的稱呼。

(1)        創世:
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的「起初」,時間的開始,上帝就透過在水面上運行的「上帝的靈」(希伯來文:Ruach Elohim;英文:Spirit of God)來進行創造之工。[]

(2)        族長統治時期:
雅各(Jacob,公元前2006-1859)偏愛他年老時妻子所生下(公元前1915)的小兒約瑟(Joseph,意思是「上帝加添者」),引起他的十一個哥哥的忌恨,最後(公元前1898)被他的兄弟賣給米甸人(《創世紀》372-28),米甸人(Midianites)又將約瑟賣給埃及法老的護衛長波堤乏(Potiphar)(《創世紀》3736)。有「上帝的靈」(Ruach Elohim)在他的裡面,因此他有絕頂的聰明和智慧,於是(公元前1885)他便得到埃及王(法老)高度的賞識,任命他為治理全埃及的宰相(《創世紀》4138-43)[]

(3)        先知統治時期:
在先知摩西(Moses) (公元前1520-1406) 到撒母耳(公元前1090-1015)的時代,以色列進入先知統治的階段,上帝設立摩西成為先知,領導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公元前1446),「聖靈」降下在地上,做為一個充分人格化的「行動的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挾制,行了分紅海等許多的神蹟。[] 上帝「大能的手」、「伸出來的膀臂」這些用語似乎是用於形容上帝的能力[]「耶和華走在他們前面,日間用雲柱引領他們的路,夜間用火柱照亮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間的雲柱,夜間的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出埃及記》1321-22)
先知摩西透過按手在約書亞(Joshua)的頭上,約書亞就被「聖靈」充滿,上帝似乎就是透過摩西賜下聖靈約書亞,於是約書亞正式成為摩西的繼承者(《申命記》349節、《民數記》2718-23節,公元前1406-1390),「按手禮」有充分授職的意思。[] 「聖靈」逐漸有內化的趨勢,這個象徵聖靈內住的「按手禮」。
以色列士師時代(公元前1385-1055),「耶和華的靈」降臨在幾位士師(Judges)的身上,包括俄陀聶(Othniel,《士師記》39-10節,公元前1377-1337)、基甸(Gideon,《士師記》634節,公元前1192-1152)、耶弗他(Jephthah,《士師記》1129節,公元前1086-1080)、參孫(Samson,《士師記》146節、19節;1514節,公元前1075-1055)等人。[10]

(4) 君王統治時期:
以色列進入了君王統治的時代(公元前1000-500),政權從先知轉移到君王身上,但是君王的任命仍然要由先知來進行膏立才是合法的,當撒母耳為掃羅以膏油倒到頭上之後,之後「上帝的靈」就大大的感動掃羅,說話在先之中受感說話。[11] 後來,大衛繼承王位時也是由先知撒母耳為他膏抹,「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12]
以賽亞(Isaiah)(公元前740-680) 是猶大國(公元前926-586)的先知,他當先知的過程經歷了猶大王烏西雅(Uzziah,元前790-751)、約坦(Jotham,公元前751-735)、亞哈斯(Ahaz,公元前735-715)和希西家(Hezekiah,公元前715-642)的統治。他在《以賽亞書》611-2節有一段預言說:「主耶和華的靈(Ruach Adonay)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報好信息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宣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的上帝報仇的日子」,先知以賽亞說「主的靈」在他自己的身上,即使到了君王統治的年代也只有「先知」才可以由上帝親自膏抹,上帝是用「聖靈」來膏抹先知,所以「恩膏」有「聖靈」的意義。至於祭司(priest)和君王(king)兩種職位則是透過「先知」(prophet)執行膏立的儀式,由先知以油膏淋在「受膏者」(希伯來文:moshiach,希臘翻譯:christos) 的頭上,到了猶大國的時代,以賽亞重申了這樣的觀念,《路加福音》418-19節裡,耶穌也引用了先知以賽亞(Isaiah)的話:「主的靈(Pneuma Kurios)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耶穌說這段話已經應驗在自己的身上,等於表明自己就是那位從上帝(父神)領受聖靈的「先知」。
「從耶西的殘幹必長出嫩枝,他的根所抽的枝子必結果實。耶和華的靈(Ruach Yahweh)必住在他身上,就是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寒人,以正直判斷地上的困苦人,以口中的棍擊打全地,以嘴裏的氣殺戮惡人。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作他脅下的帶子。」(《以賽亞書》111-5)
(4)        祭司統治時期:
從約(Joshua,公元前515-490)到亞那(Anna,公元6-15)和該亞法(Josephus Caiaphus,公元18-36),以色列進入了由「祭司」統治的時代,在從這大約500年的日子裡,以色列人沒有一位先知,上帝對於以色列人採取靜默的態度。[13]一直到(施洗者)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Zechariah)是以色列的祭司,他確認了先知瑪拉基的預言,說他兒子(施洗者)約翰(John,公元前59-28)就是「至高者(上帝)的先知」(耶和華的使者),也就是要為「主 (耶穌基督)預備道路」的那一位,為了要迎接耶穌基督的來臨。[14]
約翰他設立了「受洗禮」,公元27年,施洗者約翰為耶穌施行洗禮,這和摩西為約書亞實施按手禮有非常雷同神似之處,「那時,耶穌從加利利(Galilee)的拿撒勒(Nazareth)來,在約旦河(Jordan)裏受了約翰的洗。他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愛你。』」(《馬可福音》19-11)。可以說摩西的「按手」禮和約翰的的「施洗」之禮均有接受聖靈內住的象徵意義。

2-2:上帝(基督教定義)的名字
三位一體神
名字(希伯來文)
名字(希臘文)
名字(英文)
名字(中文)
名字的意義
聖父
Yahweh
Kurios()
Jehovah (耶和華)
耶和華(雅威)
自有永有者
聖子
Jehoshua Joshua (約書亞)
Iesous
Jesus
耶穌
耶和華(雅威)的拯救
聖靈
Ruach Yahweh
Pneuma Kurios (主的靈)
Spirit of the Lord (主的靈)
耶和華的靈
耶和華的靈

三、三位一體上帝中三個位格的屬性
()、 若干神學家對於「三個位格」的論述
1. Basil的論述:
美國宗教學家Karen Armstrong在《神的歷史》一書中如此來敘述基督教藉以描述上帝的「三位一體論」說:「當巴西流(Basil)區分教義(dogma)與宣道(kerygma)時,他(亞他那修)也以基督宗教的角度表達同樣的見解。......宣道是依據聖經公開教導的道理。而教義則代表了聖經真理中較深的意義,只能透過宗教體驗來了解,......依據貴格利(Gregory335-395)對他一生的描述,他放下所有對神的概念,只是緊緊地抱持著『純淨而不夾雜任何概念』的信仰。在他所著的<摩西傳>中,貴格利堅稱:『我們所尋求的真正見解與知識,必須從"無視"(not seeing)中體認,亦即覺察到我們的目標是超越所有的知識…………巴西流回歸到婓羅(Philo,公元前20-50)神的本質(ousia祂在世上活動(euergeiai所作的區別,他說:『我們只能從神的活動了解神,不過我們不能因此了解他的本質。』……人們對聖靈感到困惑……卡帕多西亞人(capadocia)所用的解釋和亞他那修……的內容一樣:神單一的本質(ousia不可能為我們所知,但是他的三個位格(hypostases卻可以使我們所了解。……神是唯一的,只有一個單一的、神聖的自我意識。但是當祂讓受造物看到自己的某些事物時,祂便有三個位格。……人類把神體驗成超越的神(父,隱藏在不可接近的光後面)創造的神()以及內在的神(聖靈)……<致阿拉比斯書:沒有三個神>(To Alabins: There are Not Three Gods)中,尼撒的貴格利略述了三個位格不可分割這項重要的教義。我們不應該認為神把自己分成三部分;那是一個怪異而且褻瀆的觀念。當神將他自己啟示給這個世界時,他是完整的把自己表現在這三個位格中。因此三位一體說為我們指出『從神延伸到創世每個運作』的模式。誠如《聖經》所指出,他的源頭來自,而由代理,最後透過聖靈在世間發生功效。……正因為三位一體教義的不可理解,才使我們體悟到神的絕對奧秘……它不是深奧的理論(theory),而是沉思(theoria)的結果。……三位一體之說提醒基督徒,我們所謂的『神』不可能被人類的理性所掌握……希臘人以沉思三個位格(hypostases)來趨近神,拒絕分析他未顯露的單一本質,而奧古斯丁本人和他之後的西方(拉丁)基督徒,則從神聖的單一本體開始,而後才討論祂的三個位格。」[15]。早期尼西亞派的教父巴西流主張三位一體的神學家認為「一體」是上帝的「本質」,是不可為人所知的,三個位格是「上帝在世上的活動」,是可以被人了解的。他將「聖父」形容為「超越的神」,「聖子」形容為「創造的神」,「聖靈」形容為「內在的神」。
2. Forell George W.的論述
美國路德教派的神學家Forell George W. 所撰寫的《聖經系統神學研究》一書中說「上帝與人的關係」時提到:第一種是「上帝的超越性——崇拜的關係」,第二種是「上帝的內在性—親密的關係」以及第三種「上帝的人格性—『我—你(I-Thou )』的關係」。論到上帝的「超越性」,他說:「更正教信仰確信:上帝以實體與我們相遇,確實是超越者。此超越性的表達描述祂的屬性。當祂被稱為無所不能的或全能的,……祂被稱為無所不在的……祂被稱為永恆長存的……祂被稱為無所不在、全知、智慧無限。……這些詞語不能當描述上帝的形容詞,將祂當作為形容的『對象』,乃是用來敬拜、頌讚的言語……而更正教信仰主張:上帝是超越的;即是先於宇宙,凌駕宇宙之上。」論到上帝的「內在性」,「他(更正教信仰)相信,每個信徒都能隨時、個別的、直接就近上帝。」論到上帝的「人格性」:「更正教信仰主張:上帝是個位格,能與人個別相遇」,這三種屬性,看似彼此矛盾,但是作者認為是「互補的陳述」,他說:「有關上帝的真理,就更正教信仰所看到的,乃是在互補的陳述中表達。更正教信仰確信,上帝是所有存在物的絕對基礎,每一種事物都根源於上帝;同時祂也是歷史的主宰,是執行祂計畫之個別的靈。這表示更正教信仰想要避免對上帝無所不能單方面的強調,因為這會排除歷史的意義與人類的選擇,並以宿命論收場。……同時,同樣重要的是避免對歷史抉擇之重要性做單方面強調,排除了上帝的絕對性。……更正教信仰拒絕貶低人為木偶的宿命論,同時貶低上帝為旁觀者、受限制者的觀念。」。[16]
3. David Pawson的論述:
英國基督教衛理宗的牧師大衛鮑森似乎採納了巴西流有關三位一體論的說法,他曾經在解釋「三位一體神」的信仰拒絕用一些比喻,而是用了一張圖來說明:「一個三角形,上面的頂點是『聖父』,左邊頂點是『聖子』,右邊頂點是『聖靈』,有幾條線連接祂們三位,外面的長線寫著『不是』,所以『聖父不是聖靈』、『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三角形的中心是『上帝』,裡面的短線將三位連接起來,上面寫著『是』、『是』、『是』,『聖父是上帝』、『聖子是上帝』、『聖靈是上帝』,祂們不是同一位,但都是上帝。這無法用來辯護,但能幫助我們有正確的觀念,得以持守正道,也提醒自己該濟助的真理。……『三』是用來指三個位格,『位格』的意思是一個個體。要了解『一』的意思,在聖經只有一種比方,能幫助我們了解,就是婚姻中『二人成為一體』,可能在三位一體上,可以說是三位合為一體。耶穌曾經說『我與父原為一』並不是說同一位格,而是指兩個人合諧無間。這三位具備相同的本質,卻不是同一位格。」,接下來他用上帝的三個屬性來定義「三位一體神」:「三位一體雖然是個理論,不過,你信什麼樣的神,會影響到你全人的生命。上帝在我們上面身邊,也在我們裡面,父神在上面使我們可以敬拜天上的神,而祂道成了肉身,代表上帝與我們同在。當你被聖靈充滿,就知道上帝在你裡面。如果過度強調這三位當中的任何一位,對上帝的看法就會失衡。上帝填滿了我生命的三個面向,這也只有三位一體的神能做到。[17] 換言之,他認為三位一體神中的聖父是「超越的」或「超位格的」(super-personal),「聖子」 (耶穌基督)是「人格的」或「位格的」(personal),「聖靈」是內在性的。

3-1:三位一體神的說明
三位一體神
Basil(公元330-379)
Forell George W.(公元1919-2011)
David Pawson(公元1930~)
聖父
超越的神
超越性的上帝
在人上面的上帝
聖子
創造的神
人格性的上帝
在人身邊的上帝
聖靈
內在的神
內在性的上帝
在人裡面的上帝


()上帝的超位格姓
新教確信的上帝的超越性有幾項:「無所不能」、「無所不在」、「永恆長存」三種屬性說明了上帝的超越性。
1.      無所不能
「上帝以實體與我們相遇,確實是超越者。此超越性的表達描述祂的屬性。當祂被稱為無所不能的或全能的,即是祂超越能力的一種表達,祂能做任何想做的事。」;「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說:「我是全能的上帝。你當在我面前行走,作完全的人(《創世紀》171);先知耶利米說:「唉!主耶和華,看哪,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和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耶利米書》3217);「看哪,我是耶和華,是凡有血肉之軀者的上帝,在我豈有難成的事嗎?」(《耶利米書》3227節);耶穌曾說過︰ 「在人這是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馬太福音》1926節)。
2.      無所不在
「祂被稱為無所不在的或同時出現各處,因為沒有任何地方事祂不在其中的;在一切空間裡,沒有地方可躲避上帝。」,在《希伯來聖經》:(1)《創世紀》1章中,上帝創造天地之前,祂已存在了,當上帝創造天地之後,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18](2) 當上帝完成創造之工,世上的人們要建立巴別塔時,上帝從天上降臨地上變亂人們的語言,把各族分散到全地。[19] (3) 到了希伯來的祖先亞伯拉罕時(公元前2166-1991),他稱呼耶和華上帝為「天上的主」[20](4) 到了摩西時代(公元前1520-1446)時,上帝從天上向摩西發出聲音,從地上發出烈火。[21] (5) 到了大衛王(公元前1006-966)的時代《詩篇》的描述天上、陰間、海極都有上帝的存在[22] (6) 所羅門王(公元前966-926)描述的上帝是住在「天上的居所」。[23] (7) 在南北國的時代,當猶大王約沙法(公元前873-848)面對強大的亞拉伯聯盟時,他的禱告稱呼上帝為「天上的上帝」,也說上帝「曾在以色列人面前」施展大能。[24] 北國的先知阿摩司(公元前780-740)說上帝在天上和的上做創造之工。[25] 南國的先知以賽亞(公元前745-695)說上帝「在高處」,「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在地球大圈之上」,「天」是上帝的「座位」,但他也說上帝「在地上」,「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地」是上帝的「腳凳」。[26] 南國先知那鴻(公元前630-610)說上帝從天上乘風降臨到地上,是一位自然能力強大的神。[27] 南國先知耶利米直接說上帝「充滿天地」。[28] (8) 猶大國被巴比倫滅亡之後,先知但以理也稱耶和華為「天上的上帝」。[29] 我們從以上的書卷可以歸納出,在猶太人的觀念當中,「天」是上帝的寶座,但是祂為了介入人世間的事務時也可能降臨在地上。
3-2:《希伯來聖經》中描述的上帝存在的時空
聖經書卷
章節
成書年代
(公元)
Shomayim
()
 HaAretz
()
HaYam
地底下(陰間)
kol tehomot (Sheol)
《創世紀》
1:211:1-924:7
1400
(上帝降臨)
(上帝的靈)

出埃及記
20:22-24
1400



《申命記》
4:364:39
1400
(聲音)
()


《傳道書》
5:2
1000年前



《詩篇》
33:13
1000



《詩篇》
139:7-10
990

(sheol)
《詩篇》
103:19-20
970
(上帝的寶座)



《詩篇》
115:3
895



《以賽亞書》
24:2140:1240:2057:1566:1-2
745-695
(上帝的座位)
(上帝的腳凳)

《阿摩司書》
9:6
780-740
(上帝的樓閣)


《那鴻書》
1:3-5
630-610



《耶利米書》
23:24
626-586


《列王紀上》
8:27-30
550



《但以理書》
2:18
606-534



《詩篇》
135:6
516

《歷代志下》
6:18-21
450-425




《新約聖經》中耶穌稱呼父神上帝為「天上的父」[30]。此外,耶穌引用了《以賽亞書》661-2節「天是上帝的座位」,「地是上帝的腳凳」的說法,藉此說明人不可以指著天和地發誓[31](《馬太福音》533-35),使徒時代的司提反也引用了《以賽亞書》661-2節的說法說明天地萬物都是上帝所造的,上帝並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32]  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中說「天上」是上帝的寶座。[33]
4-2:《新約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存在時空
聖經書卷
章節
成書年代
(公元)
()
Shomayim
()
 HaAretz
《馬太福音》
4:2-65:33-35
75-90
(寶座)
(腳凳)
使徒行傳
7:48-50
75-90
(座位)
(腳凳)
《啟示錄》
4:2-6
70-100
(寶座)


3.      永恆長存的
「祂被稱為永恆長存的,沒有任何是祂不存在的時間;如果上帝不存在,則無時間的存在。」[34]。「我往哪裏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裏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裏;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裏。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裏,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篇》1397-10);「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上帝。……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篇》902-4)。這兩篇是《詩篇》卷四和卷五的詩歌,作者不詳,是猶太人被擄歸回時代的以斯拉和尼希米所編訂的。這一篇描述了上帝在空間上的「無所不在」以及在時間上的永恆常存。耶穌曾對有一位在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說:「上帝(希臘字:Theos,英文翻譯:God)(希臘字:Pneuma,英文翻譯:Spirit),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約翰福音》424節),耶穌說上帝是「靈」,意味著天父上帝是無形的。 保羅的書信也說稱上帝是「不能看見」(《歌羅西書》115)[35],而且他也稱上帝是「不能朽壞」、「不能看見的」、「永世的君王」、「獨一不死的」 (《提摩太前書》 117節、《提摩太前書》614-16) [36]

Karen Armstrong提到了「三位一體論」具有「超位格」的傾向:「因為猶太教、基督教以及某種程度的伊斯蘭教,都發展出位格神的概念,所以我們傾向認為這個理想最能代表宗教。位格神使一神教徒對個人神聖而不可疏離的權利加以重視,而且協助它們培養對人類性格的欣賞。猶太—基督教傳統於是幫助西方獲致它評價極高的自由人文主義。這些價值最初都珍藏在能做出人類所有行為的位格化神中;神和我們一樣喜愛、判斷、懲罰、看見、聽聞、創造和毀滅。……位格化的神反映出一個重要的宗教洞見,亦即沒有任何崇高的價值會是低於人類的。因此,位格主義(personalism)一直是宗教與道德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基督教以宗教史中獨特的方式,讓個人成為宗教生活的中心;它把猶太教中固有的位格主義發揮到極致。……但是位格神可能成為極大的負債,它可能只是我們自己意象中刻劃出的偶像,是我們有限需求、恐懼與慾望的投射。我們假定他喜愛我們所喜愛的,痛恨我們所痛恨的,為我們的偏見背書而非迫使我們超越它們。……我們可以把猶太《聖經》解讀成,對變成神的部落為格神祗耶和華精緻化與更進一步揚棄。三大一神教信仰中最位格化宗教的基督教,試圖以引介超位格的三位一體說,使道成肉身的崇拜合理化。穆斯林很快對《古蘭經》中暗指神像人類一樣『看見』、『聽聞』和『判斷』的文句質疑。三大一神教都各自發展出神祕主義的傳統,使它們的神超越位格的品類;而成為與涅槃和梵天—真我較類似的非位格真實。」;「《古蘭經》從一開始便不像猶太教—基督教傳統,以較不具位格化色彩的名詞來指稱阿拉。三位一體的教義以及神祕宗教系統中的神話與象徵主義,都試圖說明神是超越位格的。」[37]

四、比較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或哲學對於神的看法
 中國基督教神學家章力生博士(公元1904-1996)在他所著的《系統神學》說正統派的信仰認為基督和上帝有「同一的性體」(homo-ousia),所以是神,但是亞流派(Arians)卻對此否認。正統派認為人和神有相似的性體(homoi-ousia),但是「超神論」(Deism)和「不可知論」(Agnosticism)卻否認此事。「神人同形同性論(Anthropomorphism)則認為人和上的是完全「相同的性體」,人和神沒有差別,也是異端[38] 茲比較基督教的神論與其他宗教和哲學的差別

1.          三一神論Trinitarianism):神是三位一體的,即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但祂是一個神。這是基督教的主張。
2.          不可知論(Agnosticism):認為對事物的認知皆須經過實驗證明,而神卻不能如此被驗證,因此認為人是不能夠確定神是否存在的。
3.   一神論(Monotheism):神是單一的,祂是至高無上、超越的。
4.  多神論(Polytheism):認為神是眾多的,因此被人敬拜的物件有很多,包括了日、月、山川、各個偶像等。
5. 泛神論(Pantheism):認為神就是世界萬物,萬物就是神。神、人、萬物是合一的。在地中海沿岸,現今土耳其境內的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Xerophanes,大約在公元565-480) 深信「世上有個神」,祂與人類截然不同。他說:「如果牛馬有手,而且能夠描繪或塑造自己的雕像,馬的神祗必定像馬,牛的神祗也應該是牛的形貌」他否定了人格神的存在。
6. 自然神論(Deism):認為所謂的神在創造之後,即容讓世界按照自然規律運行,他不再管理世界萬物。
7. 萬有在神論(Panentheism):認為世界萬有本來就是神的一部分,但目前還不是,而是逐漸朝向成為神。這立場其實是泛神論演變而來的。
8. 無神論(Atheism):否定神的存在,其理論依據有不同的方式,如 「進化論」 就是其中之一。

5: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或哲學對於神的觀念
神的屬性
主張者
超越神
人格神
內在神
三一神論(Trinitarianism)
基督教(一神論)
承認(聖父)
承認(聖子)
承認(聖靈)
超神論/自然神論(Deism)
伊斯蘭教、猶太教(一神論)
承認
否認
否認
泛神論(Pantheism)
印度教、儒教、道教(多神論)
否認
否認
承認
神人同形同性論(Anthropomornhism
希臘宗教(多神論)
否認
承認
否認
無神論(Atheism
馬克思主義
否認
否認
否認
不可知論(Agnosticism
懷疑論者
未知
未知
未知

藉由這樣的比較可以看出,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猶太教有一個共同的認同就是「一神論」,都承認有一位超越的上帝,差別是在於基督教所認知的上帝有三個位格,包括超越的聖父、人格化的聖子和內在的聖靈,許多人常常因為對於基督教的「三一神論」的認知紛雜而產生了所謂的「異端」,抑制這股力量的反作用力是回頭重讀基督教的三大信經。

、餘論--科學證明三位和一體同時存在是可能的

許國慶牧師有一篇講道再講到「三位一體神」時提到了「波粒二象論」[39] 。 我們知道,牛頓(Sir Isaac Newton,公元1643-1727年)支持「粒子說」,認為光是一種粒子;相對地,海更司(Christiaan Huygens,公元1629-1695年)支持「波動說」認為光是類似水波的一種波動,而「以太(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ether)」是承載光波的介質(以太的震盪形成光)。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粒子不可能是波,波不可能是粒子。在公元 1905 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wave-particle duality)。這個波粒二象性就是量子力學的核心。當時愛因斯坦發現光除了有波動的干涉現象,也具有粒子非連續的特性,即是光除了是由連續的電磁波組成外,也可看成由非連續的光子所構成,愛因斯坦因此發表了舉世震驚的「光電效應」,並在公元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連愛因斯坦都不禁對著月光質問:「如果不去看月亮,月亮還會在那裡嗎?」,這句話引出了「主觀」、「客觀」是否可以單獨存在的問題。前面已提到「上帝」的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與聖靈用哲學的角度看牽涉的就是「主觀」、「客觀」和「絕對觀」的理解




[] Reinhard Bonnke著作,林以舜翻譯:《大能的彰顯》(原書名:Mighty Manisfestation) (台北市:財團法人基督教以琳書房,20085月出版),第87-90頁。
[] 「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上帝。」(《腓立比書》211);「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哥林多後書》1313);「這正是再來,要在他聖徒的身上得榮耀,就是要使一切信的人感到驚訝的那日子,因為你們信了我們對你們作的見證。」(《帖撒羅尼迦後書》110)
[] David Bentley Hart著作,王聖棻翻譯:《基督教的故事》(台中市:好獨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4月出版),第 171-172頁。
[] Forell George著作,吳文秋翻譯:《聖經系統神學研究》(台北縣:基督橄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412月出版),〈附錄:亞他那修信經〉,第316-318頁。
[] 《創世紀》11-2節記載:「起初,上帝(Elohim)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面一片黑暗;上帝的靈(希伯來文:Ruach Elohim) 運行在水面上。」(《創世紀》11-2)
[] 《出埃及記》4138-43節記載了「法老對臣僕說:『像這樣的人,有上帝的靈(Ruach Elohim)在他(約瑟)裏面……』法老對約瑟說:『上帝既指示你這一切事,就沒有人像你這樣聰明又有智慧。你可以治理我的家;我的百姓都必服從你口中的命令。惟獨在寶座上,我比你大。……看,我委派你治理埃及全地。』法老就脫下手上帶印的戒指,戴在約瑟的手上,給他穿上細麻衣,把金鏈戴在他的頸項上……於是,法老委派他治理埃及全地。」
[] 「那時,他的百姓想起古時摩西的日子:『那將百姓和牧養群羊的人從海裏領上來的在哪裏呢?那將聖靈(Ruach Hakodesh)降在他們中間,以榮耀的膀臂在摩西右邊行動,在百姓面前將水分開,為要建立自己永遠的名,又帶領他們經過深處的在哪裏呢?』他們如馬行走曠野,不致絆跌;又如牲畜下到山谷,耶和華的靈(Ruach Hashem)使他們得安息;照樣,你也引導你的百姓,為要建立自己榮耀的名。」(《以賽亞書》6311-14)
[] 「耶和華對摩西說:『現在你必看見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放以色列人走,因我大能的手把他們趕出他的地。』上帝吩咐摩西,對他說:『我是耶和華。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上帝;至於我的名耶和華,我未曾讓他們知道。我要與他們堅立我的約,要把迦南地,他們寄居的地賜給他們。我聽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奴役的哀聲,我就記念我的約。所以你要對以色列人說:『我是耶和華;我要除去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救你們脫離他們的奴役。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藉嚴厲的懲罰救贖你們。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我除去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我起誓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地,我要領你們進去,將那地賜給你們為業。我是耶和華。』」(《出埃及記》61-8)
[] 「嫩的兒子約書亞,因為摩西曾為他按手,他就被智慧的靈 (ruach chochmah)充滿。以色列人聽從他,照著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去做。」(《申命記》349);「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一個有聖靈(Ruach [Hakodesh])的人;你要領他來,為他按手,使他站在以利亞撒祭司和全會眾面前,在他們眼前委派他』,.......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他的,將約書亞領來,使他站在以利亞撒祭司和全會眾面前,為他按手,委派他,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說的。」(《民數記》2718-23)
[10] 所列的士師年代參考John H. Walton著作,梁潔瓊翻譯:《舊約背景與年代表(修訂與擴大版)(新北市: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986月出版),第26頁。
[11]「撒母耳拿一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親吻他,說:『耶和華豈不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王嗎?你今日離開我之後,會在便雅憫境內的謝撒,靠近拉結的墳墓……你從那裏往前走,到了他泊的橡樹那裏,會遇見三個往伯特利去敬拜上帝的人:一個帶著三隻小山羊,一個帶著三個餅,一個帶著一皮袋酒。他們會向你問安,給你兩個餅,你就從他們手中接過來。然後你要到上帝的山去,在那裏有非利士的駐軍。你到了城裏的時候,會遇見一隊先知從丘壇下來……他們都受感說話。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你就與他們一同受感說話,轉變成另一個人。這徵兆臨到你,你就要趁機做該做的事,因為上帝與你同在。你要在我以先下到吉甲。看哪,我必下到你那裏獻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你那裏指示你當做的事。』掃羅轉身離開撒母耳,上帝就改變他,賜給他另一顆心。當日這一切徵兆都應驗了。他們來到那座山,看哪,有一隊先知遇見掃羅。上帝的靈大大感動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說話。所有先前認識掃羅的人看見了,看哪,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說話,……掃羅受感說完了話,就上丘壇去了。」(《撒母耳記上》101-13)
[12]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既厭棄掃羅作以色列的王,你為他悲傷要到幾時呢?你將膏油盛滿了角;來,我差遣你到伯利恆人耶西那裏去,因為我在他兒子中已看中了一個為我作王的。』……耶和華說:『你可以手裏牽一頭小母牛去,說:『我來是要向耶和華獻祭。』你要請耶西來一同獻祭,我會指示你當做的事。我對你說的那個人,你要為我膏他。』撒母耳遵照耶和華的話去做,來到伯利恆……撒母耳把耶西和他眾兒子分別為聖,請他們來一同獻祭。……(大衛)面色紅潤,雙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華說:『起來,膏他,因為這就是他了。』撒母耳就用角裏的膏油,在他的兄長中膏了他。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撒母耳起身回拉瑪去了。」(《撒母耳記上》161-13)
[13] 《塔納赫》(Tanach,或譯:舊約聖經)在《瑪拉基書》 (公元前400)結束,一直到《新約聖經》耶穌降生之前,這段期間沒有先知的預言,被稱為「沉默時代」或「兩約之間」。 馬有藻、張西平著:《新約導讀》(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出版,中國信徒佈道會製作網頁版。http://www.cctrcus.org/Book/NT/NT_Guide.pdf),第7-8頁。
[14] 「主-以色列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因他眷顧他的百姓,為他們施行救贖,在他僕人大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拯救的角"(耶穌),正如主藉著從創世以來聖先知的口所說的話,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向我們列祖施憐憫,就是他對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他。孩子(施洗者約翰)啊!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耶穌)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因我們上帝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68-79);「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施洗約翰)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耶穌)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耶穌),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他(耶穌)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他(耶穌)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他(耶穌)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鹼。他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那時,猶大和耶路撒冷所獻的供物必蒙耶和華悅納,彷彿古時之日、上古之年。」(《瑪拉基書》31-4)
[15] 蔡昌雄翻譯,Karen Armstrong著作:《神的歷史》(原書名:A History of God)(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11月出版),第198-206頁。
[16] Forell George著作,吳文秋翻譯:《聖經系統神學研究》(台北縣:基督橄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412月出版),第102-112頁。
[17] 大衛鮑森牧師的講道,許惠珺翻譯:〈認識三一真神〉,《好消息》第267 (2017年出版),第12-15(http://goodtv.tv/uploads/2017/03/5dd6346952466789.pdf )
[18]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世紀》11-2)
[19]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創世紀》111-9)
[20] 「耶和華-天上的主曾帶領我離開父家和本族的地,對我說話,向我起誓說:『我要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世紀》247)
[21]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向以色列人這樣說:『你們自己看見我從天上和你們說話了。你們不可做甚麼神像與我相配,不可為自己做金銀的神像。你要為我築土壇,在上面以牛羊獻為燔祭和平安祭。」(《出埃及記》2022-24);「他從天上使你聽見他的聲音,為要教訓你,又在地上使你看見他的烈火,並且聽見他從火中所說的話。」(《申命記》436);「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記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華他是上帝,除他以外,再無別神。」(《申命記》439)
[22] 「耶和華從天上觀看;他看見一切的世人。」(《詩篇》3313);「我往哪裏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裏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裏;我若躺在陰間,你也在那裏。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裏,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篇》1397-10)
[23] 「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聽從他命令、成全他旨意、有大能的天使,都要稱頌耶和華!」(《詩篇》10319-20節);「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道書》52) ;「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列王紀上》827-30);「上帝果真與世人同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歷代志下》618-21)
[24] 「耶和華-我們列祖的上帝啊,你不是天上的上帝嗎?你不是萬邦萬國的主宰嗎?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無人能抵擋你。我們的上帝啊,你不是曾在你民以色列人面前驅逐這地的居民,將這地賜給你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永遠為業嗎?」(《歷代志下》206-7)「然而,我們的上帝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耶和華在天上在地下在海中,在一切的深處,都隨自己的意旨而行。」(《詩篇》1353-6節)。
[25] 「那在天上建造樓閣、在地上安定穹蒼、命海水澆在地上的-耶和華是他的名。」(《阿摩司書》96)
[26] 「到那日,耶和華在高處必懲罰高處的眾軍,在地上必懲罰地上的列王。」(《以賽亞書》2421);「誰曾用手心量諸水用手虎口量蒼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塵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平岡陵呢?」(《以賽亞書》4012);「上帝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以賽亞書》4022) ;「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以賽亞書》5715節);「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裏是我安息的地方呢?」(《以賽亞書》661-2節)。
[27]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他乘旋風和暴風而來,雲彩為他腳下的塵土。他斥責海,使海乾了,使一切江河乾涸。巴珊和迦密的樹林衰殘;黎巴嫩的花草也衰殘了。大山因他震動;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也都如此。」(《那鴻書》13-5)
[28] 「耶和華說:『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嗎?』」(《耶利米書》2324節)。
[29] 「要他們祈求天上的上帝施憐憫,將這奧祕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但以理書》218)
[30]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馬太福音》69)
[31]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馬太福音》533-35)
[32] 「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就如先知所言: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裏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嗎?」(《使徒行傳》748-50)
[33] 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有一位坐在寶座上。那坐著的,看來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彩虹圍著寶座,光彩好像綠寶石。寶座的周圍又有二十四個座位,上面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金冠冕。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中發出。在寶座前點著七支火炬,就是上帝的七靈。寶座前有一個如同水晶的玻璃海。(《啟示錄》42-6)
[34] George W. Forell著作,吳文秋翻譯:《聖經系統神學研究》(台北縣:基督橄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412月出版),第102-103頁。
[35] 「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歌羅西書》115)
[36] 「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上帝,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提摩太前書》 117);「要守這命令,毫不玷污,無可指責,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到了日期,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提摩太前書》614-16)
[37] 蔡昌雄翻譯,Karen Armstrong著作:《神的歷史》(原書名:A History of God)(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11月出版),第350-351638頁。
[38] 章力生博士的《系統神學》內容參見「歸正學義網」的「神學詞典搜索」網頁(http://www.pcchong.net/mydictionary1/general/PredicatesOfGod.htm)
[39] 許國慶牧師於201557日的講道內容 (http://www.efcburwood.org/node/1674)